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

“是很难,说不定,即使朝廷取消,下面的地方官员依旧我行我素,照收不误!

毕竟于他们而言,这是发财的好机会。更何况,朝廷大佬们也未必肯答应。

只不过,为了大明百姓,破虏想尽力试试。终究,还是不想留下什么遗憾?”

夜空下,秦浩明仰望繁星点点,开口幽幽说道。

虽然心中早有决断,但是作为汉人,他对大明感情颇深,心里时常挣扎。

查抄晋商,建言杀张献忠,阻止征收三饷,都是想让大明安安稳稳渡过浩劫,躲避灭顶之灾。

同时,他又明白这一切根本是妄想。现在的大明谈不上君明臣贤,又如何有能力挽大厦于将倾?

现如今,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求个心安,更或许,只是证明自己曾经努力过而已。

卢象升蓦然无言,怔怔望着秦浩明年轻俊朗的脸庞,心中涌起奇怪的感觉。

此子所思所想老道稳健,根本不似弱冠初入官场之人,反而更像久经宦海的官场老油子,偏偏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令多少人汗颜?

便是自己,也无法像他一样,义无反顾的为了百姓利益,社稷安危而无所畏惧,敢于跟整个文官集团做对?

只是,瞧他胸有成竹的模样,他心中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难道他就不怕身败名裂,被整个大明官场排斥?

“卢督,在破虏看来,大明不缺银两物资,粮食你也看到,是有办法解决的。

现在缺少的无非是民心,还有朝堂大人们的几许公心和为国之心?”

今晚,秦浩明似乎有无限的感慨,背对着卢象升,自顾仰望着浩瀚星辰,语气中的惆怅浓烈得让人悲伤。

卢象升站起来,低着头踱着方步,走到他身边,思索着要如何劝慰。

“读书原本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现在朝廷官员沦落至此,事情不论对错,心中没有良知,为了功名利禄,像苍蝇一样到处乱飞,四处钻营

文人的气节操守全无,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狗一样不知羞耻。

卢督,您知道吗?

破虏心中恨不能杀光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私底下却无比贪婪肮脏之徒,还大明郎朗日月。”

秦浩明指着天空中的明月,无边的恨意不再有丝毫掩盖,蓬勃而出。

卢象升不知今晚秦浩明的戾气为何如此重?皱着眉头徐徐说道:“破虏缘何如此说,现在时局可谓坦途一片,正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之际?

朝中各位大人虽有暇瑜,但大体还是忠心国事,哪有你讲得这般不堪?”

秦浩明眼角一扫,喟然而叹!那是你不知道李自成进京时他们的丑态,只是这些话没法说而已。

“卢督有所不知,前路哪有坦途?”

秦浩明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嘴里露出嘲笑,“练饷征收是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西北叛贼必将成燎原之势。

若是破虏猜测不错,杨本兵大人怕是要焦头烂额,再无朝廷上羽扇纶巾的模样喽。”

在卢象升将信将疑的目光中,秦浩明不欲多说。

毕竟是没有发生的事情,成神棍可就不好了,今天只是试探卢象升的心意,可惜效果不佳。

把张云和洪迪新叫出来,四人商议对晋商物资的使用和分配。

“银两暂时瞒报两百万,粮饷瞒报三百万斤再让朝廷分配,硝石全部留下,不用上报。

田地房宅全部给朝廷,商铺可以考虑留一些……”

秦浩明拿着毛笔,一项一项的勾画修改物资数量,再让洪迪新重新誉写,明日亲自带给崇祯。

他已经想清楚,还是和崇祯合作来得更加稳妥可靠。

卢象升默不作声,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秦浩明冒着风险得来,他自问无此魄力和手段向晋商开刀。

“卢督,破虏卸任后,舍弟这里的政策请多倾斜,有些事情也多担待一些。

他这里的局势和发展,关系到今后对付郑芝龙的成败。”

这就是他让张云见卢象升的意义,以他两之间的关系,自然无需客气。

所以,他明目张胆要求倾斜,而不是关照。

卢象升捻须微笑不语,只是拍打着有些拘谨的张云肩膀。但很快,他就明白秦浩明所说要对担待一点的意思。

“云弟,南方的郑芝龙不是你们目前所能对付的,暂时不要招惹。所以,你们的练兵方向是建奴、倭国和朝鲜。

但要注意,可以成假扮海盗,朝他们薄弱地区劫掠一番,特别是粮食之类,带不走,就毁掉。人就不要留了,麻烦!

