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赤军水师顺江而下,陆师兵分两路,夹江而进。三路赤军互相呼应,遥指长沙。
岑丹初自居中路,随水师北上。中路军除水师第一协外,另有炮兵协、辅兵协,还带着大量粮草辎重。
东路军由虎贲镇镇统马宝率领,麾下有骑兵协、亲兵第二协、亲兵第三协,沿湘江东岸行军。
西路军由步兵第四镇镇统焦琏率领,麾下有步兵第十二协、镇直属部队,虎贲镇亲兵第一协配属西路军,沿湘江西岸前进。第四镇成立时间不长,已经走上正轨,此战正式担当大任。第十二协以大顺军旧部为骨干,目前实有九千余战兵,等夔东主力到达后,第十二协只会超编,不会缺编。
午时,赤军抵达巴溪洲一带,两军发生接触,斥候交战。清军持重保守,作战并不积极,不管是水师侦察船,还是陆师斥候,纷纷抱头鼠窜。
巴溪洲是一处江心洲,距橘子洲约十里,距长沙临湘门(大西门)约十二里。此地离湘江西岸很近,面积较橘子洲大,便于屯兵,
东路军停止行军,就地筑营,距石马铺清军主力约四里。三万大军连营二里,深沟高垒,摆出一副长期相持的架势。
中路军派辅兵占领巴溪洲,留下辎重粮船,之后继续顺流而下。
西路军继续北上,与中路军水师隔江相望,沿途扫荡清虏。因长沙城位于湘江东岸,清军主力都部署在湘江以东,西路军得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中路、西路两军继续下行十里,逼近橘子洲。清军严阵以待,在湘江两岸、橘子洲头部署火炮,另以战船拦阻江面。
除了仿造的三版、长龙,清军另有两艘巨船,分列在橘子洲头两列,拦去了赤军水师的去路。这两艘船高出水面两丈,是传统楼船的形制,可以安设巨炮,但又在两舷安置车轮,士卒踏浪前进,速度甚快,在一众清军战船中甚是显眼。
“咚”的一声,清军巨船抢先开炮。炮弹划破晴空,发出凄厉的叫声,落入赤军阵前江面,划出道道浪花。
炮弹在江面上弹跳数次,可见威力巨大,敌军必在巨船上安放了红夷大炮。
赤军只有三版小船,见状惊恐不已,各船纷纷避让。水手亦争相询问:“前面那两艘敌船,到底是车轮舸还是楼船?”
阮廷峰督率水师作战,镇定自若,说道:“这是宋朝时洞庭湖、鄱阳湖一带常见的楼船,耗资巨大,笨重难行,常载大石,以投石机杀伤敌船。宋人为提高楼船机动性,在船上装载车轮,驱使士卒踏浪前行。此船早已淘汰,自元朝时已经销声匿迹。不想,鞑子病急乱投医,楼船今日又重现于江湖。”
明朝自宣德以后,不再组织船队下西洋。此后,明朝国力渐衰,不论是海船还是战船都在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像楼船这样的艨艟巨舰,成本极高,作战效能却很一般,基本已在明朝绝迹。
“别看这巨船高大能载巨炮,其实是个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我协曾在广州大战红旗水寇,三版船对阵海寇广船、鸟船尚能全胜,遑论这区区楼船?”
阮廷峰神色坚毅,意气甚豪,说道:“通令全协,各船保持队形,不得慌乱。吾亲作先锋,全协不留预备队,所有三版船全都冲入敌阵,与鞑子近舷战斗,先破楼船,则鞑子自乱。”
令旗变换,协旗高高飘扬。阮廷峰亲乘一艘三版船,前进至全协前列。将士见协统冲锋在前,士气大振,很快恢复了队形。
鞑子在橘子洲、楼船上部署有巨炮,眼见赤军袭来,各自猛烈开炮。
今日逆风顺水,赤军干脆收起了船帆,免得干扰阵形。盖因逆风扬帆,水师若要前进,必须走“之”字形,不断修正航向。湘江航道本就不宽,前方橘子洲两侧航道骤然变窄,更加不易修正航线。
桨手、橹手竭力划桨,驱使三版战船向前。三版船上的劈山炮比威远炮、佛朗机炮要强,可以发射实心铁弹,但还远不如红夷大炮。
“咚咚咚!”敌人也注意到了阮廷峰的中军大旗,集中炮弹轰击。好在江上波涛起伏,三版船又处在快速航行中,清军想以火炮命中中军战船,决非易事。
没过多久,赤军逼近橘子洲,尔后兵分两路。阮廷峰带第一标进攻西翼之敌,三十艘三版战船有两艘被火炮击中,其他战船都顺利抵达橘子洲。
阮廷峰督率第一营九艘三版船攻击楼船,其余两营在旁策应,阻击清军小船。
这种“围点打援”的战术,赤军屡试不爽。今日用在清军水师上,正好让他们长长见识。
一营九艘三版船围在楼船周围,恰似一群饿狼扑向笨象。将士勇猛异常,近距离冒险开炮,先用头炮打掉车轮,切断楼船动力。
清军自知死到临头,妄图挣扎,居高临下使用火砖、喷筒、火弹等物抛向三版战船。
这种火器杀伤力不大,三版船也不避让,赤军火枪手使用定虏式马枪狙杀清军,屡屡得手,吓得清军远离船舷。
紧接着,赤军使用钩铙搭上楼船,招呼火船过来。火船在三版船后等候已久,闻讯使来,把钩铙另一端搭在火船上。
未几,四艘火船火势冲天,干草、油脂、硝磺剧烈燃烧,很快就引燃了楼船。
这一套战术如同行云流水,痛快淋漓。不到一刻钟功夫,这艘庞然大物般的楼船就被火海吞没,士卒纷纷逃命。
楼船是清军的主力炮船,也是清军将领的座舰。其他清军战船只有轻型火炮、鸟铳,完全不是赤军三版船的对手。楼船一倒,其他清军战船纷纷逃命,有的自知逃脱不过,干脆打起白旗投降。
清军水师孱弱,本就不擅长水战。罗绣锦临时拼凑起来这支水师,本就鱼龙混杂,战场上才一露出颓势,很快就兵败如山倒。
“投降不杀!”
“汉人不打汉人!”
赤军擅长统战,不失时机地喊出劝降口号,更加剧了清军的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