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杨嗣昌来访

被崇祯召见两天后,杨嗣昌便启程前往山东。

一周后,杨嗣昌终于来到了登州城中。

从北直隶到山东境内,这一路上,杨嗣昌看够了民生凋蔽、生灵涂炭的惨况,直到进入赤凤卫地界时,见到那繁华兴旺商贾如流的赤凤城,让杨嗣昌发觉自已有如来到了两个世界一般。

杨嗣昌顿时在心下赞叹不已,他没有想到,李啸这样一个武将,竟能把这样一个赤凤卫建设得这般欣欣向荣,充满朝气。

随后杨嗣昌继续东行,前往登州,当他远远地看到,那正在繁忙兴建扩张,已是一个热闹暄嚣的大工地般的登州城时,心下感慨万千。

“这个李啸,端的不错,现在看来,此人非但武功出卓,治理功夫亦是相当不错啊。若大明的将领,皆如李啸一般,只怕这天下,早已平定多时了。“杨嗣昌一脸欣喜的笑容,在心下暗暗说道。

不多时,杨嗣昌一行人来到登州城下,李啸等人得知消息,皆已带着一众随行官员,在城门处等候恭迎。

由于李啸身为伯爵,乃是超品,身份却在杨嗣昌之上。但杨嗣昌乃是一品文官,在明朝这个文贵武贱的年代里,地位亦十分尊崇。于是,李啸与杨嗣昌二人皆是互相拱手致礼,便算是致过礼数了。

“赤凤伯,本部未曾想到,你身为武将,却将这登州之地,治理得这般繁华,实是大大出乎了本宪所料啊。”杨嗣昌感叹道。

李啸微笑道:“杨尚书谬赞了,李某对于登州之治理,尚是多有粗疏不当之处,城外风大,还请杨尚书随本官入官厅叙话。”

两人进得官厅,自有官员带杨嗣昌部下前去旁厅休息,客厅中,只有李啸与杨嗣昌二人各执一杯清茶,对饮而谈。

两人复寒暄了几句,杨嗣昌便向李啸阐明了来意,他叹道:“赤凤伯,本宪前来贵地,实是为处理你擅自诛杀四名卫指挥使一事。恕本宪说句实话,赤凤伯此举,实实太不妥当了。”

李啸哦了一声,脸上闪过一道冷笑。

其实,对于杨嗣昌此来前来登州的目的,李啸已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现在见杨嗣昌复提起此事,李啸便放下茶杯道:“杨尚书,当日事起仓促,这般宵小突然谋乱,本伯为及时平定动乱,方先下手为强,故来不及禀报朝廷。若大人认为李某行为失当,李某亦无话可说,接受朝廷惩处便是。”

杨嗣昌呵呵一笑,又轻叹了一声,复对李啸说道:“赤凤伯,其实这件事,说大可大,说也也可小。所以本部本打算替你摭掩过去,却不料皇上亲来盘问,故本部便提出亲自山东探查一番,也好对皇上有个交待。”

杨嗣昌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声音便低了下来:“不过,本部以为,此事已然过去,赤凤伯今后引以为戒便是,却不必再多提。本部这次来山东,实有更重要之事,要与赤凤伯商量。”

李啸心中一动,忙道:“杨尚书有何事情,但请直言便是。“

杨嗣昌直视着李啸炯炯的眼神:“赤凤伯,现在大明之中,流寇肆虐,国家危颓,本部虽定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但苦于兵力粮饷皆是不足,故想从贵军抽调兵马,前往山陕与湖广一带剿匪,不知赤凤伯意下如何?”

听了杨嗣昌的话语,李啸却不觉陷入沉吟。

现在大明国内日渐糜烂的局势,李啸当然心知肚明。

只不过,现在的他,却在想着更远更深的方面。

来自后世的他知道,杨嗣昌的这个计划,有着根本性的缺陷,并且最后在清军的第四次入关打击下,以彻底破产而告终,那么,自已还真的有必要派兵出去吗?

李啸最终还是决定派兵。

李啸知道,虽然杨嗣昌是以这般探寻的语气来问自已,但其实是绝对想从这自已这里得到一个同意的回复的。

毕竟此人一来,便用李啸诛杀四名卫所指挥使一事来压他,亦是在隐晦地告诉李啸,他其实已有把柄握于他和朝廷手中,若不配合,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而最根本的一点,则是李啸现在实力还不够强大,远未到能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那么遵从朝廷旨意,展示一个深受崇祯皇帝信重的将领的耿耿忠心,还是相当必要的。

不过,李啸虽心下决定出兵,但知道杨嗣昌这个计划最终结局的他,却不愿意再如先前入援河南一般,使出自已的全部力量。

李啸打算,在答应朝廷出兵后,自已这些外派的兵力,更多的是展示自已的存在,以及获取相应的利益。

李啸现在要大规模开发台湾,资金与粮食现在均不缺乏,最缺乏的反而是人力,如果能把外派山陕与湖广的军队,在完成打击流寇任务的同时,大埁模从陕西、山西、湖广等地招揽流民前往台湾,在有充足人力供应的情况下,无疑会大大促进台湾的开发与进步。

