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

去世的皇帝的皇帝,一般都称大行皇帝,而此刻大行皇帝就停灵在乾清宫之中。

朱祁镇作为太子,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的。

毕竟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如果天子失德,会让下面的人离心离德的,而天子最大的失德不是别的,就是不孝。

哪怕是做个样子,朱祁镇都要撑过去,更不要说,朱祁镇内心之中对宣宗皇帝实实在在有一股父子之情。

那么而今危机四伏,他也想将宣宗皇帝的丧事办好,而不是灵前相攻,让父亲泉下不安。

乾清宫之中,宣宗皇帝已经大殓过了。空荡荡的宫殿最中间,停着一口棺材。正是宣宗皇帝的梓宫所在。

而宫殿外,全部都是一片片皤。而宫殿内,除却角落里面一个个火盆之外,还有几个太监守住,只有一个七岁小儿在梓宫之前,见了朱祁镇来了,眼睛之中带着泪光看着朱祁镇说道:“大兄你来了。”

他就是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祁钰。

朱祁镇看着这个小孩子,心思有些复杂。如果按正常的历史走向他与这个弟弟之间,有一段爱恨情仇。

不过,他自信决计不会如此的。

看着朱祁钰眼中含着泪水,似乎有无数担心与不安。轻轻抓住了朱祁钰的手,说道:“放心,一切有大哥在。”

宣宗皇帝有两子三女,只是女人是没有资格来守灵的。说起来宣宗皇帝膝下的确空虚,来守灵的只有兄弟两人。

兄弟两人跪在梓宫之前,听着外面一阵阵的哭喊之声。

文武百官以及命妇都要一批批的来哭。不过,除却少数几个大臣,他们没有资格进乾清宫,都是门外哭。

而且有太监指挥,何时哭,哭几声,何时退,怎么退。

再加上一边宫廷乐师所奏的哀乐。

让朱祁镇心中也一阵伤怀。

朱祁钰似乎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只是知道父皇已经躺在这个大盒子里面了。还问朱祁镇:“父皇什么时候出来啊?”

让朱祁镇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说。

忽然朱祁镇听到外面太监的喊声:“五军都督府佥事,会昌伯致哀。”随即有一个老人的声音大声哭道:“陛下。”哭声甚哀,有一种撕心裂肺之感。

朱祁镇眉头微微一挑,对朱祁钰说道:“你先一个人在这里,我去更衣。”

朱祁钰怯怯的说道:“大哥快回来,我有些怕。”

“好。”朱祁镇说道:“我很快就回来。”

朱祁镇从乾清宫后门出来,就看见王振在哪里等他了。王振见朱祁镇出来,立即引朱祁镇走向侧门,边走边说道:“小爷,长话短说,会昌伯消失的时间长了,会惹人嫌疑的。”

朱祁镇说道:“我知道。”

随即王振将朱祁镇引入一间杂物间,朱祁镇推门而入,王振立即在外面守着门。

朱祁镇入门之后,只见这小房间之内,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家具,有些朱祁镇还有些眼熟,是乾清宫之中的摆设。

想来为了停灵,乾清宫之中的家具有一部分都摆着在这里了。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会昌伯孙愚也在里面,见了朱祁镇立即跪倒在地。

朱祁镇上前几步,搀扶起来,说道:“外公请起。”

孙愚立即说道:“老臣不敢当。”

朱祁镇见孙愚头发将近全白了,官服之外套着孝衣,一身服色近乎全白。长相清瘦,看上去气色不错。

说实话,朱祁镇有些失望。

他此刻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扶保大位的外戚,只是大明的祖宗家法,都是取后于平民之中,虽然不能说是真正的平民。但是孙愚之前不过是工部一小官,能力影响力能有多少。

太后张家,放眼大明三百年,也可以称之为特例了。如会昌伯孙家一般的,才是正常现象。

不过,朱祁镇而今也没有办法,虽然他知道王振定然以他的名义在宫中拉拢了一些人,但是他决计不敢用这些人,与太后张氏执掌内廷数十年的威望相比的。

孙家虽然有些不足,但是也是朱祁镇唯一能拿到的稻草。

朱祁镇将孙愚搀扶起来,说道:“在外人面前,有君臣之别,但是在内室之间,何须如此,母后唯有我一子,今日还请外公助我。”

孙愚虽然能力不强,因姻亲至伯爵,但也不是傻子。朱祁镇派人请他密室相见,他就知道有事。听朱祁镇如此一说,心头一颤,说道:“太后秉政向来至公,外面虽然有襄王金册之事流传。大抵捕风捉影。殿下不必多虑。”

朱祁镇目光一凝,却见孙愚低下头,不敢与朱祁镇对视。

朱祁镇心中瞬间明白,这孙愚不想趟这浑水,或许觉得他如果与太后对敌的话,决计没有半点胜算。

朱祁镇微微一笑,说道:“是我多虑了。时候不早了,会昌伯早些回去吧。”

“殿下。”会昌伯孙愚跪在地面之上,说道:“非臣不愿意,只是臣唯有家丁百余人,不过持役而已,与各将门的家丁万万不能比的。臣即便想派出一些人手,也没有人手可派。殿下请听臣一言。”

朱祁镇说道:“讲。”

孙愚说道:“而今万事都决于太后,殿下是万万不能绕过太后。太后与殿下毕竟是骨肉之亲,殿下何不去见太后,承欢膝下。”

朱祁镇说道:“孤知道了。”

孙愚见朱祁镇依旧有些不悦,一咬牙,说道:“如果殿下还不放心的话,臣有五子,愿意侍奉殿下左右。”

朱祁镇见孙愚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就知道孙愚的确没有办法。并非想作壁上观。他微微一叹,也知道孙愚所言未必都是实话,但是也未必都是假话。

想用孙家的家兵却是不行了。

朱祁镇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就是历史上夺门之变,就是历史上的他纠结了将门的家兵所为。

故而他知道,京师之中,除却管理驻军的五军都督府之外,还有一些私兵,虽然每一家人数都不多,但是聚集起来,却也有几千人。

有时候政变,几千人就足够成事了。就如同夺门之变了。只是看来会昌伯连当时勋贵的基本线都没有达到。

这个时代的勋贵,大部分还都是能打的。

朱祁镇本来是微微失望,而今却是失望透顶了,说道:“不用了,你回去之后,为孤做一件事情。”

“殿下请讲。”孙愚只觉得后背冷汗直冒,说道。

“为孤盯紧彭城伯家。”朱祁镇说道:“有什么异动,孤都要知道。”

孙愚咬着牙说道:“臣明白。”

他知道这一件事情,他没有推托的可能了。如果连这一件事情都做不好,恐怕要大大得罪这个外孙了。

因为他不仅仅五大辅政大臣,也是五大辅政大臣之中,与宣宗关系最好,最得宣宗皇帝信重的大臣。

辅政五大臣,张辅,杨士奇,杨溥,杨荣,胡濙,虽然都是老臣,但是与宣宗皇帝关系最亲密的莫过杨荣。如果不是太子登基,其他人尚好,但是杨荣恐怕求一告老而不可得。

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八章 断事官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九十章 少府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