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舆论预热

一年多前,李耒找了个叫张修的青年作家,他提供资料,张修进行加工撰写《粮食战争》一书,并且开始在天涯论坛上进行连载,文章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书里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引得众多读者天天催更,网络小说时代尚未开始,张修就过了一把网络大神的瘾。

等这部书有了一定名气后,李耒又让网易、企鹅、搜狐等自己投资的网络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宣传,给张修带来了更大的曝光量,很快就成了全网的热点,每次更新就能获得一大堆回复和点赞。

一开始,还有些觉得张修写的东西太过匪夷所思、太过夸张,但是等他们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印证后才发现,人家书里写的每一个案例,都是现实中已经发生过的,有确凿的资料记载。

有人把他们找到的英文原版资料贴过来,立刻又引起来一堆网友的震惊,他们纷纷开始猜测张修的身份,这些东西一般人想找可不容易,难道这位是某个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亦或是在国外留学的高材生?

张修谨记李耒的叮嘱,刻意保持了这种神秘,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自己的身份,这下网友们愈加好奇了,开始从各个细节来分析张修的身份,可惜没有一个猜对的,反倒给他的连载增加了不少热度。

之后张修每更新一章,马上就有人对这章所写的案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每一次都证实了张修写的是真的,读者们越看越心惊,开始搜集关于粮食战争和ABCD四大粮商的信息。

这几家公司长期刻意保持低调,但这么大的公司,不可能掩盖所有事实,在网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四大粮商的信息慢慢被挖掘出来,这些信息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原来这些企业早就开始涉足国内市场了。

邦吉公司从九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在中国成立了贸易公司,向中国供应大豆,同时也协助中国出口玉米和小麦,为了进一步扩张,还中国新建了大豆加工厂。

嘉吉公司与中国的贸易也早已开始,销售谷物、油籽、糖以及肉类等,甚至还一度代理了中国近2/3的玉米出口。

路易-达孚公司更是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向中国销售饲料和谷物,只不过与其他几家相比,路易-达孚更为低调,但路易-达孚也是对中国了解最深的一个。

一方面,路易-达孚把中国的玉米销售到韩国、东南亚等国,而另一方面他们因为掌握了全球各国的供需,所以每日发布信息与价格参考,一度成为粮食市场的价格风向标,同时,路易-达孚不仅操控现货市场,还通过操纵期货市场来获得双重收益。

至于ADM,他们很早就通过和中粮集团、新加坡郭家合作在中国建立张家港东海粮油,并在LYG、广西、QHD等地建设了五家大豆压榨厂,从美国进口大豆,靠港后压榨成豆油销售给中国的消费者,此外,他们还在大连等地建设了多家动物饲料厂.

这一结果让网友们大吃一惊,“窝草,我一直以为金龙鱼还有胡姬花都是纯粹的国产品牌,没想到竟然受美国人控制?”

“这书里写的太吓人了,今后我还是尽量买鲁花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吧,免得将来咱们国家的食用油被ADM彻底控制!”

“对,是该吃国产植物油,我倒不是执着于国货不国货的,关键ADM的大豆大部分都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转基因食品到底有没有危害现在还没有定论,我还是选更安全的吧!”

这些连载还给李耒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鲁花旗下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还有菜籽油的销量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反观他们在植物油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益海嘉里,销量则出现了增长停滞。

虽然现在网民数量只有两千多万,而且不是每个网民都看过张修的文章,但这些人都是有一些影响力的,他们再去影响自己的身边人,劝他们不要购买金龙鱼、胡姬花等产品,这些人大多都选择了鲁花的产品作为替代,于是植物油领域就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情况,鲁花再一次扩大了自己的优势。

连载的最后,张修放出的内容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农业将会面临那些冲击,那些国际农业巨头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展开进攻,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应对,这恰好迎合了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舆论热潮,文章的点击率和转载率又猛地往上窜了一大截。

在这一篇章里面,李耒接着张修的笔将日后四大粮商所采用的手段悉数写了出来,他在文章里言明,小麦、水稻这两样主粮不用太担心,玉米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因为缺口相对较小,所以短期内也不是问题。

最关键的就是大豆,自从1994年国产大豆总产量达到1600万吨的高峰之后,接下来就是连年减产,去年全国大豆总产量已经跌破了1500万吨,而这些年国内大豆的消耗量却是连年增加,那么这些缺口靠什么填补呢?