不过,这些外派的军队,数量上李啸也会加以控制,李啸并不想让杨嗣昌彻底了解自已的军事实力,现在这个发展阶段,韬光晦迹是十分必要的。

想到这里,李啸便笑着对杨嗣昌说道:“杨尚书亲自我登州请本伯出兵,本伯若拒绝,却是却之不恭了。这样吧,本伯应下了。本伯就分别派出数千兵力,前往山陕与湖广,听从杨尚书调配,参与剿匪作战。”

听李啸答应得这般爽快,杨嗣昌大为欢喜,他赞叹道:“真真英雄出少年哪,赤凤伯果是快人快语,豪爽不凡,相信有了赤凤伯这些精锐兵马,本部的剿匪计划,定能前途一片光明。”

李啸见到杨嗣昌这般欢喜,心头却不知为何,竟泛起一丝苦涩。

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开始美好,最终却是惨淡结局的吧。

想到在真实历史上,杨嗣昌那开始一片顺利的剿匪作战,最终却毁来于清军鞑子的入关侵掠中,李啸心下,便莫名难过。

在不能稳定抗击清军入侵的情况下,想最终彻底消灭流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过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空谈。

而眼下,真要让清军暂不入关,无非只得与清廷和谈,方是唯一可行之策。

在真实历史上,杨嗣昌事实是曾试探着,去与清廷议和。

真实历史上,崇祯十一年三月十日,杨嗣昌再度向朝廷上疏,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力主先对清廷议和,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盗。

同年五月三日,崇祯皇帝以中极殿以“剿兵难撤,敌国生心”为主题策试大臣,杨嗣昌在策论中以天象引入话题,接着列举历史上天象示警与异族关系的故事,如东汉时的日蚀火星,汉光武帝与南匈奴议和,宋太宗时月蚀荧惑,宋军兴师伐辽而战败等等,其实他皆是借此影射他对清议和的主张。

原本就同样有心议和的崇祯皇帝,对他非常赏识,便派他暗中与清朝进行和谈事宜。

虽然在真实历史上,在一众不顾明朝已国力贫弱且流寇肆虐的情况下,只知道效仿岳飞抗金,一味与清朝对抗到底的明朝官员的强烈反对下,杨嗣昌与清廷的秘密和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但说实话,杨嗣昌在施展出十面剿匪的计划时,且知道同时外抚清廷,以保证边境安宁,这样的高瞻远瞩,还是非常有头脑与远见的。

李啸在心下沉思良久,最终还是试探着说出了这句话:“杨尚书,以本伯看来,杨尚书的四正六隅十央张网计划,实是相当不错,只是,本伯还是想提醒杨尚书一句,在剿匪之时,如何安抚北方的清虏,方是最为要紧之事啊。“

听到李啸这句话,杨嗣昌眼中一亮,他下意识地四处张望了一下,见得确只有李啸在房中,便连忙道:“果是英雄所见略同,本部亦有同感啊!本部早就听说了,在去年年中之际,赤凤伯便向皇帝建议过与清廷的谈和,只是皇上一时犹豫未得采纳,实为可惜。本部现在,在推行这十面剿匪计划之时,却亦是要大力促进与清廷之和谈,却不知赤凤伯可有何建议?“

李啸望着杨嗣昌满是期待的眼神,心下不觉一声轻叹,不过,他倒是先问了一句:“却不知杨尚书,打算如何去与清廷和谈?“

杨嗣昌见两人交谈至此,也不多作隐瞒,便把自已打算安排辽东巡抚方一藻,派出使者去清廷商谈议和一事,对李啸全部说了出来。

“赤凤伯,我大明派出使者后,可试探清廷的态度与口风,若清廷确有诚意议和,当可奏请皇上允之,此事便成矣。“杨嗣昌一脸期待神情地说道。

“杨尚书,若此议和之事,在群臣的反对之下,不能谈成,复当如何呢?“听了议和计划的李啸,却毫不客气地给杨嗣昌当头浇了瓢冷水。

“这,这,皇上亦知我大明国势艰危,岂可两面作战,若清廷允以和谈,安有不可之理乎?“杨嗣昌的这句话,说得结结巴巴。

听到杨嗣昌这如自我安慰的话语,李啸心下亦十分苦涩。

可叹啊,崇祯皇帝对个人清誉过于看重,无法做到象汉高祖刘邦一样,能以和亲之举与匈奴议和,让新生的汉朝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也不能象诸如东魏高欢,西魏宇文泰这样的一代豪杰一般,迎娶柔然可汗的女儿为妃,以壮大国势息宁边境。

在明知国势艰危至将近不可挽回之际,仅仅是为了怕担骂名与责任,便放弃这最后的挽救时局的机会,让清军一次次入关掳掠,摧残州县,屠戮百姓,把大批本该用于剿匪的久战精兵,白白消耗在清军的刀枪与马蹄之下。最终导致大明在清军与流寇的内外夹攻下灭亡。

从这一点来说,李啸甚至觉得,崇祯甚至连宋高宗赵构也不如,至少,后者虽然是个软蛋草包,但至少还能看清形势,知道该低头且低头,总算延续了一百余年的汉人王朝。

在皇帝这般无能庸碌又爱惜空名的情况下,自已又能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出来呢?

