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世界级的骂战

随着这一届国际笔会大会的结束,各国的作家纷纷回国。

他们会把中国的书籍带回国内,会把这些书籍介绍给朋友们,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当然,还会把林子轩的名字带回去,让人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

林子轩清闲下来,但他的麻烦事远没有结束。

世界上抨击《1984》的文章越来越多,这件事的影响越来越大,参与者的分量越来越重。

在苏联,林子轩成为了全民公敌,在法国,法国笔会中心抵制林子轩的作品,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宣布禁止出版和销售林子轩的书籍。

最近,德国的纳粹党认定《1984》是违禁书籍。

即便是在英国,这本小说同样遭到不少作家的反对,其中就包括萧伯纳等费边社的成员。

这些都是巨大的压力。

林子轩可以选择回到中国,不理会这些是是非非,反正一切总会过去。

但他不想这么沉默下去,中国沉默的太久,他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这些世界上的大作家们好好的论战一番。

在中国文坛,论战经常发生,其实叫做骂战更为贴切。

不过文化人吵架叫做论战,普通人吵架才叫做骂战。

若是论起骂战的技术,恐怕没有那个国家能超过中国文人,这是锻炼出来的本事。

郁达浮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创造社当初就是依靠四处找人骂战闯出名头的。

这一次,只是把中国换成全世界而已,何况他精通多国语言,写文章都不用翻译。

而且,这次来英国参加书展的都是中国出版行业的精英,不少人从事过报纸和杂志的编辑工作,都是久经考验的骂战好手。

大家在英国除了书展无所事事,对林子轩遭遇的不公正对待愤愤不平。

此时,林子轩让中国成功加入国际笔会,享誉西方世界,甚至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是中国在世界文坛的代表人物。

国人喜好锦上添花,极少雪中送炭。

如果林子轩失败了,恐怕没有人会理会他,现在林子轩的风头正劲,他们当然愿意帮忙。

于是,一场有组织的骂战拉开序幕。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么多人抨击林子轩,他要是全部回应根本忙不过来。

有人帮忙好办事,先把抨击林子轩的新闻报道收集起来,然后挨个反击过去。

有人负责苏联,有人负责法国,有人负责德国……

然后在郁达浮的指导下写骂战文章,徐至摩负责修改定稿,汇总到林子轩那里,以林子轩的名义邮寄到各国的报馆。

这就是一条龙的流水线作业。

这个骂战小组有数十人组成,针对性很强。

他们都是各家出版社编译所的骨干,精通外文,翻译过很多外国名著,对外国作家较为熟悉,骂起来得心应手,有理有据。

就这样,一大批林子轩署名的反击文章出现在西方各国的报刊上。

新闻媒体可不管谁对谁错,他们希望闹得越大越好,这样才有销量。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林子轩不反击,那就没有太大的意思,现在两方终于开战,这是一场东西方文坛的论战。

或者说是一场世界级的骂战,新闻媒体自然会推波助澜。

林子轩的反击带来了一拨抨击的高潮,以高尔基为首的欧洲作家发起了冲锋。

林子轩毫不示弱,自然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唯一让他遗憾的是鲁讯没有来,说起骂战,在中国鲁讯排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郁达浮虽然骂的痛快和过瘾,但还是没有鲁讯犀利和老辣,往往不经意间发出致命一击。

这就是差距,没有鲁讯的骂战不能代表中国骂战的最高水平。

在外界看来,这是林子轩一个人和半个世界的作家进行论战,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不少媒体把林子轩塑造成孤胆英雄,面对半个世界的压力,仍然毫不退缩,坚持战斗,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谁能做到这一步。

他们甚至把林子轩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达尔文相提并论。

为了坚持真理,永不放弃的东方斗士。

这只是西方媒体的夸张,他们没想到林子轩的战斗力那么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发表了上百篇高质量的反击文章。

这种写作速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是天才型的作家。

好在他们不知道林子轩身后有一个骂战小组,这是中国文化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林子轩可以说是一战成名,展现了超强的骂战能力,给各国的作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了六月中旬,书展结束,各家出版社要返回中国,骂战小组不得不解散。

林子轩只好暂时停止反击,他准备回国后让万象书局编译所的员工每天都写骂战文章,和欧洲的这些作家继续战斗。

他相信,苏联不会停止对他的攻击,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

但那又怎么样,这对他很有好处,等他回到中国后,就通过骂战来维持自己在世界文坛的知名度,只要骂战不停,西方媒体就不会忘记他。

否则作为一位中国作家,很容易被西方媒体遗忘。

这正是骂出一个未来。

这么说起来,他其实应该感谢苏联的配合,如果没有苏联和高尔基对他的攻击,他的名气不可能如坐火箭般的增长,他不会这么快成为世界知名的作家。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算是毁誉参半,也比默默无闻要好。

所以,他要继续配合苏联,把这场世界级的骂战持续下去。

中国出版社的人员回国了,林子轩没有回去,他要和徐至摩到美国一趟。

不用说,徐至摩到美国是去看望林徽茵,林子轩则是去美国处理书籍出版和电影事务。

他还接到了《时代周刊》的邀请,由于《1984》和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影响,《时代周刊》会对他做一次专访,并让他第二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上一次林子轩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是1924年。

三年时间过去,林子轩从中国大文豪成为世界级作家,《时代周刊》不想错过这个瞬间。

第四十章 文坛论战的兴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两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关时间旅行的诸多问题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高朋满座,客似云来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艺青年的人生路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炉的奥斯卡第六十四章 勇闯好莱坞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国容不下的泰戈尔第三百零三章 家国情怀第一百五十一章 既然要战,那就战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争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给多少女孩子写过诗?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这里成绩最差的学生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全面的中国第一次庭审第五十二章 电影行业的暴利第二百七十六章 随便挑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艺青年的人生路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司缠身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儿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颗童心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变世界的感觉第二百八十二章 书稿的不同命运第一百六十七章 创造社的困境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百六十四章 笔名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团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们该度过一个怎样的青春第一百三十章 未来显赫一时的家族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坛是非多第六十一章 让黑人兄弟们行动起来第二百四十四章 要不要改变这个世界?第一百五十章 来者不善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飞出笼子的鸟儿第五十四章 断更引发的大猜想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风云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们只有一个立场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二百六十章 超级英雄的新伙伴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坛新势力第三百一十章 前来苏联的参观者们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书写时代的女作家们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义者较真伤不起啊!第二百六十六章 他要去改变世界了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学家和大文学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台第四十章 文坛论战的兴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一百零一章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学的启蒙者第二百三十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本小说引发的风暴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学从来都是小众的第一百四十三章 这个时代离开家庭的女青年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观世界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零二章 连女装也不放过第二百零六章 过年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第七十三章 剧院里的新闻发布会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却的纪念第七十四章 经典不需要续作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笔名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二百三十章 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第一百三十章 未来显赫一时的家族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戏做全套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尔与新文学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旧文学派系之间的交锋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团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义第九十一章 出风头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专业精神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九十二章 戏梦巴黎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