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基本上都会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关系等,采取相应的礼仪与对方交往,做得太过,会给人虚伪的感觉;做得不到位,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招人反感。比如有时请客吃饭,不一样的人要采用不同的场合标准,这样既不使自己失礼,也不会伤了对方的面子。交往双方,都应该认清彼此的身份、地位、关系,不应过高地抬高自己,也不宜过低地贬低自己。相互适宜,才能更融洽地交流沟通。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文学教授威廉·费尔普曾在他的《论人性》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到姨妈家里去度周末,晚上,有一个中年人来访,他跟我姨妈寒暄了一阵之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身上来。那时我正对帆船十分着迷,这位中年人就劲头十足地跟我讨论起帆船来。我兴奋极了,甚至当他走的时候心里还恋恋不舍,盼望他明天再来。我对姨妈说:“这个人真好,他对帆船那么有兴趣!”可是姨妈却淡淡地说:“他是一个律师,才不会对帆船感兴趣呢。”我非常诧异,说:“那他怎么会和我谈得那么起劲呢?”姨妈的回答使我永远也忘不了。她说:“因为你对帆船有兴趣,他就谈一些使你高兴的事。他这样做是为了使自己受欢迎。”这样做狡猾吗?不!这叫投其所好,看人下菜碟。谁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感兴趣呢?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都在做一些事情使自己更受欢迎,如果不去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地位、关系,很可能使我们在别人面前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使对方不高兴,厌倦和我们交流。要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应该学会看人下菜碟,和具有不同身份地位关系的人说不
同的话。
身份、地位、关系是了解人的三个基本要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先了解清楚对方的这三个方面,才能对对方有一个基本上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和对方交流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三方面的认识,我们会在与对方的交流交往中困难重重。为什么要认清对方的三要素呢?这是因为它们在社会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了解对方的身份地位的状态和变化,才能使说话更具针对性。
身份地位在社会中是一种自身荣耀的象征,没有看到对方身份地位的不同是对对方不尊重的体现。我们不但要看清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还要时刻把握对方身份地位的变化,注意自己言辞的分寸,时刻避免失礼的言行。
张咏是北宋时期宰相寇准的至交好友,不卑不亢,为人耿直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特征。张咏在四川做官,喜欢和同僚登高眺望,切磋文艺,抒咏情怀。一天,同僚们把话题扯到他和寇准身上:“听说寇准要当宰相了。你和他可谓是当今双杰。”张咏并没有压人抬己、嫉才妒贤之意,真诚地说:“寇公奇才,可惜学术不足。”后来,张咏从成都回京,拜访寇准。两个老朋友见面,拍肩相悦,说不完知心话。张咏要回成都,分手前,寇准诚恳地请张咏赠言指教。张咏知道寇准的学术水平不高,但他的身份地位已经不一样,是当今的宰相,直言说其学术不足,会很伤其面子。张咏只说了句:“《霍光传》不可不读。”送走张咏,寇准立即找出《汉书》,翻到《霍光传》,直至读完,“咯噔”心头一愣,“光不学亡术”进入脑中。寇准恍然大悟,从此刻苦研读,成了世人称赞的好宰相。
人的身份
地位会发生变化,虽然张咏和寇准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寇准已成为他的上司,说话已经不能直言不讳了,应该巧妙委婉地建议。
第二,了解对方的社会关系,是了解对方真实信息的好渠道。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关系社会网,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在社会关系中,除了自己,通常情况下,就是我们的亲戚朋友最了解我们了。同理,有时候,我们想直接准确地获取对方的信息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可以间接地从其朋友亲戚那里获得对方准确的信息。
在晚清时期有一位大商人叫盛宣怀。他和内宫大总管李莲英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他的保荐下,醇王特地召他到自己的府里询问有关电报的事情。盛宣怀从来没见过醇王,但与醇王的门客“张师爷”相交甚密,他从张师爷那里得知醇王不仅好武,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文采。盛宣怀了解情况后,胸有成竹地前来谒见醇王。当他们谈到电报这一名词的时候,醇王问:“那电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回王爷的话,电报本身全靠活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醇王听他引用岳武穆的话,问道:“你也读过兵书?”“在王爷面前,怎么敢说读过兵书?不过英法内犯,文宗皇帝西狩,忧国忧民,竟至于驾崩。那时如果不是王爷神武,力擒三凶,大局真不堪设想了。”他接着又把电报的作用描绘的神乎其神,醇王也感觉飘飘然了。后来醇王就把督办电报业的事托付给了盛宣怀。
总之,在日常交往中,聪明的人会在拜访他人的时候,总会事先把对方的背景资料弄清楚,了解对方身份、地位、关系等状况,使自己不致因为言行的不当而得罪对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