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

朱祁镇好容易才应付了孙氏。

离开坤宁宫之后,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面对孙氏的慈爱之心,朱祁镇实在有些承受不了。

说孙氏不好吗?

孙氏与常德公主对朱祁镇的爱护之心,是实打实的。虽然有专门的织造部门,但是孙氏还是坚持亲手为朱祁镇做贴身衣物。

在小事上,几乎是无微不至。

朱祁镇感激涕零,让朱祁镇深感慈母的关怀,但是孙氏在政治大局上的幼稚,却让朱祁镇很头疼。

而且他似乎预料到,今后很长时间,他都要为此头疼了。

也幸好太皇太后对孙氏一般不计较。

但是太皇太后不计较,朱祁镇不能有所补救。

毕竟而今天下大权都在太皇太后的手中。

朱祁镇在坤宁宫中午睡片刻,就在刺耳的蝉声之中惊醒,阳光好像将整个天地都镀上了一层金。特别是与故宫之中,红墙金瓦混合在一起,让人别有一种燥热的感觉。

对习惯后世各种工业噪音,重金属音乐的朱祁镇,对这刺耳的蝉鸣之声,却能从中间听出一种旋律。

朱祁镇起身,立即有宫女伺候朱祁镇穿衣服。

只是朱祁镇身边,并没有什么漂亮宫女,为首的就是朱祁镇的奶妈李氏。除却李氏之外,少有年轻女子。

一来,这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在照顾人方面,比一些少女要好上不少。

这也是太皇太后的做法。

担心朱祁镇沉迷女色。

虽然朱祁镇年纪小。但是宣宗皇帝前车之鉴,宣宗皇帝病情恶化之快,未必没有因为女人的原因,只是为尊者讳,有些话不好说罢了。

所以,朱祁镇年纪虽然小,但是太皇太后却有防微杜渐之心。

朱祁镇来到慈宁宫之后,却见太皇太后似乎根本没有午睡。手中翻着一封封奏疏。朱祁镇说道:“奶奶,”一边说一边站在太皇太后身后,轻轻的按着太皇太后的肩膀,轻轻的按压。

太皇太后一见此,轻轻一笑说道:“你娘又说什么不中听的话了。”

朱祁镇有些尴尬,说道:“太皇太后英明。”

每当孙氏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朱祁镇都会来这边求情,而求情之前,都要变着花样讨好她。

太皇太后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

几个孩子之中,唯有越王因为身体原因留在京师,但是毕竟是成年王爷,不可能时常入宫。

身边难免寂寞,这也是为什么要将顺德公主养在身边的缘故。

朱祁镇这种小讨好,太皇太后其实是很享受的。

太皇太后说道:“她不管怎么说,也是我大明的皇后,看在先帝的面子,还有你的面子上,只要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行为,我都容着她。”随即她轻轻一笑,说道:“我这儿媳,也做不出大逆不道的事情,你就放心吧。”

太皇太后看人极准,这孙氏要说是一个大坏人,却也不是。其实为人也算不得糊涂,如果在普通家庭,也担得起当家主母的位置。

但是到底是小门小户出身。眼皮子浅薄,以寻常大户人家的形态,当大明的皇太后也就万万不可了。

没有办法。

太祖皇帝的祖宗家法,挑选出来的大明皇后,在政治上,可以用无知妇人来形容。

终大明一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太后。也不过张太后而已。

至于万历皇帝的母亲李氏,看似做的不错,但是本质上是被外廷给糊弄的。只是嘉靖权力争斗下来黄金阵容落在她手上而已。

真不是太皇太后看不起孙氏。

要知道没有一点天分,即便是做坏事也是做不来的。

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成为吕后与武则天的。

朱祁镇说道:“谢太皇太后宽容。”

太皇太后轻轻一笑,几乎仿佛说笑一般,说道:“说吧,你娘又说了些什么?”

朱祁镇将他与孙氏之间的谈话,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太皇太后听了,轻轻一笑说道:“你娘吩咐,你早做便是了,不是我小看孙家,孙家里面也就老大有些才能。其余的人才,给些富贵便是了。”

“孙家毕竟是你的母族,不要因为区区小事,惹你母亲不快。外廷说嘴。”

朱祁镇说道:“孙儿知道。”

太皇太后说道:“听说,今天你见了张忠与阮安。你感觉怎么样?”

朱祁镇说道:“张忠有英国公之风,而阮安乃是本朝宇文恺。只是朝中没有匠作大将,否则定是阮安。”

太皇太后说道:“张忠这孩子身子骨太单薄了,英国公年过半百,只有这一根独苗,实在是可惜了。 你待他好点,英国公会感激你的,至于阮安,是一个老实人。有营造之事,交给他便是了,比一些外臣还好用,最少他决计不会上下其手。”

朱祁镇不知道太皇太后看人之准,历史上十几年后,阮安去世,全家只有十两纹银。却留下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就是北京城。

不过朱祁镇对阮安本身就有好感,说道:“孙儿明白。”

太皇太后说道:“你与张忠所说的是交趾吧。”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而今天下,正是与民休息的时候,不可大动干戈,只是交趾之事,乃是父皇之恨事,孙儿总要弄明白才是。”

太皇太后看了朱祁镇一眼,摇摇头说道:“你啊,太聪明了,将我要说的话都说了。而今真不是动武的时候,即便不计算钱粮,欲成其事,先得其人,满朝文武,谁能比得上英国公当年。”

“即便是英国公本身,也老了。”

“我也不是阻你做事,只是凡是要有轻重缓急,欲速则不达。将领你有大把的事情去做事。而今却要好好学,好好看。”

“这江山迟早是你的。”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奶奶是对我好。”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如此顺服的样子,心中却越发忐忑不放心。

与朱祁镇相处的时间长了,太皇太后满意之余,心中却越发不敢小看轻朱祁镇了。

因为朱祁镇对太皇太后教授的,几乎一点就会,一说就通,一听就明白。只是太皇太后教的越多,心中也就越明白一件事情。

皇帝这东西,就是一只老虎。

朱祁镇看似对他服服帖帖的,但是内心之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太皇太后也不明白,不敢压制过分。

如果朱祁镇是不懂事的话,太皇太后为了大明江山,即便用些强制手段,也不在乎。但是朱祁镇太懂事了。

甚至让太皇太后担心,朱祁镇这一切是不是装出来的。

如果他一切都是装出来的,她在的时候,还好说,她一旦去了,她身边的人未必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不愿意也不敢强制扭着朱祁镇做事。

如果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太皇太后教授朱祁镇朝政,之后是朱祁镇主动向太皇太后提问,而今太皇太后却觉得没有什么好教的。

倒不是说朱祁镇都学会了。

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七章 议政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十一章 孙氏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