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孙氏

朱祁镇见了孙氏,心中的濡慕之情,涌上心头,说道:“娘,出了什么事情,你不要着急,给孩儿说说。”

朱祁镇好生安慰,才让孙氏松开。

孙氏即便是哭得梨花带雨,依旧美得惊心动魄。

孙氏而今不过三十多岁,从小养在宫中,保养的非常好,而且在宫中调教出来的,一举一动都符合礼仪。

即便而今失态而哭,也没有冲毁了妆容。

这都是融入孙氏一举一动的习惯。

如果不是如此美人,只能能揽住宣宗皇帝之心。

只是人倒是很美的,一开口,就让朱祁镇明白,不是谁都是太皇太后的。

“皇儿,太皇太后将我身边的太监都弄走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她定然要向我下手,皇儿今日之后,我如果不明不白的没了,记住给我报仇。”孙氏说道。

朱祁镇一听母亲的话,心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管孙氏所言是真是假,都不是这个时候该说的话。

如果孙氏所言是真的,只能让太皇太后起了将他一并杀了之心。

而且朱祁镇跟随太皇太后身边时间长了,越发佩服太皇太后了,大明掌控军权的勋贵们,一个个都太皇太后的子侄辈,朱祁镇陪在太皇太后身边接见一些五军都督府之中的勋贵,这些勋贵不管是多张扬,但是在太皇太后面前,都大气不敢喘。

可以毕恭毕敬之极。

太皇太后当着朱祁镇的面,让宋瑛掌管五军都督府事。并在私下里将情况一五一十讲解清楚,为什么是宋瑛。

首先因为宋瑛乃是太宗皇帝的女婿,仁宗皇帝的妹婿,宋瑛与兄长娶了太宗皇帝两个女儿,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宋家乃是太祖开国功臣,而不是太宗靖难功臣。

诚然,太祖开国功臣,被太祖大加清洗,胡惟庸案,蓝玉案,之后靖难之意,几乎损失殆尽,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也不剩了。

而宋瑛的父亲宋晟,乃是太祖起家的淮西老兄弟,宋晟跟随兄长宋国兴参加红巾军,参加过很多大战,后来跟随了朱元璋,下江南诸役都有功,兄长宋国兴战死,宋晟接管了宋国兴的军队,继续跟随朱元璋。

一生功绩多在西北,曾经四次出镇,西北诸地。被封为西宁侯。而太宗皇帝靖难之役时,宋晟就在西北,为了拉拢宋晟,这才将两女嫁给宋家。平定西北大局。

不过,从永乐之后,真正掌握权力的勋贵,就是靖难功臣。而宋家跟他们不是一路人。

用宋晟掌控五军都督府,就是要牵制张辅。

倒不是太皇太后不相信张辅,张辅跟随三朝皇帝,忠心耿耿,但是国家大事,决计不能寄托在一人忠心之上。

张辅早就不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了,但问题是,张辅作为靖难功臣,五军都督府之中,太多人是他的后辈了。

甚至张辅为什么不去五军都督府任职,这一件事情,也可堪玩味,这件事情,不是而今就有的,早在宣德年间,就以善待功臣之因,让张辅常伴陛下左右,只是担个名,而不理实务。

朱祁镇心中也暗暗揣摩出几分道理。

张辅得其实,宋瑛得其名,如果张辅真想做些什么,是万万不可能瞒过宋瑛了。而且天家对京营也不是毫无恩义的。

老刘家都能右袒,让南北军拥护刘姓,而今朱家未必做不到。

这不过是防患于未然而已。

而且有一个人其实比宋瑛更适合,那就是太后的两个兄弟。但是太后提也没有提,朱祁镇明白,宋瑛乃是朱家的女婿,并非张家的女婿。想来他更想保全的是朱家的江山,而不是为张家效力。

一来如此是为拉保全张家,太皇太后怕张家参与太深,等什么时候她不在了,皇帝会让张家死无葬身之地。

对真正关乎大政的军权,太皇太后都如此处置。更不要说宫中的事务了。

朱祁镇也知道,太皇太后在宫中的动作,却也不好说什么。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皇太后的动作,不过是严伸太祖当年的禁令而已,因为太祖法度最为森严,宫中可以说是中外隔绝。

但是永乐,洪熙,宣德以来,宫禁都松懈了许多。

很多人都有内外传递消息的渠道,比如孙氏。

所以太皇太后不动声色之间,这些负责内外交通的人,全部给处置了。

对这一点,朱祁镇也是赞成的。

毕竟主少国疑,这个时候严苛一点也好。

但是事情到了孙氏这里,孙氏以为太皇太后要杀她。

她不想想,太皇太后即便是再讨厌她,也不会杀她,原因很简答,就是皇帝。就是因为朱祁镇,如果太皇太后真有废立之心。

朱祁镇死定了,孙氏也逃不过,而太皇太后没有此心,自然会给朱祁镇一个面子,否则她一旦去了,张家可还在。

朱祁镇连忙安慰道:“母后不要担心,太皇太后绝无此意。”

王振更是悄无声息的将旁边的所有太监宫女给看管起来,只要朱祁镇一声令下,这宫中就有多了几个,死得不明不白的人。

朱祁镇哄了孙氏好一阵子,才将损失哄好。

孙氏说道:“太皇太后,真不会让我殉葬?”

朱祁镇听了微微皱眉,说道:“殉葬?”

王振见状,知道小爷不了解这方面的事情,连忙上前说道:“请娘娘放心,祖宗成法,殉葬的人不过是那些未有生子的嫔妃宫人而已。且不论太后育有小爷,太后乃是大行皇帝正妻,大行皇帝的子嗣,都尊娘娘为母。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娘娘殉葬的。”

朱祁镇听见了殉难葬之事,心中有些恍惚。一时间忽略王振的话。

孙氏被王振安慰一下,她还不放心,说道:“皇儿,我还是不放心,要不,让你舅舅们入宫宿卫。”

“不行。”朱祁镇说道。

朱祁镇想都没有想过这个方案。

首先,朱祁镇不相信孙家的能力。如果会昌伯之前说的没错的话,会昌伯就是一个空架子,让会昌伯府卷入宫中,且不说宫禁森严,会昌伯以及他几个儿子,恐怕没有能力在宫中立足。

如果有能力立足的话,朱祁镇更不放心了。

危急的时候,要用你,你不行,而今诸事了结了,你反而有能力了。

更不要说,太皇太后不给张家高官厚禄,甚至有所压制,将两个弟弟都闲置了,朱祁镇就更不能将毫无能力的会昌伯府引入了。

这并不是帮他们,却是害他们。

更不说,蹇义的话还在耳边,朱祁镇又怎么能做这么出格的事情。

王振立即会意说道:“娘娘,不可操之过急。而今小爷的大位初定,正是镇之以静的什么,而今什么事也不要做是最好的,至于其他的事情,来日方长。”

“对。”孙氏将王振当成了朱祁镇的谋主,对王振的话,比对朱祁镇的话还看重,说道:“王大伴所言有礼,这件事就交给王大伴了。”

王振说道:“奴婢遵命。”

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七十章 父子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