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一)

“给我过来,”军兵们见恭昭口喊冤枉,不肯移步,只好硬将他提到晏、陶二相面前,“快他妈过来!”

陶玄道怎能容他们这般胡闹,气得连忙大喝:“休得无礼!恭大人乃是国朝大员,你们……你们快放开他!这般成何体统?”

士兵都愣在原地,等候晏温的指示;晏温默默地点了点头。

恭昭甩了甩生疼的胳膊,方才跪倒在地:“宰相大人,晏大人,下官素来勤恳,做事毫无纰漏,如今不知犯下何罪,至于如此……”

“我只与孙翰林言及入省之事,汝又怎能得知,并早早遣人拜贺?幸亏他坚决不受,不然真使你所蒙混过去!”

“他、他不受?”恭昭瞪大眼珠,似乎觉得不可思议,“昨天章御史请我入宫面谒太子,太子便说,孙惟高即将入省,需我向他庆贺。这可是太子之命,谁敢多想。”

晏温微笑道:“大理卿,孙惟高意图构逆,现有证据在此,你要不要瞧瞧?”

恭昭听罢,顿时俯身磕了一个头:“下官若知这厮作此滔天之孽,打死也不给他这个面子!惟高果行叛乱,在下定严加追查、诛杀奸贼,以求洗刷罪过!”

晏温想到徐王的信上并无恭昭的名字,且他反迹不显,反倒像被胁迫的样子,自然无处恨他,便说道:“恭卿有如此志气,我看也不会屈身从贼。就着你去捉孙惟高回来,戴罪立功,勿出差错。”

恭昭领命下去,晏温则转过脸看着陶玄道:“怎么,宰相大人,还嫌证据不够多吗?”

那宰相一脸难堪,愕然无言。

章汉来不及借助车马,一路上双腿如飞,片刻不曾停歇,望着翰林院将近,便攒足了劲跑去,深恐耽误时机,让柳党占了便宜。

他扶着墙,拖着沉重的身躯,踉踉跄跄地进了屋房,见孙惟高慌来相迎,这才松一口气,重重地瘫倒在椅子上。

章汉满头大汗,喘着气说:“晏温已发觉我谋,正在省中严究我等反迹,大兵将至,太子请孙公速去起事!”

孙惟高一捶大腿,急携着他的手,正要出去,却听得外面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夹杂着铁蹄乱响,朝官署赶来。

章汉示意他别吱声,从纸窗上挖出一个小洞,眯着眼睛窥探屋外的形势。

“快说,怎么了?我们迟了不成?”孙惟高拍拍他的肩膀,在旁边干着急。

章汉表情凝重,对孙惟高说:“官兵已将官署包围。”

“孙惟高!你这个大逆不道的鼠辈,你以为我们进不去吗?如你再不伏法,我等绝不轻饶!”军官的喊声震天动地,屋里面都听得格外清楚。

孙惟高见状,一把拽住章汉,大义凛然地说:“章大人,我这条性命死了无妨,可别拖累了殿下!我现在便出去答话,唐卿速速自后门离开,到时候责任全在我的身上,大不了换一个忠义之名!”

章汉听罢,慨然落泪,只重重地跪拜下去,紧抱住拳头:“斯庸如此大义,汉却疑到你的身上,闹成这般结果!章某心中有愧……”

孙惟高一甩衣袖:“唉!这也并非御史之过错,也是我太念晏温的虚情假意,误了时局。唐卿且去,莫再迟疑!”

章汉慢慢爬起身,回头走了数步,又看了几眼他,便一咬牙,推开后门,悄悄贴近墙根,见那墙不甚高,便挽起衣袍,翻越而走,霎时没了踪影。

孙惟高推开房门,面对着围成一圈,个个来势汹汹的官兵,反而不急不慢地整好衣服,用冷眼瞥着面前的这些人:“晏温老贼如此精明,我是敌他不过。来,把朝中义士绑上,让我见见那弃国弃民的昏官!”

军官大怒,便扬鞭喝令众人上去,将他绑的是结结实实,押出了翰林院。

“禀晏参政,贼子已经拿获,他口出不敬,有损朝廷脸面,宜当交付大理寺审问。”负责押送孙惟高的军官跑上议政堂,等待晏温的意见。

“口出不敬?”晏温冷笑,“我被人骂多了,还真不知道有什么更难听的话。叫他上来见我。”

“那……”军官看他意思坚决,只好吩咐官兵,把孙惟高带上堂来。

“伪儒!奸臣!”孙惟高不断地发出怒吼,却始终没能让镇定的晏温恼怒。

“好了好了,”晏温道,“事已成定局,就算你再骂,也不会骂出什么结果。”

孙惟高逐渐不言语了,光用那一双仇视的目光盯着他。晏温便叹息一声:“孙翰林,我本以为你能明我心迹,同我共建伟业,谁想到你怎么……怎么如此执拗!我待你不薄,平日也无飞扬跋扈之举,你难道还觉得我是虚情假意吗?”

“你不记得,我可记得!”孙惟高指着他的鼻子说,“当年是谁最爱自诩忠孝仁义,却第一个跑到柳镇年身边的?你这个辱没门第的伪君子!”

“柳将军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且多处劝导善政,未尝以权谋私!难道跟着他,便万般都做不成,万般都是小人行径?”

“你愿怎么想,和我没关系了,”孙惟高咬牙切齿,难当胸中火气,从怀中掏出那块玉佩,登时摔在地上,只碎了一块角。

晏温看傻了眼,怔怔地坐在那里,还是心腹拾起那块摔断的玉佩,交到他的手中。

“你这厮找死!”那军官拔出剑,横在孙惟高的脖颈,孙惟高则歪过头直视那军官,临危不惧。

晏温惆怅地摸着那块断痕,又失望地瞥了眼那个他苦心栽培的翰林学士,便轻轻一挥手:“推他下去吧。叫恭昭先审,审完了交刑部,应依律问斩……诛灭三族。”

孙惟高听罢,仰天狂笑,随即被拥出堂外。

“晏大人,这玉……”心腹拿着摔断的角,看了眼晏温,“孙惟高这王八蛋!”

“不必管它。虽是祖物,也只怪我所托非人,与那厮无关。”晏温抚着玉佩的面,那上面‘心怀天下’四个字,似乎越磨越显得光亮。

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四)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五)第九章 瞒情、谋符(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四)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四)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一)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六)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五)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三)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六)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六)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二)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三)第十章 通盐、焚诬(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二)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一章 识旧、移基(一)第一章 识旧、移基(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二)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五)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五)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一)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四)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十章 通盐、焚诬(三)第九章 瞒情、谋符(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五)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六)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一)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六)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五)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一)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二)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一)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一)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二)第七章 裁吏、疑铳(二)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五)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二)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四)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四)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四)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五)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六)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三)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一)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六)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一)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四)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六)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六)第九章 瞒情、谋符(二)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六)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三)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一)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一)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一)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一)第三十八章 仇斗、立殡(四)第三章 兴业、叛主(三)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三)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四)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三)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五)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六)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三)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一)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