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

重庆公主眼中的太子,还是小时候那个太子哥哥, 不管她做错了什么事情,只要一低头,一哭泣,太子哥哥就会心软,并且去父皇母后那边求情,让她免于处罚。

只是她并不知道,人都是要长大的。

而长大本身就是一种变化。

当冼景面对太子的时候,完全忘记了重庆公主所说的话,因为他实在不能将眼前的太子,与重庆公主口中的太子哥哥放在一起来想。

太子而今已经开始蓄须,胡子并不长,不过是绕着嘴巴有一圈而已。

太子目光炯炯有神。这么多年的历练之下,太子一次次摔打出来,虽然二十多岁,虽然在政治上的手腕还有些稚嫩。

但也并非吴下阿蒙了。

他一眼。就能冼景看得七七八八。

冼景只觉得自己的所有小心思,最好不要在太子面前耍了。

太子淡淡的说道:“冼景,佛山铁厂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你是天家驸马,要注意体统,父皇不在意你继续经商,我也就不多说了,但是很多事情,该做不该做,却是要想明白,我看在重庆的面子上,不和你计较,但是有第一次却没有第二次。”

冼景这一件事情上,所犯的错误,并不是他想争夺少府的市场份额,而是没有认识到,北京管理各地的火器火炮,其实是一种对军队的控制手法。

冼景与天家有亲,却要插手进去,更不要说,重庆公主与太子关系密切,这一点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冼景的所做所为,很容易被认为是太子的某种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太子忍不住要下场,为冼景收拾烂摊子的原因。

冼景说道:“臣知罪,请太子责罚?”

太子说道:“记住就行了,没有下次了。”

太子其实也没有处罚冼景的办法,怎么处罚?他毕竟是妹夫,也就是口上说几句而已。

冼景预料的一点也没有错,他身上重庆公主驸马这个名分,真是一个金字招牌。

冼景深吸一口气,说道:“臣有一策,请太子殿下明鉴。”

太子说道:“何事?”

冼景说道:“南洋诸国纷争,从来没有停息过,对火铳火炮需要量极大,只需太子殿下点头,这些武器就能远销南洋,为太子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大胆。”太子勃然大怒,说道:“你不要以为你是重庆的夫婿,我就杀不得你,这样的事情,是你能说的吗?”

大明虽然已经开海了。但是想要向外销售武器,特别是火器火炮火铳之类,从来是皇帝点头的,否则谁也不能让火铳出海。

否则就是重罪。

冼景敢在这里说这个事情,让太子如何不恼怒。

“殿下。”冼景说道:“朝廷欲得南洋久矣,殿下在安南已经数年了,自古以来可有太子在外戍守的?”

“一旦京中有变,太子何以自保?”

太子听了更是暴怒,说道:“来人,将他给我带下去。”

立即有几个人进来,将冼景给压了下去。冼景倒是老老实实的,一言不发,就被压了下去。

太子叹息一声,将人打发走了之后,随即问道:“诸位觉得,孤该怎么办?”

却见一边帘子一掀,几个出来了。

却是太子的班底,刘大夏,张懋,于冕三个人。

“殿下,冼景此人利欲熏心,但是他说的事情,却不得不多加思量。”刘大夏说道。

这一句话,说到了太子的内心深处。

其实大明在变法的事情,太子也在执行,甚至做得比很多人更好,原因很简单,安南是新得之地,地面上的各类人士,都已经被清理了一遍了。

没有地方上的各种阻力,一张白纸好作画。

这个时候的安南,是太子想弄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但是对太子来说,交趾一省并不是他想的地方。他是太子,他的位置,乃是东宫,乃是中枢,乃是北京。

远远在交趾是什么意思?

虽然而今京师之中,还没有能威胁他位置的人。就连五皇子所在的地方,距离北京也并不比交趾到北京近多少。

只是即便如此,太子心中依然有如此一个心结。

他是太子,为什么不让他回北京正位?

这是太子夜里翻来覆去的想法。

皇帝已经是四十多岁了,算起来已经不算年轻了,登基三十多年,甚至要超过了大明太祖皇帝,成为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了。

而今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太子是根本来不及反应的。

甚至他只能承认现实。

不管谁登基,他这个前太子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这就是一直以来的梦魇,只是太子不愿意说出来而已。

此刻却被冼家说了出来。

太子说道:“孤该怎么准备?”

刘大夏说道:“臣以为要有三个准备,第一派人回家,在北京城中一定有我们的人,有坚定拥护太子的大臣。”

太子听了,摇摇头说道:“怎么可能?朝廷能称为大臣的,无非内阁六部枢密院,但是这十几员大臣之中,怎么可能有忠于孤的?”

太子太清楚不过了。

他这位老爹是什么样的人。

有些大臣与他之间的关系比较近,比如韩雍,韩雍当过太子的上级。但是想让韩雍全力支持太子,却是想都不要想了。

甚至韩雍还要刻意拉远与太子的关系,否则韩雍在内阁的位置,决计待不了太长了。

这样位置的大臣,都是朱祁镇的大臣,这一点绝对是不可能有错的。

刘大夏说道:“殿下误矣,不是让这些大臣忠殿下,而是让他们忠于正统。北京有皇后娘娘在,无须拉拢任何人,却要有与太子直接沟通的渠道,防范谣言众多三人成虎。能在陛下身前为太子辩解。”

太子说道:“刘卿的意思是?”

刘大夏说道:“于大人可堪大任。”

太子细细一想,立即觉得这个人并不是乱选的。于冕是太子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也是皇帝给他的人。

更不要说,于冕还有于谦这个父亲。

于谦虽然去了,但是余荫尚在,去了北京定然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

于冕心中一叹,看了一眼太子,却见太子满眼殷切的目光,说道:“臣愿意去北京。”

于谦的死给了于冕很大的打击。

这个打击,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还有仕途上的。

于冕守孝三年,也就是二十七个月。

回来之后,才发现刘大夏已经代替了他在太子身边的位置。

毕竟两个人一个是进士出身,一个是学院出身,这个时代的人先天看重进士出身,于冕暗中与刘大夏交手好几次,最后不得不承认,他是斗不过刘大夏的。

于谦对自己的儿子看得很分明,于冕在忠厚老实,但是在政坛之上,单单是忠厚老实是走不远的。

而今就应验了这一点。

太子说道:“于卿此去北京,就去东宫吧,我儿也到了该读书的时候了。别人教授我是不放心的,如果是于卿,我就放心了,想来父皇也是放心的。”

如果说太子不知道两个人之间的龌龊,那是假的。

但是太子很明白,他现在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大臣,而是能帮他登上大宝的大臣,在这一点上,于冕远远比不上刘大夏了。

但并不说明,太子就不喜欢于冕了。

恰恰相反,在太子看来于冕要比刘大夏品行好多了,这才是太子要让于冕为太孙的老师的原因。

说来可笑,每一个一肚子坏水的人,总想给自己儿子找一个品行无暇的老师。

而今就是如此。

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八章 断事官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十五章 礼乐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