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粮荒

次日,夏侯兰一早来到卫将军府衙拜见赵云。

连皇宫都是简陋版本的时期,卫将军府衙也就一座寻常豪强院落,有坚墙、箭塔、门阁,只是门阁前摆列十二门戟。

不同关羽出入有虎贲仪卫,赵云这里的十二门戟只是寻常军士轮番当值,非比虎贲。

夏侯兰在侧旁庭院里等候,听到脚步声以为赵云来见自己,扭头去看,不想看到老熟人,搭档两年的典军董恢,即现在的南阳郡尉。

董恢调任郡尉,明显是降了半级;可南阳郡非比寻常,也能理解为平级;若再考虑上董恢回归北府,那就不好评估了。

见到夏侯兰,董恢赶紧上前施礼,心情愉悦。

总的来说董恢还算跑的快,高层划分军制时,中层的夏侯兰就被瓦解了兵权,麾下度辽军七个营,五个营被田信划给赵云归入卫军,两个营作为夏侯兰的亲兵营参与南征。

夏侯兰的待遇有保证,董恢如果还留在夏侯兰身边,恐怕不会有什么好去处。

运气不好留在东征序列……可能这次会被活活烧死。

东征失利,董恢虽算不上高兴,可绝对有庆幸的心理。

与夏侯兰同坐一室,作为曾经的下级、搭档,谈话主动权就在夏侯兰手里,询问:“休绪不在南阳理政,来此何故?”

“是为公事而来。”

董恢稍稍停顿似在犹豫,还是接着说道:“赵君侯裁退南阳籍贯府兵吏士三百余人,此来正是要领回这些吏士,再做补充。”

夏侯兰目光锐利,董恢不自觉又说:“府兵吏士考核时多有懈怠,不愿效力。如今朝廷兵制有四,待遇各有差别,亟需厘清。”

对此夏侯兰微微颔首,询问:“休绪可是要以郡兵番上,充为卫士?”

“是,此卫军典章规定也。”

董恢说着长叹:“照例而言,实不该割北府二十营兵,应由各郡郡兵番上充任,此汉家旧制也。二十营府兵,从南阳至江都七百余里,每番四营,已有供给不足之患,府兵疲于奔走。”

“供给不足?”夏侯兰眉头紧皱,询问:“今卫军几营兵马,怎会供给不足?”

各军预算都是分割明白的,度辽军虽然散了,可七个营编制还在,编制在,该营的预算就在。

荆湘物资主要握在各郡守、廖立、马良、李严、关羽手里,供应关系明确,怎么可能供给不足?

董恢见夏侯兰狐疑模样不似作假,只能苦笑回答:“原因繁多,主要有二,一是公卿、宫室迁入江都,每月俸禄耗费不浅,益州钱粮还未调来,故军资吃紧;其次,太子扩充北宫卫士、南宫卫士、东宫卫士,以及钩盾令所属,以上种种,便从卫军割走三千余人。”

这是宫廷卫队,大内禁军,跟卫军不是一个体系;待遇相对来说,肯定比卫军要高一些,也要优先确保宫廷卫队的供应补给。

军资给养紧缺……公卿百官的俸禄关系朝廷体统、颜面,自然更要优先补给。

东征失利,家人抚恤更要优先发放一部分,还要发放丧葬费用。

这一点董恢没有说,东征失利是个敏感话题,待在家里谈一谈还可,哪能在府衙之地谈论?

总的来说,田信在兵庙设立公墓,在财政上节省了太多的支出。

问题也就在这里,武当山的公墓象征意义太多了,宁肯花钱也要另行安葬,不能继续扩增武当公墓的规模、影响力。

否则阵亡吏士安葬在武当公墓,他们的子弟袭补入伍,这些子弟兵时常去武当公墓祭奠父兄,长此以往这还了得?

现在花钱的事情都撞在一起,军资肯定吃紧!

以北府的府兵军制来说,番上服役时吃的是自己带过去的米粮;在江都服役也是一样的,他们以营为单位轮番到江都服役,也会带来服役期间的口粮,或者直接携带粮票,在江都支取。

作为福利,在卫军服役的府兵会多获取一匹军服布料。

可现在民间流通布匹日益增多,府兵家庭不缺这一匹做衣服的布料,布料市值降低趋于稳定,也换不来太多的东西。

而且随着他们在卫军当值,他们府兵身份也将陆续取消,等全面取消府兵待遇,需要他们家庭缴税时,他们会编入郡兵,以郡兵番上充任卫士……这个时候,不需要自带口粮,可以拿军饷,吃皇粮。

问题就出在这个环节……堂堂大汉朝廷,没米了。

东征失利,让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突然出现卡顿,内部齿轮、转轴肯定要崩掉几个!

