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

第一百零六章倔老头杨溥

王直说道:“周忱之才,臣不言过,但是周忱之德却有一点问题。陛下知道江南运来的金花银吧。每年入大内一百多万两。”

朱祁镇说道:“当然知道了。”

王直说道:“这金花银乃是江南田赋折现之银,按理该归户部,却入了大内,周忱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气,臣知道周忱不是一个贪官,但是他的账目却不是很清晰的,如果陛下愿意彻查一下王振,定然能从王振哪里知道,周忱送了王振多少钱。”

“周忱加征之耗米,多在大户之家,自然有不少人攻击。但是周忱能从宣德五年坐稳天下最肥的江南巡抚,多内廷之力也。”

朱祁镇一瞬间想到了太皇太后留给他的三千二百多万两银子,这其中有多少是周忱这位理财能手的手笔。

说实话,朱祁镇并不觉得周忱有什么过错。

朱祁镇早就没有政治洁癖了,他看得出来,周忱本身估计根本没有贪,即便有也不多,他更多是为能够继续做事,赢得朝廷之中的支持。

这才做了一些违心的事情。

退一步说,即便是周忱本身贪了一点,朱祁镇也不为己甚,只要周忱有本身改革天下赋税机制,反正朱祁镇怎么看,怎么觉得大明赋税是一团乱麻。

乱到朱祁镇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改革了。

如果周忱能做到这一点,不用周忱贪,朱祁镇赏他一百万两,都心甘情愿。

甚至朱祁镇觉得周忱圆滑一点,倒也不是不好。

为什么?因为有时候,朱祁镇觉得大臣们太坚持原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有时候想要说服这些大臣,是很难的。

最后被说服的总是朱祁镇。

王直似乎看出了朱祁镇的心思,说道:“陛下,东里公推荐了周忱,并非不知道周忱之才的,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调周忱入京。”

“就是因为如此。”

“以周忱之能,一方大吏足以胜任,但是却要总理阴阳却差太多了。陛下或许以为臣等固执,但是陛下面前全部是阿谀奉承之辈,陛下以为有益于天下乎?”

“周忱以才胜德,陛下以之为户部尚书,臣以为合适,但是最后让他止步于此。”

朱祁镇听了,一时间心中也觉得有些矛盾。他也明白,周忱这样的人,定然不会如王直这样说话。用起来自然很舒服。

但是自己即便是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决策。周忱也不会反对的。

王直这一句评价,其实很刻薄了。可以说一句话,那就是周忱无大臣体。

何谓大臣体?

在儒家的定义之中,大臣就是以道佐君王,一定要将皇帝归纳到道的范畴之中,而周忱没有这样的能力。

即便其他能力再好,也不是一个大臣。只是能办事而已。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了。”他还没有继续说,反正他还没有见过周忱,等见过之后再说不迟。

朱祁镇说道:“吏部郭尚书也不能在位了。王先生以为吏部尚书谁能接任?”

王直说道:“陛下属意何人?”

朱祁镇说道:“无有。”

王直听了,说道:“以臣之见,吏部侍郎魏骥魏老大人,足以胜任。”

朱祁镇说道:“为何?”

王直说道:“因为魏骥老大人与杨次辅投脾气。”

朱祁镇心中有些怀疑,暗道:“难道魏骥是杨溥的人?”说道:“以先生之意?”

王直说道:“并非如此,陛下可曾注意到杨次辅的衣服?”

朱祁镇心中暗道:“我注意这个做什么?”说道:“不曾?”

王直说道:“杨次辅的官服从来只有一件。如果污了,回家之后,就要连夜洗了,烤干,明日才能继续穿。”

朱祁镇大吃一惊,说道:“杨先生难道自苦如此?难道朝廷给他俸禄不够吗?”朱祁镇知道京官俸禄少。

但是别人少,杨溥绝对不少,因为杨溥与杨士奇都是食三俸,也就是三份工资,一年下来,也有近两千石禄米。

要知道明代的石,要比汉代的石,大了不知道多少,这一封俸禄,放在汉代也是很优厚了。

杨溥一个人,即便是奢侈一点,也是花不完了。

王直说道:“非也,而是杨老大人,不近人情,对亲族太过苛刻,当初他主持乡试,家乡有子弟,多投入门下,想求一个前程,杨老大人力拒之。”

“所以杨老大人多将禄米送到家族之中,买田置地,供家族子弟上学,甚至自己的儿子也赶到家中,不让他沾染京中富贵气,他在京师,只有他与夫人一人几个仆役而已。”

朱祁镇心中越发相信王直之前所言了,杨溥心中有一口气。

杨溥身居一品,可以说荣华富贵只要一伸手就会有,但是他依旧如此,不爱此,就爱彼。他所爱的是什么?

朱祁镇心中自然有所猜测。自然是天下大权了。

王直说道:“杨公之廉洁,天下知名,而魏老大人,也是同样的一个人。清廉如水。”

朱祁镇心中暗道:“有些什么,有些人不用去拉拢的。因为政治理念相同,很容易走到一起。”

此刻朱祁镇或许摸到了杨溥是如何说通刘球,让刘球弹劾杨士奇了。

因为刘球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人。既清且直。

对于这样的人,或许不用太多的算计,只需将事实放在刘球面前,刘球自然会做他该做的事情。

说起来,即便说杨溥伪诈,但是在私德之上,杨溥是胜过杨士奇的。

如果是杨溥的儿子犯事了,朱祁镇估计杨溥会亲手抓他儿子过衙。

不要怀疑这一点,越是清官,其实越是能狠下心来。

不知道不觉之间,朱祁镇与王直谈到了深夜。

王直见天色不早了,说道:“陛下,今日已经免朝一日,却是陛下登基以来,除风雨寒暑之外,第一次免朝,臣以为陛下明日不可再免朝了,否则失天下之心。”

朱祁镇说道:“朕明白。”

早朝虽然是一个仪式,但大部分百姓不清楚这一点。朱祁镇即便是表演给他们看,也不可能不上朝。

朱祁镇说道:“王先生,今日就在前殿住下吧。”

王直说道:“谢陛下。”王直犹豫了一会儿,说道:“陛下,东里公虽然教子不严,但是总就有大功于国,陛下当以宽慰,不能失老臣之心。”

朱祁镇说道:“朕明白。”随即打发王直下去了,

自己匆匆用了一点点心,垫了一下肚子,吃了两口,却觉得这点心味道有些熟悉,问左右,左右道:“皇后殿下来过了,见陛下再召见大臣,就留下几盘点心走了。”

朱祁镇心头一暖,暗道:“有时间朕还是去坤宁宫了,有时候这乾清宫是有些不合适。”

虽然乾清宫很大,但是如果朱祁镇留王直在这个过夜,又留皇后在这里过夜。说不定明天传出来什么。

即便是而今王直去了文华殿也不行。

朱祁镇吃过点心,躺在床上,心中暗道:“从王直表现看得出来,杨溥的威望不能与杨士奇相比。只是杨溥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

“从明天开始,朕要对面的就是这个对手了,却不知道好不好对付。”

“不过,王直所言也对,即便杨士奇即便不在位了,但是杨士奇余党还是遍布天下,特别是各地不知道多少杨士奇的人,连周忱也是杨士奇举荐的。”

“礼遇杨士奇,也是一件大事。不可怠慢了。”朱祁镇百般念头转动,好久才昏昏沉沉睡过去了。

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八十章 西宁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十一章 孙氏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