李啸陷于沉默。

只不过,既然自已穿越到了这个时空,哪怕就算事不可为,也要奋力搏他一把吧。

万一,本该注定的历史,在自已的努力下,会变得有所不同呢?

想到这里,李啸便对杨嗣昌说道:“杨尚书,眼下本伯一时也实难给杨大人提出甚建议,不过,本伯在想,若是将来杨尚书派出人员去沈阳与清廷和谈之际,本伯亦可派出人员参与,也许可以更有利于和谈条件之促成。“

杨嗣昌见李啸在这件事情上,亦愿意协助自已,当下心中十分欢喜,忙道:“甚好,甚好。那待本部派出使者之前,便先知会赤凤伯,让赤凤伯派人同去沈阳吧。“

随后,李啸复与杨嗣昌闲聊了一阵,李啸便安排盛宴款待杨嗣昌一行人。

宴席上,两人言笑晏晏,觥筹交错,彼此感情更加深入了几分。

杨嗣昌等人,随后告辞,前往济南,再去与山东巡抚颜继祖商谈山东剿匪事宜。

临行前,杨嗣昌再度叮嘱李啸,要他早点安排兵马,前往山陕与湖广进剿,李啸大笑应诺。

在杨嗣昌等人离去后,李啸便安排,着在单县的铁龙营营长安和尚,率铁龙营甲总前往湖广,铁龙营副营长莫长荣,率铁龙营乙总前往陕西,着这两处兵马,参与杨嗣昌的十面张网剿匪计划。而铁龙城中,只留了丙总总长冯双礼守城。

同时,李啸给他们指示道,他们此去,因为兵员与粮饷补给皆是不易,却不必真的与流寇们打生打死,而在是要在适度参与剿匪的基础上,努力延揽流民,把尽可能多的流民招揽过来,再让李啸安排到登州、济州、和台湾岛去,这才是最重要之事。

当然,如果有很好的作战机会,李啸也希望他们能建功立业,消灭流贼,为猛虎军再立新功。

安和尚莫长荣等人,在收到李啸的命令后,准备了三天,便分率铁龙营甲总与乙总兵力,前往山陕与湖广而去。

而派出兵马前去剿匪后,仅过了五天,前往江浙一带延揽人才的陈子龙,终于回到了登州城中。

陈子龙此行,收获颇丰,除了顺利招来了原兵部员外郎的华允诚,另外,还招来了一位明代最后的儒学大师,蕺山学派创始人,刘宗周。

(除夕之夜,祝各位读者新春快乐,鸡年大吉!)

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马铃薯第三百八十章 吴三桂来访第一百五十章 铁龙城之战(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轰后射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规划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买卖在第九百零七章 大获全胜,兵进吐鲁番第三百三十三章 随机应变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与决别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笼将心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镇远堡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强敌,何以应对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进庐州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杰来投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岩城破,正面对决第九百零八章 兵进喀什 准噶尔入援第二百章 新巡抚颜继祖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发表忠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变故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驾亲征,力保大西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国灭 西川一统第九百零八章 兵进喀什 准噶尔入援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亲子劝降第九百一十五章 劝降失败,重炮佯攻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线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凤卫指挥使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辽阳 活剐亲王第二百七十九章 凤凰楼设宴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缅第五百一十八章 内城炸开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第八百九十三章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第二百三十四章 来自台湾的家信第八章 船战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军突至,准军大溃第五百二十一章 惨烈近战第五百零六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一百六十二章 杀戮机器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极的决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据京城以自守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罚银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两路,东攻复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虏处置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离间君臣,借刀杀人第六十六章 独特优惠第二百零六章 长子诞生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进攻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龙城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调兵,北求援第三百四十四章 铁模铸炮成功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第三十五章 心声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六百八十章 清顺合兵金汤城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弃京城,全力西逃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军来攻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荡识忠臣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铎败死,雨攻辽阳第八百三十四章 关键之机,雷霆救援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军急援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吕宋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国第四百八十章 兵进赫图阿拉第八百一十章 惊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劝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岛海战第九百四十章 全军崩溃 无力回天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万精锐尽覆第四章 归途第九百零九章 风沙遮道,山谷阻击第六百三十章 南迁不了了之第三百七十章 兵临复州第八十六章 车马行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将雄心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战不归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结姻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笼将心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断水,再下毒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贼、奸臣、还是奴才?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六十八章 面试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啸的四条大罪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四百章 清虏猎杀令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与流寇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