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回师

数日下来,周军大部人马已经在徐荣的率领下,来到蒲坂渡口。

算上征发的民夫,足足十几万人列于岸边,声势浩荡。

营内中帐,徐荣与一应重将正无所事事的探讨着各军之后的进驻事宜。长安最新的命令已经下达军前,三军将士悉数进驻蓝田大营。

进驻蓝田,也就代表着最近一阵时日国朝是不会有什么军事行动了。

这倒也合情合理,河东一战,国朝抽动全国泰半兵马。又经李傕兵变,夺取离石,三军将士是没有尽兴,可朝廷国库只怕颇有紧促。

去岁六月的一场雨雹,导致关中收成大减。为了供应数个精锐军队的作战,征召民夫不下二十万。虽然多数是河东民夫,可对国库的消耗依然巨大。

再加上去岁伐蜀,河西四郡失守,整个去岁,国朝较之前两年过得拮据多了。

前岁大丰存的老底,也用了个七七八八,今岁的春耕马上就要到了。若是再有战事的话,只怕凭借大周的底子,也扛不住了。

接连渡过大河、渭水,三军进入弘农郡华阴境内。沿渭水一路西进,直至长安城东。

巍峨的长安城,较之大军北上之时,看起来活力更胜一筹。

随着李傕叛变,韦端出使楚国至今未归,这其中的阴暗,已经让所有关中世家自觉的停下了闹腾。

叛变的李傕已经被族诛了,阖族男丁都消失不见了踪影,包括军中那些掌权的李氏将校,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不用说,铁定是被自家王上给暗中咔嚓了,不然调查司那天把全城翻了个遍图啥。

屠夫之名,名至实归啊!

算起开,这李傕也算是为国朝立了不少功劳。尤其是当年郭汜作乱,李傕可是平乱功臣。而后坐镇河东,数载安康。

谁成想,世事难料~

至于这其中跟韦氏有没有牵连,就耐人寻味了。韦康失权,闲赋在家,韦端虽未失去九卿之职,可也远去洛阳,与楚国君臣往来,国朝也未有召其归来的意向。

唉,若非韦氏在关中树大根深,只怕也少不了落个李氏的下场。

关中世家的吁嘘短叹,改变不了大局已定的局面。韦端出使楚国,人一离开关中,所有关于科举的流言蜚语便如烟消散。

而随后紧接着的升学考试,也如期而至。

县学升郡学,郡学升国学的规模,要比科举考试庞大的多。数以万计的关中学子,努力了三载之功,可就全在这区区一场考试中了。

中了,自是万事大吉,可以越走越远。没中的话,寒门子弟、平民百姓倒还好说,大可就此做罢。而对于世家子弟相言,那真是谁不中谁尴尬……

须知国朝已经罢用了举荐等选官之制,想要在周国当官,目前只有两个法子。一是老老实实的升学考试,只要进入太学和上林学宫,再不济也能混个吏员慢慢熬。其二便是他国投靠,国朝对待降官、降将只能算是勉强。毕竟这些人在进入大周编制后,面临的第一关就是御史台。

文学盛事,不论古今,都足以让百姓感到喜庆,哪怕他们从未参与其中。

而此次升学射策,比起当初立学之时的仓促,强了不知多少倍。伴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一制度也逐渐完善。

现在,显然是升学射策的余庆才刚刚落下,整个长安城内外,都散斥着愉悦的残屑。

大军离城十余里扎营,而徐荣则带着诸将入城叙职,顺便还要了解一下王上的打算啊。

一行人未至城门,高诚就已经安排了宦官率宫廷禁卫相迎。

“职下见过前将军,前将军,王上正在宣室!”

徐荣下马来到城门处静候的人群前,一名老宦官便见礼言道。

“王使稍后,且待本将与诸将安排一下。”

徐荣应声回道,刚想回身与余人说话,便又闻那宦官说道:“前将军,中尉与总参都已在国相府。诸位将军待入城后,便另有人通秉。”

“嗯?”

