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

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

朱祁镇还相信,于谦并非那一种随便加税的人,他既然敢说出来,就能说明,运河上正常的商业贸易税收,应该能达到百万两以上。

只需整顿钞关,严苛禁止官员士卒夹带,胥吏偷税漏税。就能达到这个数目。

虽然这么做,不知道要得罪多少权贵。于谦大概没有考虑过。

但是朱祁镇终究要否定于谦的计划。

并非于谦的计划不够好,而是在战略方向的分歧。

如果说,之前朱祁镇还有自信,自己选择都是对的,先平复边患,再治理国家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不这样做,将来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而今,朱祁镇却不这么觉得的。

因为政治上的事情,那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啊?

过了这个瓦刺虚弱期,固然能让也先恢复过来,但是将来就不会有机会了?

未必,也先老了,他总就要死。而今草原上的人多不长寿,朱祁镇估计也先大限,也在十年之内了。

先整顿好国内,再打也先未必不行。

只是,他明白一点,那就是随意改变现行策略,是绝对是错误的。

他既然已经走上这一条路,并且付出了这么多人力,物力,精力。因为一些不忍心而改变现行策略,不仅仅将之前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将来再做的时候,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就要更多。

大明王朝,就好像一辆马车,向左行驶,有无数百姓要死,向右行驶,也同样要无数将士的性命。

这个悖论,别人不过是纯粹想想,而朱祁镇每天都要做这样的抉择。

朱祁镇沉默了好一阵子,说道:“先生之心,朕是知道的,只是而今朝廷大事方兴,实在没有经历经营运河,淮河了。”

“朕这一次叫先生来,其实也是有事情先生帮忙。”

于谦脸色似乎有一丝黯然,说道:“臣明白,陛下请讲。”

于是朱祁镇将茶马已经西北的种种问题,内中情弊一一说明。说道:“如此盘根错节,正需先生这柄倚天神剑,请先生助朕一臂之力。”

于谦说道:“臣敢不从命,只是陛下,里面内情复杂,臣也要提几个条件。”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于谦说道:“臣镇西北,需要事权统一,否则不可成事。”

朱祁镇说道:“朕以先生为三边总督,节制陕西上下,已经各路军镇,挂大学士衔。”

说一句实话,朱祁镇从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希望出现以文制武的格局,并不希望文官成为方面之任。

但是有一个现状,朱祁镇不得不承认。

文官之中,或许有人文武双全,但是武将之中却是少有这样的人,而地方事务,有些也是不分军务民务的。

就好像而今,茶马之事之中,牵扯到不少卫所士卒甚至将领,于谦如果没有节制军队的权力,让于谦怎么做事?

如果派一个武将过去,即便有节制军队的权力,他还能将茶马之事做好吗?

根本不可能的。

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而且于谦已经不是一次挂大学士衔了,毕竟于谦在外,挂大学士衔,不过是加了一些政治待遇,又不在决策中心。

总是要给于谦官场上一些进步。

于谦说道:“臣要带京营一部为中军,西北情弊,臣虽然不知道,但也有所耳闻,陛下欲从这里下刀,非大刀阔斧不可。此事牵连军中,臣也不知道谁可信,必须有一营将士作为最后的手段。”

朱祁镇深深看了一眼于谦,说道:“朕准了。”

于谦所言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于谦这样做,还是有一个原因,就是给朱祁镇吃一个定心丸。

虽然西北情况复杂,但也没有复杂到因为西北茶马之事,就引得军队大规模叛变一样。

很多时候,政治上不过是只打下面,不打上面。

真正有实权的地方将领,不过是断他们一条财路,只要他们识趣,无非是罚酒三杯,下不为例,然后找一些替罪羊。

毕竟,朱祁镇固然不想看见地方不稳,但是地方将领,就真有勇气来对抗大明了吗?

也是没有的。

毕竟而今并不是明后期。

所以,以于谦的手腕,来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的将领,就太扯淡了。

无非是于谦觉得,他的权力在西北已经是一手遮天了。权力太重,而京营又是皇帝细心经营的。

带走京营一部作为中军。

故而可以用京营的力量,为自己办事,也能让陛下知道。他于谦身边随时都在陛下的控制之内。

这不过是君臣之间的小默契,是不用说,都心领神会的。

于谦说道:“臣虽然不在河道了,河道之事,关系重大,非清正廉洁有魄力的大臣,不能胜任。”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于谦说道:“曹鼐斑斑大才,远置边境可惜了。”

朱祁镇听了沉默了好一阵子。

曹鼐有没有能力,当然是有的。

否则杨士奇与杨溥不会先后推举曹鼐,担任内阁首辅,而曹鼐在云南任上,也做了好多事情,支持襄王,安抚百姓,等等。

云南官员纷纷传颂曹鼐的贤明。

这朱祁镇都知道。

而今,局面也与当初不同了,朱祁镇虽然不想让曹鼐进入中枢,但是让他担任地方官,却没有什么不行的。

王直一直在南京,其实也算是重用。

朱祁镇也不在乎什么曹鼐。

毕竟周忱早已将曹鼐遗留下的班子给清理的差不多了,五六年的时间,足够让中枢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

让曹鼐回来,也未必不可。

毕竟他已经担任两任云南巡抚,总不能让他辈子都待在云南吧。

虽然朱祁镇不想现在治理淮河,但是于谦给出的办法,却是要执行的。毕竟朝廷而今缺钱的很。

如果运河上能收到百万两银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想要达到这个数目,一般大臣是决计不行的,非是德高望重,骨头硬的大臣,才能抗住内外的压力。

如此说来,曹鼐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一想到这里,朱祁镇忽然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于谦先前说那么多,未必是为最后的推荐做伏笔。

一般来说,对大臣的重要任命,都会提前通气,于谦在进宫之前,当真就不知道,他将来要远赴西北吗?

朱祁镇心中细细品味,随即又抛到脑后。

作为皇帝,有些事情,不需要想太清楚。

朱祁镇读《战国策》的时候,有时候感叹,各国君主都是傻子,明知道这些说客,都是怀有各种目的而来的,为什么还听他们的言辞?

岂不是自投罗网?

朱祁镇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久了才明白。

在他这个位置上,谁对他又不是怀着各种居心而来,细细分析,即便是最忠诚的臣子难免有私心。

但是难道因为这一点私心就不用了吗?

当然不是。

他们怀什么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所说对自己有没有用,有没有利?

曹鼐一辈子别想入京了,这是肯定的。

即便朱祁镇同意,下面的大臣也不会同意的。

曹鼐即便没有什么政治前途了,但是资历在哪里放着,普天之下,不管是谁,无论是勋臣外戚,文官士子,都要给曹鼐面子。

曹鼐持身又正,打死他,也不会与人同流合污的。他本身就是能臣,有他坐镇运河,于谦预估的数目是一定能达到的。

想到这里,朱祁镇说道:“好,就依先生之意。”

于谦再也没有条件了,茶马之事的推进一下子就加速起来。

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龙城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二百章 马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四十四章 孔弘绪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九十章 贝琳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