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祝寿

塞外草长,号角连天,呜呜之声低沉的就好像是无数野兽低声嘶吼,做进攻之前最后的准备。

瓦刺十几万骑的人马,聚集在独石堡北百余里的地带之间,就在这区区百余里的地方之内,双方聚集了几十万大军。

兵力密度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

双方剑拔弩张,纵然主力之间,还没有交战,但是斥候之间的交战密度,已经比之前激烈百倍。

随着瓦刺兵马部属完毕。

双方的斥候反而纷纷收兵了。

因为双方的营地位置已经基本固定,双方都将对方的底细摸清楚了。这个时候,反而不需要无谓的牺牲了。

再稍稍整顿之后,也先一声令下,兵分数路,每一路有一两万骑兵,相距数里南下,就好像是一并大刷子一样,刷过大地,向独石堡而来。

瓦刺主力之中,数万重骑更是主力之中的主力,也是纪律最为严明的军队。每一个重甲骑兵都有仆役。带有两到三匹备马。

只有这样才能带着几十斤重的甲胄,达到快速机动的目的。

所以,虽然瓦刺出动了十几万骑兵,但是如果单单论及马匹来说,大概有三十到四十万匹马。

当然,这些马并不完全是战马。

即便如此,也是一个让大明要紧牙关,都不可能在前线筹齐的数目,也是瓦刺对大明最大优势所在。

只是各路附从部落的军阵,就不能与瓦刺相比了。

瓦刺军队的纪律严明,不在明军之下。也是作为对抗大明主力,直扑明军大营。至于各部附从部落,都是次要方位,而且他们的统兵将领,大多是部落头人而已。非是经历脱欢,也先父子两人打造百胜之师。

大明对这些军队,从来敢一打三,万余骑兵追着兀良哈数万骑跑,从来不是个例。所以也先也不用这些军队来丢人现眼,只是让他们摇旗呐喊而已。

成国公更是准备多时了。

这几日之内,成国公又从大同,山西调来两三万步卒,加强边墙一线,可以说,大明山西,河北一带主力大多都在这里。

除却京营还有一部分主力人马之外,其他边镇,估计连守城都有一些勉强了。

不过,九边百姓久经战事,对战争十分熟悉,即便人手不够,临时征召百姓上城,也足有镇守城池。

只是机动兵力,远远不足了。

成国公决计不怯战,大军出独石堡,列阵在前。

比起瓦刺大军,总体来说,明军阵型,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卒都显得严谨的多,一个个方阵,红旗林立,远远看去,如火如荼。

毕竟大明尚火,军中旗帜全部用大红之色。

而大明即便出营列阵,在广阔的草原之上,与瓦刺大军对峙,但也不是如瓦刺这般。

双方相距十余里的时候,纷纷开始歇马。

大军所有骑兵都纷纷下马。

毕竟大明战马不足,这十万骑兵,马匹即便有富裕,但也决计不能让一名骑兵有两到三匹备马。

所以,明军比蒙古人还爱护马力。

大战之前,所有骑兵最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麾下的马匹。所有骑兵都开始喂马,自己不舍得吃的粮食,此刻都与马匹分享。

很多骑兵都是用煮熟的黑豆,自己一口,塞给马儿一口,甚至自己的打了鸡蛋炒面,寻常大半年都不舍得吃一口的干粮,都与马儿分享。

这个时候,人的伙食与马的伙食相差不大了。有人甚至掏出干肉条给马吃。

不要以为马是吃素的,它只是吃不到肉而已。

只是这样的待遇,也仅限于现在而已。

因为所有骑兵都知道,上了战场能不能活下来,最大依靠,就是胯下马。掌中枪了。

大部分骑兵下马警戒。还有一不少军队,一层层的布置了防御圈,最北面的探马,就在两军中线之处,与瓦刺骑兵遥遥相对。

而在骑兵方阵北边,却是无数火铳兵,层层叠叠的列阵,一个个单薄且完整的火铳方阵,排列开来。

作为阻挡瓦刺骑兵重要的防线。

当年忽兰忽失温之战,瓦刺铁骑就是败在统率神机营的柳升手下。

对这样的阵势,并不陌生。

甚至忽兰忽失温之战前,火铳火箭等火药武器还单单装备于神机营之中,正是在这一战之中大放异彩,才让几乎所有的明军都装备了一定量的火铳,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

不过,这些火铳还是作为一种防御兵种而存在的。

外围警戒,据险而守,守护大营,防御骑兵冲击,等等,

外围火铳方阵,内里骑兵以逸待劳,方阵与方阵之间,环环相扣,几乎无懈可击,也先远远看了好长时间。

也先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他想来好几个进攻路线,随即被自己否定了。

对于骑兵来说,列阵不敌,是绝对的真理。不管是那一个朝代,面对阵势严整的汉人步兵方阵,就不要轻易进攻。

这几乎所有游牧民族的血一样的教训。

更不要说明军大部分都是骑兵,一旦进攻失措,明军骑兵排山倒海的反击,也先也未必顶得住。

也先想来想去,一挥手说道:“你去吧。”

他身后一个回回相貌的人,心中暗暗放松了一些,问道:“王爷,我要怎么说才好?”

也先说道:“就所草原不靖,本王为陛下准备了寿礼,唯恐为马贼所得,这才带兵护卫,以师臣拳拳之心。不想小儿辈不德,却让朝廷误会了本王之心,本王特地向成国公请罪,真是该死该死之极。”

也先语气轻佻之极,自然没有一点该死的意思。

虽然也先今日没有大战的意思,但并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的,最少开平,大宁的草场,大明是不可能染指了。

如果而今朱祁镇还想让杨洪一次开平大宁,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这大片草场,最少缓解了瓦刺燃眉之极。

片刻之后,瓦刺的使臣回回人,完者帖木儿已经到了明军中军大旗之下了。

他跪在尘埃之中,将也先这一番说辞,说了一遍,其中措辞自然是卑微多了。他要为自己的小命着想。

否则言语之极触怒了眼前这位大将军,可就不好办了。

就在完者帖木儿心中七上八下,等待着命运判决的时候,朱勇也陷入沉思之中。

作为一个将军,任何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战场之上胜负,至于之后各种附加意义,都是在战场胜负之后,才要考虑的问题。

成国公虽然被朱祁镇心中暗中埋怨,但是有一件事情,朱祁镇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国朝之中有能力,有把握,组织十万人以上大会战的人选,也就那三五个而已。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保定侯孟瑛。云贵总督王骥。这四个,是可以托大战方面之权的,至于闽西侯郭登,丰润伯曹义,定西伯蒋贵,乃至太监刘永诚,武进伯朱冕,杨洪,石亨,正都是差了一层的。

朱祁镇选择的范围从来不大。

成国公朱勇或许比不上历史的名将,但是最基本的战场判断,却还是有的。就像也先知道明军不好打一样,朱勇一眼就看出了瓦刺棘手。

最棘手的问题,并非瓦刺战力如何,而是瓦刺带了数十万匹战马,让他们有了想战就战,不想战就不战的主动权。

成国公朱勇有信心打败瓦刺,却没有相信,将瓦刺所部给留下来。一旦开战,从太宗晚年维持到现在,近三十年太平时光就此终结。

即便成国公也有一些不忍。

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二章 军议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七十章 诸子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