只有进口,八十年代中国大豆还是出口状态,就算是1996年之前,中国每年的大豆进口量也只有不到一百万吨,可是随着经济收入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植物油和肉类的需求日益增加,于是作为主要饲料原材料和植物油来源的大豆便成了生活必需品,消耗量连年增加,进口总量也在不断攀升。

1997年大豆进口总量增加到三百万吨,1999年提高到四百万吨,2000年直接翻了一番还多,总进口额首次突破一千万吨,2001年又涨到1400万吨,这已经和国内的总产量不相上下了。

今后随着老百姓对肉类和植物油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大豆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进口总量超过两千万吨、三千万吨甚至四千万吨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到那时候,进口大豆的数量可就是国内总产量的两倍甚至三倍了。

而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大豆有六成以上掌握在四大粮商手里,中国进口大豆市场中甚至被他们掌握了八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大粮商肯定会采取措施,彻底摧毁国内的大豆产业,将大豆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中国即将迎来的严峻考验,如何守住大豆定价权和上下游产业。

张修还在书里写了四大粮商可能采取的手段,首先是引诱国内的种植户大面积种植大豆,同时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抬高大豆的价格,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上的大豆行情,已经从415美分/蒲式耳提升到627美分/蒲式耳,涨了一半儿有余。

这一行清反馈到国内,同样带动了大豆价格的上涨,东北许多农民看到种植大豆有利可图,也扩大了种植面积,压榨企业也趁机扩大产能;从短期内来看这是好事,因为国内的产量增加了肯定会减少进口的需求,今年的总进口额应该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但是从长期来看就不一定了,因为这波大豆行情是四大粮商刻意炒上去的,并不能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等他们把大豆价格拉到足够高的时候,再突然放出利空消息把大豆价格打下去,那今年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户和投资兴建榨油厂的企业可就要亏本了。

农民种大豆亏了,来年就不会再种,于是国内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就会进一步加强,同时他们还会趁机低价收购那些濒临破产的榨油企业,只需要花费很小的代价,就能控制住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

到那时候他们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加工能力反过来影响农民,比如对收购大豆的种类进行限制,这样农民为了能把大豆卖出去,就只能种植四大粮商限定的大豆品种,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种子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种子、收购、压榨这一整条产业链都会被四大粮商所控制,这是他们曾经在其他国家使用过很多次的手段,但招式虽老却非常难以应对,因为中国大豆的缺口是真实存在的。

文章的最后,张修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因为解决方案都在李耒这儿呢,他可不想提醒四大粮商,反倒希望借此机会来麻痹对手,让他们以为国内没有太好的应对策略,这样李耒就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

连载结束后,张修也在末尾放出了《粮食战争》一书很快就要正式出版的消息,其实早在这部书正在连载的时候,就有很多出版社和他联系,希望能早日出版这部书,但张修坚持要等到全部连载结束才出版,这一要求劝退了不少出版社,他们觉得既然都能在网上看了,谁还会买实体书?

好在还是有出版社坚持下来,最终在和李耒商量后,张修选择了中国农业出版社来负责这本书的出版工作,由农业出版社来出版发行《粮食战争》一书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等正式出版的时候,各大网站又一起帮忙宣传,其中庆子最为卖力,谁让他原本就是做图书出版的呢?他不光在当当最醒目的位置给《粮食战争》打广告,还利用自己的资源把这本书推到了各大连锁书店最显眼的展示区,让人一进书店就能看到这部书,再加上封面上基辛格那句“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一下就吸引了许多人的兴趣。

各方努力之下,《粮食战争》很快就成为畅销书,张修也一跃成为知名畅销作家,原先对他爱理不理的作协也主动发出邀请,请他入会并担任理事,各家报刊杂志、电视台也不断发来采访邀请,想让张修好好谈谈这本书。

这部书也在商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许多从事农业生意的老板听说后纷纷买来研究,四大粮商的种种手段让他们大开眼界,有的开始担心自己的产业如果遇到这些巨头的竞争该如何应对,还有的则在考虑,我们公司开拓海外业务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效仿他们啊?

