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

宣武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西历1858年1月1号。

在这一天里,中华帝国的诸多办公机构里都是空荡荡的,除了少数留守的人员外,大部分都是没在,因为在去年出台的帝国节假日条例中,除了对传统国内节日,比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春节、元宵等会安排假期外,也是首次引入了西历的元旦假期。

林哲为了方便自己,嗯,同时也算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已经是正式引入了西历,和国内的传统农历并行使用。

同时还引进了七天一周这个制度,规定了以七天为一周,其中公职人员必须工作六天,在周末当天可以获得休假。

其实西历以及七天一周工作制度的引进早在上海商贸区那边就已经盛行,尤其是在工商界里较为普及,这倒不是说工商界实施什么周末休假制度,而是因为目前商贸区的那些新式企业一般执行的是周薪制度。

尽管诸多统计里,尤其是公职人员的薪资是按照月来计算的,但是在工商界,尤其是效仿西式公司建立的新式企业,普遍采取的却是周薪制度,招募人员的不是说一月薪资多少,而是一周薪水多少。

当初执行周薪制度倒也不是说为了和国际接轨,崇媚洋外之类的原因,而是因为考虑到那些工人们的生活实在困难。

诸多到商贸区工作谋求生活的人很多都是吃一顿没一顿的。你要是拖上个把月发薪资,人家一家老小就得饿死,所以最初的时候很多企业为了招募工人。普遍采取的是五天或者七天一结薪资,甚至一段临时工,体力劳动者采取的更是日结制度,免的工人家中断粮。

而有了开头后,这后续也就延续了起来,并逐渐把五天和七天一结统一为七天一结的周薪制度。

久而久之,西方的七天一周。周一周二周六周末的概念也就逐渐普及了开来。

后来帝国也是正式在国家雇员里推行周日休息的制度,并引进了西方的元旦假期。

今天是元旦。诸多政府机构都是空荡荡的,然而南京里新落成不久的联合参谋部大楼内,却是人来人往。

那些文官们可以在元旦这天放假休息,但是对于军方来说却是没有节假日一说。尤其是在北伐之战正在进行,同时江西那边也是局势情况的情况。

人来人往的联合参谋部大楼和统帅部的其他几部,包括军训部、后勤部、军械部等部门的大楼相邻,在中华宫左侧一字排开。

而在中华宫的右侧以及广场的前方,则是内阁诸部的办公大楼,包括中华宫、宫门前的广场,中华宫右侧、前方的内阁各部的办公大楼,中华宫左侧的军方各部大楼,一共形成了中华帝国的政治心脏。

走在大街上的不是官员就是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平民会到这一带来。

不过也不是所有部门都是在这一片办公,比如说内阁所属的财务部,人家就是在城区内独立办公。还有督察院,院这两个独立于内阁的机构也不是在这一片,而是在城区有着独立的办公大楼,同时海军部的大楼也不是在这里,而是选择在城外江边的海军南京基地里。

这片区域的办公大楼都是在过去两年里陆续修起来的,有些是采用了近代西式的砖石结构。也有些是纯中式风格,而详细建筑风格以及内部装饰上则是各家都有所不同。总体上还是以巴洛克风格和国内南方传统建筑混合为主:西式风格外,还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风格,这主要是为了和中华宫的建筑风格相匹配。

包括各部大楼,中华宫,皇宫广场在内,这一整片的建筑群其实和北平的圆明园极为类似,都是中外混合的产物。

假期里依旧繁忙的联合参谋部大楼内,一大群军官们正在一个大厅内进行着推演,这个大厅的地板上铺着一副巨大的中国地图,而一些参谋们时不时的把代表各部的小旗帜在地图上移动着,另外一旁的人们则是进行着各种争论。

这种推演基本上三天两头都会发生,主要参与者都是参谋部下属的作战司、战略司所属的参谋人员。

而中华帝国的诸多战略计划,其实就在这些推演中不断完善,然后最终形成作战计划。

“按照第二军的实力,要拿下赣州问题不算大,但是也要注意到,随着第二军的向北推进,补给线进一步拉长后,将会严重影响到第二军的后续北上作战”

场边一个肩上带着少校军衔的军官正在用着洪亮的声音说着:“要进军赣南地区,那么第二军就要通过粤北山区,这一片地区没有江河可以利用,后勤补给只能是通过路上运输运输,而该地区地形相当恶劣。这势必会对后勤补给造成相当大的麻烦”

“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从福建邵武西进的第一混成旅,从福建西进江西,地形之恶劣丝毫不亚于粤北山区”

“所以我还是坚持我以前的以前,从广东和福建发起的进攻只能作为伴攻,而不能依赖他们,要攻克江西,还是需要从赣北地区出发,汇集主力进攻南昌,直捣黄龙。”

“如果以赣北作为突破点,那么九江就是绕不过去,而九江不仅仅是被太平军经营多年,后续等镇胡军拿下九江后,我们要进攻九江恐怕需要相当大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一旁的另外一个中校立即就是出口反驳。

“陈科长,你既然知道等镇胡军拿下九江后,我们要进攻九江的难度会很大。那为什么好坚持反对我们提前出兵九江”刚才的那个少校继续道:

