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三节 电子签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分五章共三十六条。包括总则、数据电文、电子签名与认证、法律责任、附则。主要规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对数据电文作了相关规定;设立电子认证服务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电子签名法律责任及安全保障制度。这部法律的出台,意味着电子商务和传统纸质交易一样可信。

一、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这是《电子签名法》的核心。我国采用的是严格的技术中立模式,法律只对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做原则性的规定。该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①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②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③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④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第十四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电子签名中的认证问题

认证指的是某法令、记录或其他书面文件的核准的文本上赋以法律证明,以便将其作为法律可采纳的证据来提供的某种行为或方式。电子认证实际上就是确认一项电子签名、电子记录或电子履行确属特定人所为,或用于确认一项电子记录中信息变动或信息错误的程序。电子认证是基于电子签名而产生的一项保证电子商务和其他电子交易安全的法律措施。为了保证电子数据及其签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方安全电子认证机构对电子签名和加密等信息进行认证,从而达到交易方的相互信任,电子认证实际上是对电子签名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电子签名法》采取的是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电子认证机构管理模式,即在当事人自主选择是否选择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认证服务的基础上,由信息产业部作为电子认证机构资格认定主管机关,来对该行业准入进行行政许可。

三、电子签名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1.电子签名人的权利

(1)有向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申请签发、中止、撤销数字证书的权利。

(2)有向电子签名认证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然后获得有效合格的数字证书的权利。

(3)有了解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配置,硬件配置,操作规程、资金规模等事项的权利。

2.电子签名人的义务

(1)妥善保管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特别是私钥。

(2)在向认证机构申请数字证书时,提供的有关信息必须是真实、完整和准确的。

3.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权利

(1)要求电子签名人提供真实、完整和准确的信息的权利。

(2)有选择采用何种技术手段进行认证的权利。

(3)有向仿冒者追偿损失的权利。

4.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义务

(1)严格依照确定的程序规则制作、颁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保证证书所载信息准确的义务。

(2)向相关当事人如实披露有关信息的义务。

(3)为用户保密的义务。

(4)对外公开业务说明的义务。

(本章完)

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九节 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一节 社会法概述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七节 公司法和企业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四节 循环经济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四节 循环经济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六节 继承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五节 人民调解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五节 婚姻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一节 反间谍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一节 诉讼法概述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一节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一节 社会法概述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一节 社会法概述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一节 社会法概述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一节 宪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四节 安全生产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三节 行政许可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四节 行政处罚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四节 刑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六节 行政强制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八节 行政程序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三节 电子签名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路径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九节 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二节 合同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七节 公司法和企业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九节 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一节 诉讼法概述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四节 循环经济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四节 刑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六节 继承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四节 行政处罚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二节 网络犯罪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八节 行政程序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四节 社会保障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三节 物权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二节 劳动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四节 行政处罚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四节 循环经济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三节 电子签名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四节 行政处罚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六节 行政强制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路径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五节 婚姻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三节 电子签名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五节 行政复议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一节 反间谍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五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章 保障民生篇_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六节 继承法第九章 程序法篇_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第二章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篇_第二节 民法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四节 税法第三章 依法行政篇_第二节 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则第四章 经济发展篇_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章 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_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第八章 互联网篇_第二节 网络犯罪第六章 环境资源篇_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章 国家和公共安全篇_第二节 反恐怖主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