夏侯兰没有再详细询问,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北府割给卫军的二十营府兵,时刻只有四个营服役,也就三千人规模;这次赵云裁汰三百余人,听董恢意思是这三百人考核时故意不达标,这是十分之一的量。

可能裁退三百余人,不是只有这三百余人敢放水,而是太多人一起放水,但赵云这里只有三百多指标。

作为一个兼任过襄阳郡守的将军,夏侯兰很清楚物资转运是怎么回事,也清楚北府粮票制度的运转体系。

市面上的粮食足够人吃,却出现短缺,还有董恢不敢说的问题……这意味着更严重的事情已经发生。

究竟发生了什么?

夏侯兰盯着董恢,转而追问:“府兵何故失望?”

“这……这,实不知该从何谈起。”

董恢轻咳两声,略窘迫仓惶看一眼左右,见这处小庭院里暂时没外人,就放低声音说:“各郡军资专供各营,专人支收,非江都、朝廷能过问。朝廷迁来,每月俸禄将近五万石,宫室度支约在两万石。江都库藏不充,又要转支军资,实乃捉襟见肘也。”

“遂有人主张调益州米,先发益州粮票,再以粮票兑换益州米。”

“计策是好的,可许多官吏亲属、仆从一同迁入江都,实无米做炊,区区粮票又不能果腹。恰好北府四营轮番上值,携带五千石粮票。”

迎着夏侯兰锐利目光,董恢讪讪做笑:“仆也不知朝廷如何想的,竟以六千石益州粮票换取四千石北府粮票。不想东征失利,吏士家属急需抚恤,而新运来的益州米止有八万石。朝廷、宫室勉强度支,更无力抚恤之事,北府四营卫士由是失望。”

江都尹李严手里肯定还握着应急军粮,这是保证前线军队的物资,也是城中士户的口粮保障所在;各郡也有,这些都是军资。

现在粮秣吃紧,李严都不肯拿出府库里应急的军粮,各郡郡守谁又愿意?

夏侯兰只觉得匪夷所思,又理解这些年孙权、曹丕日子又多艰难了。

败仗不仅仅是死人、折损丁壮人口这么简单,引发的连锁反应都是极大的。

这两个人能维持内部稳定,已经是很厉害了。

不过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汉军战争机器运转的太快,各郡几乎没有三年之积,今年又有旱情,这才出现了粮荒。

这种粮荒不是缺粮,而是缺乏流动的粮食,缺乏朝廷百官、及其家属、仆从的粮食。

这批人的粮食支出,本就不在战争预算中,就连吏士抚恤需要的粮食,战败焚毁的粮食……都不在战争预算中。

粮食缺口已经产生,只能依靠益州来补。

这种情况下,南中之战还能否发动?

夏侯兰以一种理解、释然的面容长叹一声,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董恢面有戚戚之色,现在粮荒,好在还没有波及到军队、士户,不然到时候谁来都不顶事。

可现在这种粮荒,士户不满,已经有了许多不好的苗头。

特别是士户,是江都的主体居民,他们对迁来的朝廷、宫室缺乏好感,随时可能发生影响恶劣的冲突事件。

第七百三十三章 杨少府第二百四十三章 绝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约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记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军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为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谈判第六十一章 战江陵四第八十二章 猫第八百五十三章 两位孔明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五十四章 互卖第七百八十章 推论第一百五十六章 参战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归路第四百零九章 命数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华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弹第四十五章 千鸟第一百五十四章 误解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七百零五章 闪电战盔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协的结果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马文匡第五十三章 血与火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问路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时第六百七十四章 满宠之计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锢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无处可依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七百三十七章 顾虑长远第三十九章 自谋前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六百零九章 钱与要害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问题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挟第二百九十三章 谋进退潘承明细说虎狼第八百五十三章 两位孔明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计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对比第七百九十八章 军令状第三章 向导官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一百九十七章 无当飞骑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还是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阶第四百一十章 直阁计较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举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贤第二十二章 无法避免第四十四章 临沮第五百四十章 商谈甚欢第七百八十一章 转移支付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芦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趋利害宗德艳力劝吴王第七百六十二章 钓鱼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弹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动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四百零九章 命数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连环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二百六十六章 扑倒第七百三十七章 顾虑长远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三百九十九章 砖茶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弹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