当看到此书最后对大豆战争的预警后,陷入深思的人就更多了,有的开始琢磨要不要趁着现在价格还没有到顶赶紧多囤积一些大豆,还有的则纠结着要不要放弃投资榨油厂的打算,可是现在只要在港口附近开一家榨油厂,然后用进口大豆榨油轻轻松松就能获取暴利,这么好的生意谁舍得放弃?或许这本书只是危言耸听罢了,干嘛放着到手的钱不挣?他们还是没能忍住诱惑。

这部书也渐渐流传到了美国,一位叫宋鸿兵的普通白领在看过这本书后恍然大悟,原来读者对这种商业秘闻这么感兴趣啊?

他这些年在游说公司、医药公司、金融公司混了好些年都没混出啥名堂来,直到看到这本书才找到自己未来的路,这些年我虽然没做出啥成就,但是也听过不少八卦秘闻,那我要是参考这本书的写法,然后再写得夸张一些,多加一些噱头和阴谋论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是也能写一本畅销书出来?

那么就从我最熟悉、读者最热衷的金融领域开始写吧,金融领域最适合阴谋论了,于是他马上开始准备,几个月之后,天涯又出现了一个叫《货币战争》的连载帖子

李耒帮张修进行炒作可不只是为了搞一本畅销书出来,更多的还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豆战争做准备,进行一些舆论预热。

刚刚结束了的乳业战争中,他带领完达山大获全胜,然而并没有太多时间给他休息,因为大豆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而这场战争要比乳业战争规模更大、更加激烈和残酷。

乳业战争的胜利让中国人喝上了健康奶,要是在大豆战争中获胜,则可以让中国人免受四大粮商的压榨。

如果能够完成这两项任务,那我也算是没有白穿越。

第8章 又一位大佬第62章 竹园宾馆第468章 期货市场第280章 先富起来的人第185章 益海嘉里第394章 东子第73章 不良少年收容中心第9章 去捞钱第158章 小型拖拉机第313章 榜单公布第423章 进军终端第88章 有人送礼第229章 假冒商品第91章 要不去看场电影?第369章 褚时健第301章 光彩事业第122章 超哥来了第220章 本山第23章 打赌第354章 携手中粮第10章 我来应聘第208章 纷纷乱乱第15章 马强东第148章 数量遗传学和分子育种第219章 东北第297章 面粉分类第210章 草木皆兵第390章 十字路口第120章 打架?我这儿有专业的第123章 交换渠道(二合一)第425章 杜老师第244章 花生油第122章 超哥来了第232章 换飞机第217章 缓释肥第290章 五常大米第298章 方便面大战第338章 育种站第107章 怎么把他留下来第263章 大扫货第316章 民族企业大反攻第239章 阿拉木图第426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第426章 国家重点实验室第291章 稻花香第444章 真实的竞标第424章 365便利第96章 婚车第24章 回家收麦子第351章 初见成效第67章 人才缺口第369章 褚时健第62章 竹园宾馆第62章 竹园宾馆第78章 海南车第156章 买一送一第228章 新时代的麦客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62章 竹园宾馆第254章 好人有好报第101章 接手第457章 曝光第354章 携手中粮第62章 竹园宾馆第201章 华为第377章第418章 许大茂的下岗再就业第82章 阶层跃迁第93章 斗琴第10章 我来应聘第201章 华为第90章 我去给你剪彩第411章 不错的开始第279章 中原盼盼队第77章 买车第172章 出口标准第218章 乡镇企业家协会第283章 植入广告第142章 房子换学生第15章 马强东第323章 王海第42章 美国鸡蛋就是好第316章 民族企业大反攻第284章 粮食加工第83章 民猪第140章 格里希第456章 焦点访谈第462章 战争开始第304章 团场第406章 凌一农教授第201章 华为第355章 邢书望要走第232章 换飞机第414章 攀登珠峰第456章 焦点访谈第407章 乳业铁娘子第461章 舆论预热第336章 辣条第431章 现代化牧场第171章 佩里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