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童谣

bookmark

午间用餐时,赵云、夏侯兰才见面。

各自餐盘里有一条四五斤重的河鱼,将军哪有不吃肉的?

夏侯兰没什么胃口,他本就不是以厮杀见长的将军,赵云的体格就来自饮食、锻炼。

老朋友间没有多余的话,用餐间,夏侯兰讲述南征期间的见闻:“陈公所编汉僮之兵啸聚山林,大军粮秣转运,或道路修建,借由汉僮出力。在我撤离时,苍梧郡各县争相归附。听闻交州士徽亦有万余兵马北上,土民相呼应,吕岱仓惶退往广州,胜局已定。”

“确如丞相所料,定交州,攻战不如攻心。”

赵云端茶小饮,筷子挑拨鱼刺,继续说:“交广之役,本不该由陈公引兵。奈何诸公怀有私心,以至于有今日窘境。元芳兄,此去岭南,可能请陈公安抚北府吏士?”

“此应有之意,不劳子龙忧心。”

夏侯兰将自己没吃的鱼夹到对面赵云餐盘里,眉目忧虑:“南阳郡尉董休绪适才已讲述大概,虽不知具体,也略知一二。我所恨者,乃陈公才器卓越,一通百通。且信手施为,无意之举,常常引来许多纠纷。也恨朝野无人,譬如造纸、冶铁之事,本利家、利民、利国三利之事,仅仅只是自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实教人感慨良多。”

对此赵云忍不住哼笑两声,笑着说:“我倒觉得这是好事,利国利民而已。”

随后他夹着鱼块细细品尝,夏侯兰看了看赵云侧脸,愣了愣,略有恍惚才说:“记得当年初见陈公时,如初生之虎,行走间步履昂然,眉目周正无有私邪……险些以为是子龙当面。”

“元芳兄官运亨通,是越发会奉承人了。”

赵云笑呵呵:“这话还真是受用不尽,听着心臆舒张,痛快极了。”

笑罢敛笑,赵云与夏侯兰对视片刻,又都沉默下来。

待赵云将两条鱼吃尽,一同到书房议事时,赵云才面无表情取出两卷竹简递出:“江都城中有童谣传唱,意在太子妃。”

“虎父有虎女,汉口父纵火,汉庭女食人,尚缺淮扬盐;难兄有难弟,兄殁武昌北,弟哭玄武门,公卿无所闻。”

玄武门,江都新城之北门,与旧城、北城连接。江都士户住在新城,想去北城必须通过玄武门。

夏侯兰审视其他几首童谣,也是面无表情:“主谋者何人?”

“无从知晓,士户怨气沸腾。”

赵云颇感疲惫:“城门校尉人力不足,我已调人协助维护各门、各亭,以免士户遭人鼓动,造出大乱。”

不插手朝政是一回事,不关心朝政是另一回事。

任何一个将军,政治嗅觉必须敏锐。

不关心、不懂政治变化的将军,是活不久的。

废黜太子妃势在必行,这种事情怎么安排应该由朝廷想办法解决,而不能被士户逼着废黜。

这个例子一开,今后必然有人效仿,以民意干涉皇室事务。

此时此刻,玄武门,议郎谯周乘坐驴车慢悠悠进入北城,这头堪称雄壮的黑驴来自遥远的关中,追溯血统,还是灵帝时期流行的品种,当时品相好的驴子可比什么赤兔宝马贵十倍。

关中人逃难,长得好的驴子本就能得到更好的照顾,适应能力强的驴子也能活的更好。

驴子在益州就是个稀奇,谯周得到一匹公驴,更是细心呵护带到荆州,也就出门驾车时才会辛苦这位驴子。

谯周之后,十几名头扎白巾,穿粗麻衣的少年郎背负石子低头跟着,一个个目光躲闪,不敢看守卫玄武门的卫士。

各门有当值的门侯,也有负责排班的门司马。

玄武门不同各门,此刻有一队抽调轮值的北府出身卫士,北府卫士铠甲、号衣跟卫军不同。

北府的铠甲,在颈后有一片护颈外翻曲板,曲板上粘贴负章;而汉军传统负章是斜挂在背后,如同绶带。

卫军虽然也有号衣,可号衣设计远不如北府号衣配色自然、协调。

邓小满斜倚在木门,仰头闭眼晒太阳,不时斜眼看一看这些走来的少年郎。

当值门侯上前拦住:“尔等不在家中守孝,来此作甚?”

