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

太医的话,向来只能打折扣的听。

太皇太后的身子骨熬过了冬天,但是开春之后,并没有见好,身子有一种每况愈下的感觉。

特别是进入暮春时节,老人躺在床上,轻易不能动弹,那一股怪味弥漫开来。这并非人多就行了。

毕竟再多的侍女,也不敢多劳动太皇太后。

朱祁镇此刻就住在太皇太后的隔壁,太皇太后的睡觉的时候,批阅奏折,也免了早朝,会见大臣的次数也少了不少次。

也就是半个月之内,召见过杨溥几次,禀报各方事情。

总体来说,还是大旱。

河北春旱又一次来袭。

不过,在朱祁镇力主下,砸进河北一千多万两银子。于谦费劲数年之辛苦。修建了河北水利体系,还没有完工,但是总体来说,已经能发挥出很大的效果了。

最少即便是春旱时期,各种河流,还有水井的作用下,相当一部分田地仅仅是减产,到不了绝收的地步。

虽然照例免了赋税。但是朱祁镇心中也是很欢喜的。

而在周忱的努力之下,正统七年第一季度的盐税,就超过了去年一年,达到了近两百万两。

看盐税在今明两年时间之内,就能达到了朱祁镇的预期。再加上内承运库中,还有一千多万两的库存。

至于其他事情,都谈不上大事了。

甚至让朱祁镇有一种感觉,其实他什么也不做,大明朝廷还是会以自己的惯性运转。

问襄王也经过漫长的奔波来到的京师。

朱祁镇一见襄王,心中也有几分神伤。

襄王这位王叔,被朱祁镇一开始就视为政治对手。而襄王也很符合这个条件,从来是风度翩翩,气质出众。

但是而今却有弱不胜衣之感,整个人风尘仆仆,何止瘦了一圈。满眼血丝,满目都是担心。

朱祁镇见状,说道:“王叔,去看一下娘娘吧。”

襄王也顾不得失礼。带着几分跌跌撞撞的走进了太皇太后的房间。

却见太皇太后躺在床上,甚至只有一条锦被。整个人都好像陷入棉花之中,比襄王来说,太皇太后更是瘦脱了形了。

很多食物都吃不下去了。

只能用些肉糜等流质食物了。即便朱祁镇要求御厨变着法子给太皇太后煲汤,但是太皇太后的食欲也一日弱过一日。

胡仙妃已经偷偷哭过好几次了。

不管你是何等英雄人物,在临时之前,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尊严可言的。

太皇太后就是如此。

襄王见状,强忍着不出声。但是眼泪却忍不住流了出来。朱祁镇是没有见过太皇太后年轻的时候。

但是襄王见识过了。

永乐年间,汉王权势大盛。太宗皇帝对于立储犹豫不绝。各种人事狗眼看人低,而父亲仁宗皇帝又是一个柔仁的性子,很多事情,都是太皇太后出面,甚至好几次闹到太宗皇帝面前。

这也是太宗皇帝喜欢这个儿媳胜过喜欢儿子的原因,太皇太后这个爽利的性子,要比仁宗皇帝更像太宗皇帝。

所以在襄王心目之中的母亲,从来是气场强大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母亲在,除却太宗皇帝没有人能压过她。

从来没有见过母亲如此虚弱的样子。更是悲从中来。忍不出哭出声来。

太皇太后似乎听见了什么,睁开了眼睛,用虚弱的声音说道:“是老三?”

襄王跪在太皇太后的床前,一把抓住太皇太后的就好像是一根枯柴一般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说道:“孩儿在此。”

太皇太后眼睛之中迸发出明亮的目光,说道:“好,好,好。”

一时间太皇太后似乎失去了语言组织能力,只能说一个好字了。

襄王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事情,比如麓川的情况,方瑛如何善战,他儿子,他是如何统兵剿匪,大破孟养的。

襄王的言语之中,充满了报喜不报忧的传统。

如果单单听襄王所言,他似乎已经在南疆横行千里,括地无数了。

寻常时间,太皇太后的对这种程度的谎言,一眼就能看透,而今她却含笑看着自己的儿子,唯一还活在这个世界的儿子。

仅仅是看着。

或者说她已经做不了其他事情了。

襄王整整在太皇太后的面前待了一天,太皇太后身边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襄王一手包办。虽然襄王从出生到现在,都是金枝玉叶,根本没有伺候过别人。对这种事情并不熟悉。但是依旧坚持做下去。

只是到了傍晚时分,太皇太后忽然说道:“你走吧,回麓川吧。”

襄王说道:“娘,我想再陪陪你,陛下也准了。”

太皇太后说道:“陛下准不准,是陛下的事情,我准不准,是我的事情,藩王入京,向来都是规矩,从来没有母亲病重,可以回京侍疾的。你是藩王,乃是王叔,自当为天下做表率,又岂能如此?”

襄王听了,说道:“娘。”

太皇太后躺在床上,眼角两行清泪留了下来。

做母亲岂有不爱儿子的,而且太皇太后也知道他身子骨,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正因为如此,太皇太后才一力让襄王立即走了。

太皇太后所言也是对的。

靖难之后,大明对藩王的限制越发严厉,不要说是母亲病了,即便是父皇驾崩了,在外的藩王,也不可能来奔丧。

当然了,以太皇太后的政治威信,临终之际任性一次,也没有什么。

但是太皇太后更是知道。人死万事休,但是活着的人就要受难了。

更不要说,太皇太后心中还担心襄王金册这一件事情。当年一念之差,为小儿子埋下了深层次的危机。

虽然朱祁镇在太皇太后面前表现出毫无介怀的样子,但是太皇太后一个字都不信。

因为他太明白皇帝这个生物是什么东西了。任何一个皇帝权谋狡诈都深入骨髓了,虽然朱祁镇现在还太稚嫩了,但却已经入了门。

对这样一皇帝,太皇太后可以放心将江山托付,但是越是如此,她越担心皇帝对襄王出手,甚至不用出手,只需暗示一下就行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为皇帝做事。

所以,襄王一定不能在京师,越远越好,将襄王安置在麓川,未必不是这个母亲对儿子保全之道。

太皇太后说道:“还有一件事情,我要你发誓。”

襄王说道:“娘你说。”

“我要你发誓,回去之后,今生今世,永远不踏入大明一步,今后生在麓川,死就葬在麓川吧。”

太皇太后言下之意,就是连她的丧事,也不用他来了。

襄王一听,简直是如同晴天霹雳,语带哽咽说道:“娘,你就是这样厌恶儿子吗?”

太皇太后闭上眼睛,说道:“你发不发誓。”

襄王跪在地上,屈指向天,说道:“我朱瞻墡,回到麓川之后,今生今世不再回来国了。”

太皇太后即便是闭上眼睛,也忍不住泪水,一串串的从眼角滑向耳边。她心中暗道:“老三,别怪娘,你活着比什么都好。”

太皇太后要襄王发这个誓言,并不是厌恶襄王,而是为了保护襄王。

有这个誓言在,太皇太后去后,朱祁镇就没有理由召襄王入京了,但是如果不召襄王入京,在麓川杀死襄王的话,说不定会引起一场叛乱。

太皇太后知道,这样的事情朱祁镇权衡利弊,是决计不会做的。这是太皇太后为了让襄王能在他死后活下,做得最后的努力。

母亲即便是在临时之前,也是母亲。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二章 外戚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七章 议政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七十章 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