第五十九章 滇军

第五十九章滇军

长沙城之中,带着一股喜气洋洋的味道。

隆武此刻正在整理朝服。

隆武寻常不穿朝服的,他一般情况之下,都穿儒服,再加上一身的书卷味,让人看了,都以为是一个老书生,而不是皇帝。但是而今隆武却郑重其事的穿上了朝服。

原因无他,这是一场庆功宴。

而且是隆武登基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

不过是出于鼓舞士气,激烈士卒,隆武都要大操大办一番。隆武今日也非常高兴,他穿上朝服之后,转了一圈,说道:“辛童,你看朕如何?”

曾氏一边为隆武整理衣服一边说道:“陛下自然是英武非常。”

“哈哈。”隆武大笑两声,随即与曾氏一起来到大殿之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间所有人都跪倒在地面之上。隆武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众人才纷纷起身。

隆武目光扫过,有一些人都是他熟悉的老人,都是长沙朝廷的人物,却还有一些都是生面孔,自然是这一次陈荩带来的将领。很多将领都是土包子。此刻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之上,小心翼翼的,就好像是雕像一样,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唯恐失礼让人笑话。

隆武轻轻的咳嗽两声,说道:“前日大捷,乃陈卿之功,朕敬你一杯。”

陈荩是河北人,但是在云南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说话之间,居然带了一些云南的腔调,虽然还能听清楚,但是却有一些别扭,说道:“臣不敢当,此战乃是陛下英明,列祖列宗之洪福所致,臣并不敢居功。”

隆武说道:“陈先生客气了,陈先生以四十万两为我大明造就一支强军,此战首功,不是陈卿是谁?陈卿满饮此杯。”

陈荩推辞不过,只能喝了。

此刻他心中却也感动非常。

他的科名不在前,一直作为地方官。用云南结余四十万两募兵,是他这一辈子做过最大的一件事情,他率军出云南,到长沙,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山河破碎的坏消息。

他本人也不是多善兵事的。心中不过是一腔忠义之念而已。

却不想在长沙城下,有此大胜。

而随即而来的,就是隆武的恩宠。

隆武的恩宠不单单是这一杯酒。而是全方面的提拔。且不提隆武数日之内,数次召见陈荩,与之详谈治国治军之道,单单说他提拔为翰林官,成为隆武的近臣。

虽然这个翰林官仅仅是一个加衔。但是这也说明了,隆武已经预备让陈荩入阁了。

这种知遇之恩,足以让陈荩感动非常,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死相报了。

陈荩喝酒之后,隆武说道:“陈卿不为朕接受一下,你麾下的将佐。”

陈荩说道:“是。”

陈荩首先将李明忠叫到身边,对隆武说道:“此乃毛都督旧部,原昌邑主薄。毛都督死后,旧部纷纷投虏,而明忠不与,弃官归乡,后为史督师所重,调任云南,臣之所以能纳兵数万,行军有度,皆李明忠之力也。”

隆武看向李明忠。

李明忠已经很老了,大半头发都白了,却依然精神很好,声如洪钟,只是言语之中带着山西味道。他是山西人。

隆武说道:“老将军,老当益壮,朕敬你。”

左右将一杯酒递上去,隆武看来,说道:“如此酒杯,怎么能用来敬壮士。换碗。”

随即小太监递过一个青瓷大碗,几乎可以称作海碗了。

隆武接过一碗,李明忠接过一碗,彼此对饮。

隆武喝了一口,顿时发现他喝的这一碗,虽然有一点点的酒味,但是寡淡如水,不,应该是水里点了一些酒而已,立即知道是曾氏做了手脚,概因这种事情,也只有她能做,敢做了。

李明忠喝的可不比隆武快多了,喝完之后,跪倒在地,说道:“臣定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隆武说道:“老将军请起。”

陈荩随即又为隆武介绍道:“赵印选,胡一青,乃是表兄弟,举家投奔于臣,两人乃世家子弟,勇力过人,此战,两人冲锋在前,皆斩百余人之多。”

陈荩的话里或许有些夸张,但是隆武看两兄弟的体型,就知道两人是一等一的猛将。隆武说道:“好,两位乃是朕的利剑,满饮此碗。”