“家中无米。”

一个少年回答,另一个挤到前面:“听闻永乐宫开挖鱼池,要光彩石子铺垫水池。我等只好搜寻河溪卵石,想去换些吃食。”

门侯皱眉,道:“此非常之时,勿要多事,且退回去。若宫中急缺石子,自会来城中征集。”

“阿伯,家中抚恤未发,实在无米做炊,还请通融。不若请几位阿伯一同前去,石子换些米,我等就速速回来,不敢生事。”

见这十几个少年凄苦,门侯也算感同身受,左右看一眼,询问邓小满:“邓队官,意下如何?”

“我呀?玄武门只禁刀剑弓弩,石子又算不得禁器。蒯门侯若是觉得不妥,不若检查背篓,看有无禁器。无有,即便生事,我等克忠职守,也与我等无关。”

邓小满脸上没啥正经表情,说话间还打量几个体型略高似乎是领头的少年。

似乎想到什么,邓小满露出笑容,又扬起下巴晒太阳,毫无站姿可言,似乎巴不得赵云按照军规打他一顿鞭子,然后赶回老家。

门侯蒯涛岁数比邓小满大不了几岁,只有细细一层髭须,显得成熟、稳重。

他多看了几眼邓小满,北府基层军吏普遍不老实,不是正经士人,多是头脑灵活的军士考核晋升。

对于钻军法的漏洞,北府基层军吏普遍比较娴熟。

蒯涛总觉得这帮少年是来搞事情的,先让属下门卒翻查石子,他走近邓小满:“邓队官,这些少年面有哀怒之色,恐非……”

“恐非什么?你我克忠职守,即便有事,也罪不在你我。”

邓小满也是低声:“我一个南阳人都觉得气愤,君亦江都士户,难道就无感想?何况,君乃襄阳大族子弟,今鹿门山大开方便之门,如今正是机会。”

深吸一口气,蒯涛深深看着邓小满。

邓小满哂笑:“莫非蒯君欲使子孙为士户耶?”

又深吸一口气,蒯涛低声回应,纠正邓小满:“我襄阳中庐人也,隶籍襄阳,非江都士户。”

“襄阳郡已无,蒯君就是江都士户。”

邓小满一本正经模样,又反问:“若蒯君是这江都城里的士户,想来也做不得这门侯一职。你我士家末裔,当思光耀门楣之事,岂可做守户庸犬?”

蒯涛不言语,转身离开,目送这十七个少年郎背着石子走入玄武门,渐行渐远。

作为孟达房陵奇袭战的俘虏,在襄樊战役后自然而然的加入汉军;只是籍贯在襄阳,编为襄阳士户。

对于俘虏来说,能编为荆州军的士户,已经是难得的地位转换。

如今积功为军吏,士户籍贯反倒成了拘束,就如脸上被盖了个印章,被黥面一样。

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练第七百一十八章 筹划第三百三十二章 离奇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盐第二百九十八章 话乡情苏则思归第三十七章 关陇第四百三十章 童谣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坚第七十章 贯甲驰一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五百三十五章 惊诧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八百八十丈 议定第八百四十九章 会馆第四百六十九章 试探第八百四十六章 杀手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诸葛亮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严第四百九十九章 卫公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进击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鸟第一百七十二章 决战前第六百五十三章 为难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见第四百九十六章 无语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军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达夜袭汉家营第四百七十章 五龙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八百零八章 死结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七百零一章 险恶第六百六十九章 狐假虎威第二百七十二章 进击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五百五十二章 战机偏移第二百三十五章 粮票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饭的问题第五百五十九章 压迫第六百八十一章 单于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二十二章 无法避免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四百一十六章 观星楼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见仁第二百二十九章 镇远城第四百九十章 禁锢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贤第八百三十一章 麦城旧政第六百七十四章 满宠之计第四十四章 临沮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盐花第五百零六章 当面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伤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还是山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一百四十四章 关中都督第三百二十章 胁迫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一百七十一章 进与退第四百三十四章 铁山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七百零一章 险恶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隐患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五百二十三章 争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礼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八百零九章 叛国否?第三十六章 乌头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七章 夷营督第一百一十章 交汇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脱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胶着第八百零九章 叛国否?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练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开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五十七章 污蔑第七百九十四章 时代变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