徐荣皱了下眉头,还是与身后傅燮等人言道:“诸位,段中尉和贾总参已在国相府。老夫先去觐见王上,随后便往国相府。”

“诺!”

傅燮等人拱手应声。

徐荣点了下头,便随老宦官离去。

后面的傅燮、周瑜、樊稠几人却是颔首一聚,讨论着国相府事毕后,去哪作乐一番。

几人领着亲卫有说有笑的朝着国相府而去。

而此时未央宫宣室内,高诚也在静候着徐荣的到来。

大军一过霸陵,便有调查司的密探时刻汇报着军队的一举一动。倒不是自己信不过徐荣,这只不过是时代下的正常情况。

出征在外军队,尤其是主力军队,回师之时一般是不允许经过都城,要从其余县内绕过去,防止的便是领军大将或者军队的突然哗变。现在徐荣率军归来,调查司严密监控军队的一举一动,也只不过是为了安朝野的心罢了。

高诚端坐案前,吹了下刚刚学下的字迹,待到墨迹一干,便将纸张叠了起来。

拿下离石后,大周东北边防的压力骤减,下一步也该继续望眼巴蜀了。

没有天府之国的关中,成不了大势!

袁绍与王允交战,曹操也正式脱离赵国,即将占据兖青二州。楚国大举东进,攻陷徐州下邳、广陵、彭城国,一边又在河洛聚兵。再加上已经取得神亭岭大胜,全取丹阳的孙策军,楚国想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不是没有机会!

孙策那边不用多说,江左刘繇、王朗之徒想要阻拦江东小霸王的攻势,只怕难了。

齐国全境多是富庶之地,然而其兵孱弱,又无大将之才以统军,先前面对曹军时便接连失利。不过,那时候还有彪悍的泰山诸寇为其效力,倒也勉强支撑着齐国的体面。

现在好了,臧霸已投曹操,陶谦手中只剩下数千丹阳精兵,余者徐州之众,不足道哉。即便是在中原同样胜少败多的楚军,都能压着徐州军打。

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645章 王氏第265章 老骥伏枥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417章 春耕第605章 统战部第142章 突围第931章 兵无常形第547章 内乱第127章 无题第456章 蓟县内外第830章 争城(中)第144章 归营第926章 弱蜀岂难分第651章 礼崩乐坏第676章 逐利第396章 子弟军第695章 犍为之战(4)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207章 雄中雄第575章 汉中王玺第485章 离间计第835章 临阵第634章 胡夷之争第602章 重订盟约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733章 金榜题名(中)第52章 大将军府第388章 界桥之战(中)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692章 犍为之战(1)第544章 暗潮涌动第818章 宗员第796章 冬季攻势(22)第84章 折返洛阳第328章 虢亭会战(14)第130章 血战陇县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290章 蓄势待发第931章 兵无常形第360章 成军校阅第139章 朱儁请辞第896章 渡江第631章 劫营第737章 废佃户除私兵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436章 战丹水第868章 占卜第99章 凉州汉儿第212章 加以威严第119章 青石岸之战(下)第163章 美阳之战(3)第540章 弥留之际第133章 阎行之勇第93章 无题第866章 乡里第665章 伏兵第597章 发!第784章 冬季攻势(10)第161章 美阳会战(1)第282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81章 降者之命第886章 关东局势第274章 大业第130章 血战陇县第326章 虢亭会战(12)第60章 长社大胜第898章 高处不胜寒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63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469章 文坊四宝第671章 夜市第513章 撤还长安第271章 威逼洛阳第256章 高氏嫡长子第889章 决议第213章 民情第881章 长安行第775章 冬季攻势(1)第455章 袁绍讨黑山第172章 美阳之战(12)第33章 死里逃生第289章 国士第249章 逃!第613章 大战前夕第291章 父女第82章 摔樽为号第129章 城破第662章 诸事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792章 冬季攻势(18)第468章 长安城内第583章 边将权重第651章 礼崩乐坏第653章 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