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当你进入某一个角色时,你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意识。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习惯从自己特定的角色出发看待周围的人或物,不习惯从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从对方的角色身份出发,我们就会理解对方,甚至可能会替对方说话。在谈话中,我们若是能够使对方置于我们的角色角度上,对方也有可能替我们着想,替我们说话。
社会心理学家证实,在社会交往中如果将交往双方的角色进行置换,双方就会从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只要能够让对方进入某一角色当中,就能让对方从这一角色思考问题,为我们着想。
有一次,一位老和尚找苏轼来比试坐禅。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文人,而且也是一代禅宗。两人相对而坐,苏轼看着那和尚心里就乐了起来,其实他有点看不起对方。他问和尚:“你看我坐禅像什么?”和尚说:“你像一尊佛。”苏轼对和尚说:“你猜猜我看你像什么?”和尚问:“像什么?”苏轼说:“我看你像一堆牛粪。”比试之后,和尚很无趣地离开了。回到家里,苏轼很得意地和他妹妹即苏小妹讲了这件事,没想到苏小妹却说:“人家说你像佛,因为人家心中有佛;你说人家像牛粪,因为你心中有牛粪。不要得意忘形,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在上述例子中,苏轼是位有名的才子,为人自然有一些自负,那位和尚却有一颗谦恭的心,两者的角色不同,他们看待对方的心态就会不同,才高自可傲物,但是在向佛这方面,比的不是谁的才高,也不是谁的慧悟深,而是谁的心更虔诚。苏小妹说的有道理,
只有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才能明白对方话的真正含义,两者相比,大才子苏轼就显得低俗了。故事告诉我们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换一种角色去思考,角度和境界就会不一样。
换位思考,不仅仅是指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包括我们希望他人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我们为了了解对方可以主动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但是我们如果让对方站在我们的立场角度为我们思考、着想,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让对方能够从我们的角色位置上思考问题呢?将对方的角色进行置换非常讲究技巧,下面介绍几种常用角色置换的方法。
第一,诱导对方进入一定的角色,接受我们的观点。
一般人都是从自己的角色身份出发,很少会从其他的角度出发,所以他们不会理解别人的思想感受和观点。与对方的交谈中,我们可以诱导对方进入我们的角色,使对方完成角色的置换,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小王是一名中学教师,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不满,总是抱怨不停,甚至会在课堂上说一些抱怨的言辞,明显他忽略了自己的教师的职责意识。校长知道他的情况后,对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我也很赞同你的一些看法,如果你有不满可以对我说,不能在课堂说,教师应以育人为本,教育好孩子们才是自己的天职,不能把孩子引导歧路。”小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认真地教学,不在课堂上发牢骚了。
上述故事中,小王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教师角色的主要作用,做了一些和工作无关的事情,校长是一个睿智的人,把小王引导到教师的角色位置上,使他认识到自己
工作的责任,认可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校长不去引导小王,而是指责,可想小王会有什么样的举动,结果只会更坏,使他对校长也没有好感。
第二,讲故事营造氛围,使对方进入角色。
通常我们遇到推销员,他们总是喜欢将一些故事给我们听,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在营造一种氛围,以使你进入到一种角色当中,这样你就会从这一角色的角度出发,从而你就会产生一种买对方产品的欲望。在与人的谈话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对方进入到我们的故事当中,这样他就会从故事中我们预设的角度出发,为我们考虑着想。
第三,将问题抛给对方,让对方为我们出主意。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就会向朋友请教,朋友会给我们出很多的主意,同样,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给他们提很多的建议。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别人,人性本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向对方提问题的时候,对方会很喜欢给你解答的。我们在不认识路的时候,向陌生人请教,他们都会给我们指道。在与对方交流的时候,不妨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这样就将对方放在我们的角色位置上,他不仅会从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还会给我们出主意,这不但为我们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置换对方角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说服技巧,它可以使对方无意识地进入到我们的角色当中,激发对方对我们角色的认知,使其产生相应的角色心理,从我们的角色出发思考问题,替我们着想,从而改变对方的观点意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