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

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

刘大夏听了太子对于冕的安排,心中微微有一丝嫉妒。

如果于冕与太孙搞好关系。能保于家三代富贵。

只是很快,刘大夏就将这个心思就收回来了。毕竟这都是将来的事情,他如果能确保太子登基之后,一任首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天下好处,也不能让给赚完了。

刘大夏继续说道:“再有就是要有实力,殿下纯孝之心,自然无暇,但是一旦天下有变,殿下也要有拨乱反正的力量。”

“这种力量,一曰兵,二曰财。”

“交趾一省,连同清化藩一十三万大军,为太子所有,但与京营六十万,却是云泥之别。”

“如果擅自扩军,却会引得朝野侧目。”

“唯一的办法,就是征南。”

“如此引天下大兵于太子之手,纵然是陛下也不可换太子了。”

张懋淡淡的说道:“刘大人,此事休提了。陛下得军中之心,想以军中的力量反抗陛下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今交趾一十三万大军,真是太子之兵?还是朝廷经制之兵,还是要说清楚的。”

他转过头来对太子说道:“殿下,陛下虽然令殿下出外,但是殿下专权一方,是任何外臣所没有的。这正是陛下对殿下的看重。”

太子立即说道:“刘先生这样的话,就不用说了。”

刘大夏立即说道:“臣失言,不过 ,殿下要做事,却少不了钱袋子,这佛山铁厂却是上好的钱袋子,而冼景又送上门来,殿下可有意乎?”

太子沉吟片刻,说道:“此事乃是违法乱纪之事,我如果做了,如何向陛下交代?”

张懋一听,就知道。太子是听进去刘大夏的话了。

或者说,太子在外时间长了,他心中有些着急担心了。

毕竟在历史上,很多时候,太子长期在外,就是一个废立的信号。

虽然朱祁镇有自己的理由。甚至说给太子听过,就是要锻炼太子的,但是有时候真话,反而没有人相信,更多人的愿意去相信真相下面的真相。

太子心中这种疑惑一生,自然是各种心思都有了。

这才有了刘大夏这一番话可乘之机。

刘大夏微微一笑,说道:“这一点,可以让英国公为殿下解答?”

张懋说道:“刘大人的意思是?”

刘大夏说道:“国公,陛下是不是有经营南洋之心?”

张懋说道:“那是自然。”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今陛下对南洋的心思,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有了。

刘大夏说道:“陛下既然有意于南洋,而今之所以不动,不过是因为内事纷杂,并没有了结而已,殿下可以用陛下之这个心思,先在南洋布局。”

“大兵不可轻动,但是其他手段,未必不行,比如卖给谁武器,不卖给谁武器,这其中也是大有讲究的。”

张懋虽然听出来,刘大夏骨子里还是刚刚的意见,掌控大军,以自固。让皇帝即便想废除太子,都不能轻易下手。

张懋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用处。

因为文臣出身的人刘大夏,根本不能理解大明军中还有勋贵对皇帝的效忠之心,太子即便是掌控了大军,也未必能领着这些大军来对抗自己的父亲。

毕竟大明军队几乎是朱祁镇在猫儿庄之战后重建的。

另外刘大夏想顺便将佛山铁厂纳入太子的势力范围之内。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都是很费钱的。太子的俸禄不少,每年好几万石,但是真要说起,这些钱根本不够。

张懋对后者并不是太反对的。

谁也不会嫌钱多,甚至这一件事情,皇帝即便是知道了,也不会有什么想法,毕竟太子有一两钱袋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张懋更是想起了一件事情,心中就更不反对了。

那就是占城国的问题。

占城国在对抗安南的时候,出了大力,虽然这个力量并不是他们想要出的,是不得不出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是要论功行赏的。

于是占城得了头彩,很多安南的国土都划入占城了。有了大明的支持,占城再次强盛起来了。

只是这样的强盛,也给占城带来不少的问题。

内部的问题就不用说了。

外部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满者伯夷国王向占城国王求救了。

前文说过,占城国乃是一个印度教国家,同样满者伯夷也是一个印度教国家,虽然而今满者伯夷很快就不是了。

因为回回教在爪哇的传播,回回教徒在上层与下层迅速蔓延开来,并且开始反抗满者伯夷。

而满者伯夷这一代国王,与占城国有联姻,满者伯夷王后乃是占城国的公主。

之前占城被安南打的凄凄惨惨戚戚的。

满者伯夷也无心求救,而今占城居然雄起了,满者伯夷自然将占城当成了救命稻草了。

只是而今占城国内部还在议论之中。

一方面,乃是占城国一些明白人,自然知道占城国的军队烂到了什么地步。打败安南的战绩,完全是明军打出来的,占城不过是打下手而已。

另外一方面,却是宗教方面的。

很多印度教的人对回回教的淡目王国,很是义愤填膺。一定要让占城国出兵支援满者伯夷,介入爪哇战争。

张懋为什么关注这一件事情。

因为英国公家族对南洋一直是关注的,包括了英国公张辅,张忠,有父兄之遗志,张懋岂能不在意。

而且爪哇战争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如果满者伯夷没有外援的话,淡目王国就能霸占爪哇,灭了满者伯夷。

这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旧港宣慰司,南洋卫,乃至南洋汉商,最大的对手是谁?就是回回教与回回商人,两者之间,虽然还没有撕破脸,但私下的交手,从来不少的。

张懋自然想要插手其间。

但是大明不是西洋国家,抢劫就行了,要讲大义名分,要讲出师有名,很多时候这个名声都是要给大明内部的人听的。

否则就占城而今的国力,只需出兵一两万,就能为大明再多一省,但是交趾十三万驻军,却不能动。

对于淡目国与满者伯夷的战争,大明插手师出无名。

无他,满者伯夷不敢向大明求援。在正统初年威胁大明在南洋统治的是满者伯夷,只是风水轮流转,而今满者伯夷不行了,他们更担心,大明来了之后,就不走了。

要知道满者伯夷就是当初打败蒙古军队的爪哇贵族建立,从基因之中,就有对大陆国家的警惕。

不过,他们既然向占城求援了。

大明就可以接着占城介入。未必希望谁赢,甚至可以说,打得越久越好。

直接出兵不大可能。

毕竟这需要北京枢密院的命令,买卖武器,有需要少府的招呼,这都是很不方便,如果佛山武器在南洋的买卖权力,可以掌握在手中。张懋就有了不少活动的自主权力。

张懋想到这一点,也就不在乎刘大夏是怎么想的了。他说道:“殿下,而今的南洋局势,大军南下,有些不合适,但是复制朝廷在日本所做所为却是可以的,臣以为刘大人所言是可行的。”

“臣愿意上书陛下,请陛下恩准此事。”

太子说道:“好,就这样办了。”

张懋微微一顿,说道:“那冼驸马?”

太子冷笑一声,说道:“这个人有几分才能,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就让他先在牢房之中,多待上几天,好让他,好好的冷静一下。”

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七十章 父子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二章 外戚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十六章 经筵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十八章 工部两尚书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