宝剑锋从磨砺出!不要怕流血,不要怕牺牲,给我带出一支强军来。”

秦浩明拿着海防图,指着几个方位几个岛屿一一反复交代张云练兵的场地。

“那岂不是变成真的是强盗?”

张云穿着短裤短衫,几天的训练就把他晒黑,听到兄长的话,快活的像一个海边的棒小伙。

“你小子懂个屁,军队原本就是最大的强盗,对内保护百姓安危,对外就是用来杀人劫掠。否则,军队有何用处?”

秦浩明轻轻拍打张云脑袋,笑骂道。

“再说,就粮于敌这是有效削弱敌人实力的好办法,能和强盗相提并论么?”

张云爽朗哈哈大笑,洪迪新亦是嘿嘿的笑,只有卢象升的笑得有些勉强,尴尬的抹把脸,“唉!破虏可真是无法无天!

本督也不知如此纵容是否对错,希望不要引起纠纷才好?”

“大明国朝到底需要什么?是那些价值高昂,却不能给朝廷带来半点好处的宝贝?

不,大明需要的是铜钱。银子,金子,粮食,铁锭,铜锭,丝绢。麻布,盐……

官员需要银子发俸禄,将士们需要银子来犒赏,大军远征需要军械、粮草。

而这些,破虏以为还需要劫掠才是。

至于说纷争,卢督可见郑芝龙的海盗集体有过什么纷争?

说到底,实力尔!”

秦浩明不以为然的说道。

实力?

卢象升似有所悟,隐隐知道秦浩明的底气从何而来。

第三百四十二节 入彀矣第一百六十五节 基础第三百三十四节 全套班子第三百二十三节 军事第三百六十七节 一触即发第三百二十六节 去登州,那里有吃的第二十二节 考察谋划第四百二十三节 千金买马骨第九十五节 府军骄横第九十一节 汉家文化第三百四十七节 蓄势待发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五百七十三节 奴才无能第六百零三节 政客心思第五百九十四节 多铎危矣第一百六十五节 基础第一百节 君臣奏对第五百五十一节 雄军风采第六百五十一节 调教太子第五百五十五节 炮仗第六百三十六节 成事必在人,人定则胜天第一百八十四节 多尔衮,一生为何?第六百四十三节 点化孙传庭第一百八十七节 逃之夭夭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四百五十九节 哪有那么多证据第五百四十三节 辽东猫腻第一百一十四节 战云密布第六百五十节 其乐融融(新书《崇祯大帝国》已发,求诸君支持!)第二百七十节 德州府的变化第三十八节 复社巨子第五百七十二节 豫亲王多铎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四百四十八节 取舍之间第五十七节 大捷第一百一十五节 预备礼物第四十八节 忠义卢象升第三百四十三节 阳谋第四百九十二节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第五百五十七节 杀人了第五百一十六节 屁都不是第四百六十三节 年底总结第八十四节 佳人远至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第一百零五节 秦家村第六十六节 疏忽第六十节 困局第四百四十一节 见好就收第九十六节 欺软怕硬第四百二十一节 嚣张第一百二十一节 较量第四百零八节 这钱来得堂堂正正第六百四十五节 齐心戮力,共振大明第四百六十六节 利益均沾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三百零四节 试点第三百九十六节 宁德府第五百三十七节 浑水摸鱼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四十四节 发酵第二百八十一节 难道血已冷第四十九节 男儿杀人行第四十五节 临行之际第一百三十九节 自此而始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四百七十四节 弯弯绕绕第五百五十一节 雄军风采第六百一十一节 大战前奏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第九十八节 帝王心术第六百零八节 下辈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一百九十二节 胆大包天第四十四节 发酵第五百五十一节 雄军风采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五百一十四节 这一切都值得第三百零三节 无耻之尤(再次感谢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明日加更回报!)第五十六节 伏击第十四节 叶家的惦记第五百三十一节 军中派系第六十五节 部署第二百一十五节 杨府密谋第六百二十节 撤退事宜第一百七十九节 万事俱备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第四百一十九节 无耻之尤第三百五十一节 惨烈屠杀第一百五十九节 汉家血脉第三百七十节 缠斗第一百四十一节 计将安出第一百五十七节 耐心不好第六百三十八节 有他们在,就无大清(新年快乐!)第五百零二节 以夷制夷第六百六十五节 兵发吕松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三百七十四节 那就听你们的第一百一十二节 第二誓第三十八节 复社巨子第八十一节 官职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