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觉派小说

林子轩在穿越之后,逐渐发现了一个在后世会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后世的语文课本实在是太过强大了。

课本里的文章囊括了古今中外诸多散文、小说和诗歌,而且大部分都是名篇。

加上课外导读的部分,他都惊讶于自己的阅读量。

但当时上课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学习的都是文学的精华,反而不怎么喜欢,觉得枯燥。

或许和老师总是讲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有关,什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什么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

一个中学生懂得这些么?喜欢听这些么?

林子轩并不是想批判语文教学的方式,而是觉得语文应该讲述文字的美妙,而不是分成一段段的讲解或许连原作者都不知道深刻含义。

当然,真要是那么讲,中学生可能还是听不懂。

总之,穿越之后的林子轩意识到语文课本这种大杀器,给他提供了众多作家的作品。

虽然有些文章只是节选,但没关系,他只要知道大概的情节设定就好了,他有庞大的写手团做后盾,完全可以进行二次创作。

他想要郑重的提醒以后的穿越者,穿越带着语文课本就好了,那种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伊豆的舞女》是高中一年级的读物,它是川端康城早期的作品。

充分体现了川端式的“佛典”文学特征,由于受佛教宇宙观的影响,川端康城的人生理想显得既气势恢宏,又虚无缥缈。

小说通过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与流浪艺人结伴而行,其间对一位14岁的舞女产生了一种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

小说带有日本文学的典型特征,刻意的精致,淡淡的哀伤和朦胧的意境。

这是林子轩在后世的课外读物中看到的解说文字,其中还有对川端康城生平的简单介绍。

川端康城出生于189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

所谓新感觉派是日本2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1920年爆发了经济危机,给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社会上蔓延着一种虚无和绝望的思想,以及西方贪图瞬间快乐的风气。

新感觉派认为,人们要以视觉、听觉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

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面的现实,他们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认为文学的象征远比现实重要。

新感觉派传入中国,在20年代的上海风靡一时。

这类小说大多取材于大都市的病态生活,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都市男女的堕落与放纵、寂寞与空虚。

非常适合上海滩十里洋场的氛围,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在后世,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叫做莫严,他的《透明的红萝卜》以构思的奇特、感觉化、体验化的叙事方法和空灵的意境震动了文坛。

在西方文坛,这种写法叫做意识流。

在日本,意识流加上日本特有的唯美主义就成了新感觉派。

中国作家则力图兼容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

林子轩对意识流一点都不陌生,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就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

两人在信件中交流了这种写作方法。

意识流的故事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紧密的逻辑联系。

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

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芙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川端康城虽然是新感觉派的发起者和中心人物,但他并不坚持一定要用这种写作方法。

比如,他的代表作《雪国》,就回归到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创作上来,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物哀”是整个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

他们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上,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

所以,日本文学总是在“唯美”和“物哀”这两大主题上打转。

《雪国》

这篇小说中充满了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的感情,结局也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可以说达到了“唯美”和“物哀”的极高境界。

当然,《雪国》也体现了新感觉派小说的特色,还掺杂着日本的禅意和虚无主义。

林子轩并不太理解这种刻意追求的唯美和哀伤,他觉得有些过于矫情了。

但这毕竟是一部世界级的小说,只能说他的文学鉴赏水平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不懂装懂。

好在抄袭小说不需要真的理解,只要逐字逐句的写下来就好了。

《雪国》不到八万字,半个月就写完了,林子轩需要考虑起一个日本的笔名。

他想起后世的一位日本作家,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的时候都会被人提起,而且此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极高。

可惜,他一直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常年陪跑,堪称最悲壮的入围者。

和一直冲击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小李可谓是同病相怜,据说小李又要冲击奥斯卡了,不过林子轩是看不到了。

这个人叫做村上春术。

林子轩把这个名字写到了《雪国》作者的位置,然后把稿子交给平禁亚,让他找一位精通日语的人翻译出来。

他会把这本书出版,和漫画版《聪明的一休》放在内山书店里寄售,看看日本人的反应。

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书稿的不同命运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读者第二百九十八章 又一个奠基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观世界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声响起来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们该度过一个怎样的青春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一百五十一章 既然要战,那就战吧!第三百零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风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国文坛的怪现状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载的文化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远不要低估一位小说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神话剧的热潮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位女演员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笔名第十五章 射雕引发的热潮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二章 将剽窃进行到底第三百零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第二百七十一章 给世界一个警告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第二百五十五章 等将来你就知道了第二百零九章 采访第四十五章 联手炒作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寻常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炒作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两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一次播音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绝交第二百零六章 过年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变从不经意间开始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单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级的骂战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二十四章 冬皇第四十七章 一念之间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卷而来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会风俗大调查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写与不写之间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出戏剧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第二十七章 穿越时光的歌声第一百二十六章 有声电影的时代来临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就是莫斯科第一百六十四章 笔名第四十三章 好一场大《雷雨》第三十一章 电影圈的那些事儿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二百九十二章 戏梦巴黎第七十章 一场来自南方的旋风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飞碟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二十六章 杨康之死第一百五十章 来者不善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滩风云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尔与新文学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一百五十一章 既然要战,那就战吧!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见,我的爱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错,便是一生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一百三十章 未来显赫一时的家族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远不要低估一位小说家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视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红色第八十五章 开讲啦!第二百四十四章 要不要改变这个世界?第三百一十九章 动荡之年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争爆发前的上海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五十八章 美国第一位华人律师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个世界的文学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个不一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