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随虞舜沿河下行,再次经过山泽时,忽有一条白面长人鱼跃出水面,曰:“吾河精也。”随即将一张羊皮图纸抛给大禹,悄然还入水中。(1)大禹打开一看,原来是先祖句龙绘制的那幅河图,大喜过望,拿来与虞舜共同观看。
“大河干道虽已疏通,但支流众多,水势险情尚不明了。”大禹说,“如今肴函、砥柱均已拓宽,下游九河疏通,泛区业已坚壁清野,可从容排洪入海,有后稷和益在那里指挥,可保无虞。臣想趁此机会到上游走一遭,一并排除各支流上的堰塞湖,消除隐患。”
“好,毕其功于一役,功莫大焉。”虞舜赞道,“我派契和皋陶参与这里的灾后重建工作,你放心去巡察吧!”
原来那条白面长身鱼就是冰夷,由于失去了河伯的职位,所以自称河精。当年,时任黄帝后土大臣的句龙,曾委托冰夷把河图交给治水的后代。冰夷不乐意交给鲧,毕竟还是最后践行了诺言,交到了禹的手中。只因这一念之善,冰夷后来又度过厄运,官复原职。这是后话。
帝尧敬畏上天。他认为,人的成败得失、王朝的兴衰存亡,都是由上天的态度决定的。百岁之后,这种信仰更是坚定。他的后半生一直浸泡在洪水灾害里,因此认为自己的天命不好,是天帝降下灾祸在惩罚他。当初他反对起用共工和鲧,不是怀疑他们的能力,而是担心他们的天命。最后,帝尧按照自己的目标精心选择和培养了虞舜。在虞舜通过了大麓的烈风暴雨考验之后,帝尧放心地认为,他的确就是自己所寻求的那位能够承天启运的接班人,于是不顾族人和一些诸侯的强烈反对,把权力交给了虞舜,并以百岁之躯驰骋沙场,征服三苗,为虞舜登位撑腰铺路。帝尧本来以为,把虞舜扶上台后,上天就会满意了,人间就会平安了,自己也可以放心地颐养天年了。但是,特大洪水的降临、鲧的治水失败,使帝尧的美好愿望变成了噩梦。帝尧虽然预测鲧不会得到上天的护佑,但他理智地认为,如此严厉的惩罚却不是因为鲧,而是针对他和虞舜而降临的。自己仍然坐在天子宝座上,当然责无旁贷,上天挞伐,也顺理成章;但虞舜已经摄政,对天下生灵的生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难道上天对他也不关照和呵护了吗?帝尧被一种不详的感觉所缠绕,征三苗回来,便大病一场。病愈后,本来精神矍铄的他,一下子变得老态龙钟起来,反映迟缓、步履蹒跚、双耳失聪,象换了个人似的。按帝尧原来的计划,在征服三苗、给虞舜撑开局面后,他要彻底告别人世纷扰、从此进入隐者的世界。但是现在,他放心不下了。他担心,即使虞舜再能干,如果得不到上天的青睐,天灾人祸也会不断地降临人间,他百年来创建的江山就会受到创伤,他的臣民还
会遭受没完没了的灾难。
帝尧不在提归隐的事。他指示在洛汭岸边依山修了个祭坛,(后世称为尧坛)在祭坛后面的山坡上结庐为居,每天三次登坛祭拜天地河神,为民祈福,除此之外就是在草庐里静修。帝尧之所以执意斯守在这里,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要亲自观察洪水灾害的动向,由此判断虞舜的天命,以行使最后的决定权。帝尧虽然不过问政事了,但还是天子,以他近百年执政的权威,对天子的继承人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话语权。
虞舜命纪昌和鸿均陪侍、保护帝尧,并派籛铿给他专门做野鸡汤。帝尧的子女中除丹朱之外,娥皇、女英与他的哥哥们也经常去探望,屡屡劝其回都,帝尧只是不从。也是因为耳聋的原因,过去从谏如流的帝尧,如今任谁说话也听不进去了。期间,虞舜曾带大禹来参见,连说带比画一通,帝尧终于明白了大禹是虞舜新任命的治水官员,于是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会不会治水在禹,能不能治水在舜。…以后就看你们的了。”
尧坛的高度,恰与上次特大洪峰时的水面持平,帝尧以此直观地判断水灾的走势。这几年,每到汛期,洪峰照样光临,但都没有淹没祭坛,甚至还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这使帝尧得到不小的安慰。