“臣等定然为陛下斩杀贼寇。”两人喝完之后,纷纷说道。

陈荩继续为隆武介绍道:“此乃蒲氏兄弟,虽然是山中猎户出身,但是勇猛非常,尤其是一手标枪,百发百中,前日一战,就是他们两兄弟驾驭战象冲破敌阵。两人分别带了百余标枪,一战之下,纷纷用完了。”

“好。”隆武说道:“两位将军满饮此碗。”

两人喝完之后,分别说道:“喝了陛下的酒,我兄弟两人,就将命卖给陛下了。”

隆武正在拉拢军心的时候。

文臣那边觉得酸溜溜的,觉得隆武如此,实在是不是做为皇帝该做的,只是他们也知道,此刻长沙城虽然安全了,但是还是要这些丘八出力的时候,虽然觉得不爽,但也没有谁出来说话。

忽然有一个小官走了进来。来到马士英的耳边说了两句,马士英心中一动,伸手将一个小太监叫过来,在小太监的耳边说了两句,小太监会意立即来到隆武的耳边说了两句。

隆武虽然是满身酒气,但是真喝下去的并不多。听了小太监的话,看了一眼马士英,猛地咳嗽一声。

本来有些杂乱的局面,虽然安静下来了。

隆武说道:“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却来了不速之客,不见的话,好像我大明没有容人之量,来人,将夏军的使者给我请上来。”

隆武随即回到了正位之上,一时间大殿之中变得肃穆起来。安静了许多。很多人都听见清晰的脚步之声,一前一后的走过来,前面那个人走路小心翼翼的,应该是引路的太监,后面的那个人就安定多了。

不过,片刻有一个人走了进来。

“外臣胡澹拜见唐王殿下。”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胡澹。

其实派遣使者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他这一次过来做的事情,又近乎于挑衅。但是胡澹却不得不来。原因无他,胡澹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如果说胡澹刚刚投奔张轩,还仅仅是为解救大伯而已,但是跟着张轩时间长了,又见大夏的声势一日强过一日。胡澹自然生出了别的心思。

当他有意辅佐张轩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他发现他引以为荣的军事方面的才华,并不能在南征军之中保持独一无二的地位。只有一方面能让他得到重用,就是与明朝打交代的能力。

胡澹之所以对大明军队很多判断都是正确的,就是因为他跟着大伯在军中混过,知道明军情弊。但是随着时间越长,他对明军情况了解就越少,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他这一次过来,固然承担着使命,更多他自己想得到大明的第一手资料。

“大胆。”一个老太监说道:“放肆。”甚至有些刚刚被隆武敬酒的将领想要拔刀,这才想到,他们再参加酒宴的时候,就已经被卸下兵刃了。即便没有刀,也挡不住他们的怒喝之声。

胡澹称隆武为唐王,就是不承认隆武的帝位,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挑衅。

隆武却没有纠缠这一点,他手微微一压,所有声音都停了下来。他问道:“使者所来,所为何事?”

第七十七章 大夏军制二第七十一章 凤阳地动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七十三章 北方战场的判断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三十章 倔强的罗汝才第七章 朝议大政三第二十七章 政争第九十二章 送别第六十章 叛第四章 何腾蛟调任湖广第二十八章 钓者第七十五章 枢密院章程第九十七章 闯营至第四十八章 覆军杀将五第二十三章 决策第七十四章 长街相会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四十一章 袁时中的困境第五十五章 滔滔黄河水第四十一章 夺门二第二十一章 医疗营第三十六章 孙,李,张第三章 岳阳第一百二十二章 归德侯家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一章 袁时中的困境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九十九章 杨绳祖离开第一章 我为鱼肉第一百二十六章 归德余波二第二十八章 王良谟第十六章 决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尔衮二第十三章 舟山之变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二章 吴王六部二第八十六章 烽火扬州路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战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阳江之役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十九章 阮进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担忧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遗训二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四章 断小商桥第六十三章 二攻开封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钦臣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章 论功行赏第二十二章 朱仙镇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八章贺虎头第十四章 金不换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二章 吴王六部二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第十三章 老营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战四第六十三章 罗氏父子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头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六十五章 杨山之死第二章 徐州之败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头第六十七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第三十二章 岘山初战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军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一百章 天下震动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五十六章 大战落幕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对策第七十六章 二胜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三十章 王良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