“如果我们现在就出兵九江,完全有可能浑水摸鱼,直接从镇胡军和太平军手中夺取九江”

那陈科长却是道:“现在出兵九江拿什么出兵九江。虽然我军已经向皖南、赣北地区增援了部分部队,但是这些部队有些尚未抵达,而到了该地的部队也是严重缺乏弹药等相关作战物资,执行战略防守任务是够了,但是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除非统帅部能够提供满足三万人的主力部队至少两个月作战所需的物资,不然贸然进攻九江就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陈科长此言职部不敢苟同”很快,另外一个陆军上尉也是加入了论战。随着他后头又是好几个参谋相继出言。

于是乎,又是和往常一样上演了一场大辩论。

在就在推演大厅里的参谋们激烈辩论着的时候。刚从赣北前线回到南京的石琅翼也是正在和陈云陶交换着关于江西局势的意见。

“目前的确是不能继续干等下去了,我也是知道现在帝国艰难,为了支撑北伐作战已经腾出了大部分的力量,但是江西那边地区是形势越来越紧张。目前镇胡军已经是攻克了九江的大部分外围据点,发起了对九江府城的最后总攻,而从湖北增援来的太平军又是遭到了湘军的狙击而退缩,现在九江内的太平贼军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按照目前的情况,少则四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九江必破而一旦让镇胡军占据九江。依照镇胡军的战斗力来看,我们后续要攻克九江的难度更大”

石琅翼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会后道:“我不求多。只要统帅部这边能够支援我军满足两月作战所需的物资,那么我石琅翼就有把握出兵九江,直接把九江给打下来,为帝国后续的西进战略提供一个战略前出点”

听着石琅翼说这些,对面的陈云陶也是一脸的苦色,他这个联合参谋长虽然说掌控全军的战略。但也不可能说单独决定啊,他得提出计划来。然后获得陛下的批准后才能够执行。

至于石琅翼所要的作战物资,这还真不好办,目前帝国就两个兵工厂,一个是林德机器厂,一个是金陵兵工厂,这两个兵工厂都已经是满负荷运转,各种军械产品的产量都是有限的。

而现在帝国为了支持施清瑄的北伐作战,几乎每一天都得往北方运输大量的物资,前些时候海军和后勤部联合一起,一次性就运走了超过三十船的各种作战武器,包括补充战损用的枪支火炮,还包括诸多弹药以及粮食等等。

同时帝国目前也不仅仅只有北方进行战斗,实际上除了北伐作战外,其他战线虽然整体上保持平静,但是大规模战斗没有,然而小规模的战斗基本上天天都有发生,比如广东,现在第三军还在梧州一带和当地清军进行着小规模,但是极为频繁的战斗,同时第二军也是忙着弹压清剿广东各地的地方武装。

这拿下了广州可不代表就能够掌控整个广东了,诸多地方都得一一清理,尤其是中华军执行的是彻底绞杀一切非法武装,甭管是清军还是土匪又或者是地方上的县勇、团练、乡勇,通通都是在清剿的行列之内。

然后在安徽皖北、河南以及山东大部分地区,为了清剿地方上的各种多如牛毛的土匪、地方武装,当地的少量皇家陆军以及大量的协防军基本上每天都会爆发战斗。

这些清剿性的战斗虽然不可能对中华军造成多大的人员伤亡,但是打仗就得花费各种作战物资啊,要打仗你得需要火药吧,得需要炮弹吧,子弹得要吧,粮食得要吧。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目前来说,要让统帅部这边凑齐起来足够三四万主力部队两个月作战所需的物资,除非北边的施清瑄已经攻克北平,北伐战事告一段落才有可能,不然的话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陈云陶知道这些,而且他非常清楚石琅翼肯定也知道这些的,然而石琅翼依旧在这个关节眼上亲自从安庆回到南京寻求统帅部的支持。

因为石琅翼有着必须这么做的理由,他不仅仅担心着江西局势出现的变化会影响到后续帝国的西进计划,他更担心如果自己继续坐视江西局恶化,进而会影响他在陛下心中的影响。

因为两年前的犹豫,他石琅翼已经是被陛下冷落了足足两年,去年年底虽然成功出任第四军军长,但是他在军方内的地位已经是远不如当年,曾经被誉为余胜军内最优秀的将领,林哲麾下的头号战将,他无法忍受自己逐渐沦为二流甚至三流。

他需要一场战争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289章 惨胜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37章 遭袭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99章 西征展开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9章 训练再训练第397章 史荣椿的抉择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107章 城破殉国第295章 炮台和火炮第485章 视察上海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23章 后装野战炮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603章 倾销地第607章 北海国购舰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247章 沈驰云的野望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181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124章 这是抄袭!第260章 骑兵追杀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76章 乱世重典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159章 王疯子第519章 三流工业国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287章 联军总攻第384章 严寒减员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695章 现代文明推广运动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20章 伤亡悬殊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409章 林哲的召见第482章 立储风波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8章 营制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85章 大婚第132章 随营学堂幼年班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697章 前无畏战列舰时代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35章 李平桐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559章 句容马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700章 战争,起!第571章 铁路网的野心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362章 中英上海条约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625章 阴谋在行动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367章 战略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