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

等陈善元离开后不久,李经方就神色匆匆的走进来。

一进了胡楚元的书房,见到这里的布置如此之奢华,胡楚元根本没有病,和那如花似玉的假洋鬼子老婆在一起看洋书,边看边笑,不知道有多开心。

李经方脸色一沉,道:“胡总办,您的病并无大碍吧?”

胡楚元继续看书,嗯了一声,道:“被人告出来的心病,官都丢了,心里难受的很,白天想骂人,晚上想吐血!”

李经方很觉得尴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很勉强的干笑一声,道:“胡总办还真是会说笑。总办大人,我爹让我给您送一封手书,还请总办过目!”

说着这话,他就将信取出来,毕恭毕敬的呈递给胡楚元。

胡楚元想了一下,将信放在书桌上,道:“李公子,坦白说,和中堂大人的合作堪称胡某这些年最大的败笔。合作合作,合的官都丢了,家产差点充公,人差点被斩,这真他妈的是闻所未闻,前所未有,也就是中堂大人做的出来啊。”

“这……!”

李经方也无奈,他此前就不同意他爹和胡楚元告急求援。

可是,恭亲王那孙子当了缩头乌龟,慈禧只看成绩,不看过程,洋人追着李鸿章连番大战,连将英国驻扎在香港的舰队都搬了出来,美国人又要追债,法国人又要拿越南说事。

李鸿章最近确实是已经都谈病了,逼厌啊,自打告倒了胡楚元,压制了左宗棠,他都没有来得及消化一下胜利果实,就反过来又被胡楚元连拉带拽的一起跌倒在泥塘里。

现在倒好,胡楚元是丢了官,可毕竟是有洋人的庇护,满人投鼠忌器,不敢再妄言什么“和洋人借债也要赎回江南商行的官股”之类的屁话了。

盛宣怀欠了一屁股的债,当天夜里就卷款逃亡曰本,郑观应同样卷款逃往香港……比起左宗棠,同样重用商人的李鸿章更丢脸。

荒唐。

这个时代的中国本就够荒唐的,自从左宗棠支持胡楚元开建江南商行之后,就变得更加荒唐了。

以前的荒唐是清政斧的保守和僵化,现在则因为钱。

贪污[***]比起保守僵化更加荒唐一百倍。

李经方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和胡楚元好说歹说道:“其实,当初家父也并无意和胡总办为敌,只是一心为公,反受盛宣怀挑唆,为贼人所利用,现在悔之晚矣。家父重病缠身,朝夕之间命已难保,已经无力和洋人周旋,可朝廷无人可用,不得让家父退居其次。还望胡总办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当今能救朝廷者,能救家父者,唯有先生一人也。”

胡楚元感叹一声,又长叹一声,心里骂道:屁。

李鸿章倒是想签协议,赶快结束此事,问题是朝廷不同意罢了。

他还是将李鸿章的信抽出来看了一遍,言辞之恳切,催人泪下啊,条件之优惠,令人心动啊。

可惜,胡楚元又不傻。

他只是轻轻的将信放下,和李经方笑道:“你觉得我还能相信中堂大人吗?算了,反正中堂大人要致我于死地,我是侥幸未死,又何必掺和到这种事里呢?”

李经方呕血三升啊。

他匆忙劝说道:“胡总办大可放心,此事绝对不会再有反复,只要胡总办愿意挺身而出,家父必有重谢,信上所言,句句属实,家父可以当面画押。”

胡楚元默默的苦笑着,道:“画押就免了,做生意,讲究的是信用,没有信用了,画押也不值钱。”

李经方呕血七升。

他只能硬着头皮道:“如果总办还不满意,条件仍然可以再谈,再谈,一切好说。”

胡楚元冷笑一声,道:“朝廷现在恨不得连江南商行总办的职务都给我扒了,中堂要将北洋商行总办的位置也交给我,那岂不是把我架在火炉上烘烤?再说了,租界这个事情确实是无可挽回,中堂大人心知肚明,只是无法说服朝廷而已!”

李经方道:“只要先生愿意出面,能将条件谈的委婉一些,租界的面积别这么大,循序渐进,已四五年之期慢慢增加,家父便是感激不尽了。”

胡楚元还是一声冷笑,并无言语。

李经方犹豫了片刻,复又劝说道:“胡总办,事关家父一生之清誉,虽然前面有几次对不住的地方,还请总办高抬贵手,帮忙斡旋。如果能成功,家父此次绝对不会食言,北洋商行和银行之事,还有招商局之事,一概委于总办,绝不多加过问。家父不便画押,我可代为画押。”

胡楚元也不客气,当即道:“行,那就画押吧,我现在是不可能信任你们父子了,画个押,对我也算是一个保障。”

李经方心中唏嘘,想不到胡楚元还真要他画押,心中暗道:我家声名之反复,已经至此乎?

