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六)

晏温回到家中,叫奴才拿来便服,刚换穿上了,便听屋外有叩门之声,便道:“进来。”

那人稍稍开了一道门缝,遂从中挤过来,朝晏温一鞠躬——此人乃是他的心腹。

“何事?”晏温问道。

他二话不说,自怀里拿出一张书信来,交到晏参政的手上,紧张兮兮地看着他。

晏温揭开信,一眼就看见里面裹着的一枝金箭,心中大惊,回顾其心腹。

“我不好说……您再瞧瞧信。”这心腹的双脚往后缩了缩,低头说道。

晏温不再看他,随即打开信,上面但写了几行小字:‘太子前日与某出猎,言及谋逆之事,深为恐惧。与之结党者二人,惟孙斯庸、章唐卿也,不足大惮;然纵其笼络司禁,密逞阴谋,久后终可为患,望参政思之。今以太子金箭为证。徐王敬呈。’

晏温沉吟不语,折了书信,与心腹说道:“证物留下,徐王的信就先烧了吧。”

心腹疑惑不解:“徐王向来谦虚恭谨,又与我等亲近,断不可能造谣生事,望您三思。”

“这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情,”晏温皱起眉,“太子若要谋反,京师内必然人心骚乱,柳将军和皇上则不得不回来稳定大局,南京之事岂不前功尽弃?”

“烧吧,”他拿信推着那心腹的手,“仅凭一人之言,疑到太子身上……有失臣道。”

心腹答应一声,便揣着信下去了。晏温转而望着窗外,远处的火光映出他愀然的面容。

明日早晨,晏温还是打算按原来的计划行事,即着人通知宰相陶玄道,令其派遣使者,授孙惟高参政一职。

孙惟高却仍在思来想去,听得外面使者要进来,焦急无措,最终认为是当以大局为重,先辞了柳党的任命,稳固住团结再说。既下了决心,他便吩咐下人,迎接使者入内。

来使见惟高在此,正欲宣读敕令,孙惟高却先叩首道:“万望来使听吾一言,再行宣读不迟。”

使者大为惊诧,问是何缘故,孙惟高答:“中书省素来选用贤人,在下愚钝至极,难以荷任;其次,在下仅于翰林充职,权小名微,若骤升省内,诸同僚绝不心服,恐会引发争执,不利朝政。为社稷大业计,某愿暂辞任命。”

“这……”使者握着手里的诏书,十分难堪。

“万请来使收回成命,方不负晏大人一片好意呀。”

“那我回禀陶相和晏参政了……”

“去吧,他们不会怪你。”

使者将诏书放回晏温的桌案上,欠身禀道:“看来,他打死都不接受。”

“你退出去吧。”晏温一挥手,那人马上就关门走了。

“昨天还满心欢喜地接了玉佩,今日又不愿领命,真是蹊跷啊……”晏温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喃喃自语着,“我待他如此好,他又怎么会……”

“大人!我有急情来报。”门外忽然走来一名军士,打断了他的思绪。

“又是什么事?”晏温显得有些急躁。

“大理寺卿恭昭遣人至孙翰林官署处贺其升任,未几便回去了。”

晏温心中一凛:“谁看到的?可是实话?”

那军士跪下单膝:“下官如实看到,不敢有半句造假!”

晏温听罢,愣了会儿,便猛然一跺脚,指使这军士说:“速速调拨咱们的兵,随我入政事堂面谒宰相!”

“陶大人!”

陶玄道正在里屋酣睡,不知谁粗喊了一嗓子,把他惊得浑身一阵哆嗦,坐起身来。

他正要发怒呢,却见是晏温带领一帮子柳镇年亲兵上堂,顿时没了脾气,只略发喟叹,问道:“晏参政,你早上已经找过我了,大中午的,你又想来做什么?”

晏温不及行礼,飞奔上前,火急火燎地说:“宰相大人,孙惟高将行反叛,宜现行下令召之,就地生擒!”

“什么东西?”陶玄道挠了挠耳朵,“他刚受您的保举得了参政,怎么又要抓了?”

晏温知道一句也说不明白,便坐在一旁,耐心解释道:“前番徐王来信,密陈惟高有党,吾尚迟疑;今日有官不受,而恭昭却派人祝贺,分明乃是同党,不然怎得知他今日将要入省?也怪他们没串通好,才导致被下官察觉。俗云先下手为强,我等应早早查明实情,粉碎阴谋!”

这陶玄道本非柳党,只因德高望重,才留得一个宰相的名号而已。如今听闻柳党又要架着自己捉人,已有不满,便推辞道:“晏参政,妄自揣摩朝臣,有伤和气嘛……”

“谋逆之贼,焉得和气?”

陶玄道一时语塞,便装出一副昏昏沉沉的模样:“本相刚睡醒,脑子还嗡嗡地响,待我捋一捋这事儿啊……”

晏温身边的军士忍不住了,有人干脆提起剑来,气冲冲地走上前去:“陶大人,你到底答不答应!”

晏温急忙上前,好说歹说将他拦下了;陶玄道倒吸一口凉气,着实受了一惊。

“此乃下人粗鄙,勿以为怪,”晏温淡淡一笑,“您说的也对,没查明之前,不该胡乱揣测。不如先叫恭昭来,他自己派的人,心里肯定最清楚。”

陶玄道经了刚才那一下子,心惊胆战,便点头道:“就如参政所言。”

未时。

章汉加快了脚步,径直踏向东宫大门,暴躁地朝殿外的甲士吼道:“让开!”便将他们推到一旁。

“章御史,难不成走漏了风声?”太子登下殿阶,急切地把住章汉的手。

章汉头上直冒热汗,说话还喘着粗气:“我适才准备去找恭昭,谁想他被一伙人押到议政堂,说是追查谋反之罪,我们是逃不掉了!”

“哎呀!”太子将手一拍,“早晚都是一死,不如……不如和他拼了,白日起事!汝速速去唤孙翰林,趁朝议未决,准备兴兵。”

章汉也想不到别的办法了,唯有义愤涌上心头,便咬牙道:“不妨试他一试!”

说罢,章御史跑出宫门外,面对着毒烈的太阳,揪心地咬了咬手指,血从指尖而下。

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六)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二)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六)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二)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二)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四)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六)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一)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二)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四)第三章 兴业、叛主(一)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三)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三)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三)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五)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一)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二)第二章 赠贿、谋府(三)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六)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五)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六)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五)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五)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一)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四)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四)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一)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一)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五)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二)第二章 赠贿、谋府(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二)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六)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六)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四)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一)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二)第十章 通盐、焚诬(二)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六)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三)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二)第三章 兴业、叛主(二)第十二章 语失、谏事(二)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一)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三)第十章 通盐、焚诬(二)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三)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四)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二章 赠贿、谋府(二)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六)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三)第一章 识旧、移基(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三)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四)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一)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一)第一章 识旧、移基(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三章 兴业、叛主(二)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六)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五)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一)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四)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六)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一)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三)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三)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二)第三章 兴业、叛主(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四)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