“虞舜还是有福气的,朕没有看错人。这不,轮到他主政,洪水开始收敛了。”籛铿是帝尧的修行伙伴,有时会听到他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无疑是帝尧的美好愿望和真诚的祝福。但是,历经沧桑的帝尧心里明白,天心难测,天气变化无常,灾难不知何时就会发生,对虞舜的考验还不能说盖棺定论。他依旧每天诚惶诚恐地祭拜天地神灵,不敢稍有懈怠。
帝尧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天,他独自一个拜罢天地,站在祭坛上远眺长河落日,忽见天边浊云翻滚,如山一般压来;少时,顿感脚下不停地震动,水流加速,原来来者不是云山,而是特大洪峰!帝尧这一惊非同小可,大叫一声:“哎呀!…天哪,你是在惩罚哪个呀!”一口鲜血喷在水里,摔倒在地。原来,这场洪水并不是上天重新降下的,而是巨灵开山后排放的山泽积水;帝尧消息闭塞,对此并不知情,以至造成了无法挽救的误会。
“陛下…”纪昌从后山打猎归来,忽听响声隆隆,抬头望见巨浪已经接近祭坛,惊呼一声,随即抛下猎物纵身跃下。当他一把捞起帝尧时,发现抱着他爬坡上岸已经来不及了。恰在这时,打柴归来的鸿均也呼喊着落在祭坛上。两人架起帝尧腾空跃起,落在高处。回望身后,那祭坛早已被浊流毫不留情地吞没了。籛铿正在熬野鸡羹,听到声响,拿着勺子跑了出来,急忙招呼着把帝尧安置好,把脉诊视良久,说:“陛下忧虑过甚,集结于胸
;今日受到极大地冲击,身心崩溃,魂魄逃离躯体。…不过暂时无碍,须精心调养。”
当虞舜一行赶到时,帝尧已经清醒过来,只是身体虚弱,靠了雉羹的营养才勉强支撑着坐起来。他盘膝靠在大树上闭目沉思,时而望一眼滚滚洪流,双眉紧蹙,一言不发,俨然一副雕像。虞舜匍匐在地,说:“臣虞舜拜上陛下,祝您万岁万万岁!”
现在不管臣下呼喊多少个“万岁”,帝尧也听不见了。侍候在旁的籛铿轻轻推他一下,帝尧慢慢睁开了双目。
“知道了,退下吧!”帝尧扫了虞舜一眼,只说了六个字,便又闭目养神。
在场的群臣心里荡起一阵涟漪。因为“知道了,退下吧”这句话,是帝尧朝会时的一句贯常用语。一名大臣上奏后,如果帝尧觉得他的发言没什么可取之处,就用这句话把他打发了。但对虞舜的话,帝尧从来都听得认真,并且经常与其进行讨论,态度亲切而又透露出尊重,这是臣僚们尽人皆知的。今天怎么啦?怎么虞舜还没说话就被打发啦?大家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虞舜刚站起身来,帝尧又说话了:“丹朱呢,丹朱怎么还不来?”
这一下更让臣子们震惊了。因为帝尧很少提起丹朱,即使提到他,也是批评为多。在场的人都有一种不详的感觉,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虞舜。
虞舜面色平静。他虽然长期被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但头脑并没有发热,而是越到后来越冷静,言行也越发的谨慎。他设想过各种不利的结局,也许现在序幕刚刚拉开。虞舜也是相信天命的,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帝尧还活着,就要按他的指令行事,让上天决定自己的命运。虞舜唯一在乎的,是娥皇、女英的态度。一次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以后我失宠了,被赶回历山躬耕垄亩,你俩还会跟我回去吗?”娥皇诧异地回答:“我俩决定嫁给你时,你不就是个种田人、打鱼人、制陶匠吗?已经做夫妻这么多年了,你回去干老本行,我们为什么还要离开你呢?”女英的表态更干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你干什么营生,我就帮你干什么。只要你不变心,这辈子我是不会再跟别人的了。”
此时此刻,娥皇、女英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虞舜扫一眼众人,手指熊罴说:“兄弟,你走路快,速到丹淅请丹朱到这里来。…不,请他直接去京都,我们要把陛下送回京都去。”
“是!”熊罴拔腿飞一般离去。
虞舜指挥众人砍树削竹,扎起一副山轿,正打算设法动员帝尧上轿,忽听怒涛咆哮,大地颤抖,第二拨洪峰又到了。他测算,这应该是龙门泻洪光临了。此时空中响起一个炸雷,倾盆大雨铺天盖地浇将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