不得已,他还真和胡楚元画押。

送李经方去休息后,胡楚元默默的考虑了一个下午。

他选择接受李鸿章条件,出面调停斡旋,倒也不是看在那些条件,而是他相信一件事——李鸿章的卖国条约会越签越多,以后讹诈李鸿章的地方也多得是。

1883年7月22曰。

在李鸿章和恭亲王的保奏下,清朝廷重新任命胡楚元为江南通商大臣,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三品衔,协理南洋、北洋通商大臣“秉办”通商事宜。

所谓协理,就是协助,所谓秉办,就是秉告奏办。

满人在无能,用词任官的学问还是琢磨的异常精通,胡楚元的官是恢复了,实际职权却远远不如以前,但这对双方而言都已经算是彼此能够接受的范围。

至少对胡楚元来说,他又一次稳住了阵脚,他和满清的赌局也仍然在继续中。

结果没有让大家失望,胡楚元只在墉园里邀请李鸿章和三国公使重新谈判,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将天津新增租界面积缩小到10458亩,上海租界不急于新增,厦门不设立租界。

做为条件,租界一律使用大清银圆和对应权的货币,美英法三国同意在租界开办天津大学,所有费用由租委会募集,地方治安由巡捕局负责,巡捕局三名常事委员中必须有一名华人代表。

此外,美方同意在各武备学堂总计收取六十名学员,分期六年,前往美[***]校深造。

谁也想不到,中国的第一所大学就是这样诞生的,而且是天津大学。

这个事情办的,既没有人称赞,也没有人反对,可在京师那些人的心中,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胡楚元是不是洋鬼子,如今能和洋人打交道的人也就是他,也只有他能镇得住洋人,能够从洋人那里拿到好处,能够维持住满清朝廷的那点尊严。

胡楚元呢,他知道,江南通商大臣就是清政斧特别给他开设的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等清政斧哪天又需要和洋人周旋了,才会继续召唤江南通商大臣快快现身。

他也不在乎。

等天津租界的事情谈妥了,他就派人去天津找李鸿章洽谈中信银行和天津招商局的事情,这一次,李鸿章确实是按照事先的商量,逐一将事情都置办妥当,让胡楚元称心如意的拿了开平煤矿和热河金矿的经办权。

至于北洋商行,胡楚元没有明着涉足,表面上,他推荐了自己的堂兄胡卫源前往天津经办,也就是由中润公司持有北洋商行70%的股权,并委派严信厚担任总办。

在盛宣怀手中一直没有任何起色和投入的北洋农业合作社一拆为二,分成河北、天津两家合作社,由江南农业社全资持股经办。

随后,胡楚元就在天津正式发行中信清铢,进入直隶市场,利用在资本市场上套取的真金白银开发天津新租界。

对于他在做的这一切,清朝廷就像是被打断牙的疯狗,麻木的观看着,心里恨的咬牙切齿,却也不敢扑上来。

用庆贝勒的话说,马勒格逼,这孙子居然也算是洋人。

在他们看来,胡楚元是一个畜生,是一个没有忠义廉耻的狗奴才,是一个二臣,是一个假洋鬼子,可就他妈的不好欺负。

胡楚元也不在乎。

他继续做着自己的大生意。

实际上,他的资金总量远远超过了清政斧的估算,而他的生意头脑也绝非清政斧这帮人,或者是盛宣怀这些人能够看穿的。

他从美国套现的资金总量非常大,手里有两亿美金的流动资本,而他目前在美国的万旗化工、卡内基钢铁和旧金山海湾三大项目,总投入的资金规模也就是六千万美金左右。

他就将多余的资金逐步兑现成白银,通过万旗洋行流入中信银行,增发中信清铢,准备对中国的农业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其中包括闽浙的茶叶、江南的丝麻业、北方的棉油业。

问题是农业投资的回报率较低,回报期太长。

做为一个补充,他也要对天津租界地产进行一个大规模的投资,估计在五年内,投入三千万清圆,换取四亿清圆左右的回报。

这个信心和能力,他是有的。

不管清政斧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清政斧也不会和钱过不去,短短三个月内,截至1883年11月,中信银行通过大清银局上缴的印钞税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万两白银。

考虑清铢铜币的巨大发行量和兑换量,实际上,清圆、清铢已经在南北两地都成了清朝廷的主流货币体系。

在不经意间,清政斧自身还没有充分的意识下,中国的金融体制就已经初步完成了向单纯银本位的变化。

巨额的印钞税很快就化解了清政斧、左宗棠和胡楚元之间的种种不愉快,不管怎么说,清政斧和左宗棠都缺钱用,而胡楚元就有着一种极其神奇的魔力,可以无缘无故的变出无数资金供他们挥霍。

(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婚约和左宗棠的心声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盐价第九十章 任职福州船政提调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党和工党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亿两白银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击战(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颐和园的真相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六十章 马尾海战(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么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绪的信任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国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国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条约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润第一百五十六章 云贵总督和滇军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六十三章 顾家的古董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来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联营制和徽商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岛战役(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鲜这个小国很重要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伦敦会议第一百三十九章 总信房和总帐房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欧洲采购战舰的道路第八十章 这一年的生丝收购第十六章 婚约和左宗棠的心声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国,终究是JP摩根的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三十一章 潘丽美小姐第一百五十一章 腾冲号爆炸案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盐价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务全权督办大臣第一百七章 实在的华盟会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九十四章 亚洲终究是中国的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八十一章 这样的结果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第三十八章 注定失败的那些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侠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三十章 中日生丝战争的起点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举措第九十章 任职福州船政提调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战了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里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两亿清圆的地产生意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里第五十九章 挖走徐润第二百六十八章 国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五十六章 南浔商帮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县有朋的战略观第一百五十八章 马尾海战的序曲第一百二十一章 联营制和徽商第一百八十一章 东北开禁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战(一)第三十四章 西阵会社和若瓜德第二百八十一章 垄断主义的精髓第二百一十章 卡奥拉尼公主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战了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门的私款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员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杀第一百九十章 督战天下第七十八章 一个条件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五十四 疯狂的盐价第五十六章 南浔商帮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与死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颐和园的真相第六十九章 钱向哪里去?第五十四 疯狂的盐价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缄元的教训第二十四章 灭曹计(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苏曼西亚共和国总统第八十四章 梅谭之别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员第二百三十章 谋局东北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欧洲采购战舰的道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战败,又败了第二十三章 灭曹计(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岛战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