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节 刀砍首辅(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敏感盛情!)

大明国库用捉襟见肘已经不足以形容其惨况,唯有用一贫如洗恰当些。

竖子不知财政实情,一昧哗众取宠,要取消练饷,那可就是七百多万啊!

在多几百万不觉得多,少了几百万却让薛国观觉得天塌下来般,那他这个首辅还如何当?

故而,在崇祯尚未回话之际,他立马站出来反驳。

“薛首辅说得不错,守望相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现江南富商不知凡几,值此国事唯艰之际,正是他们为国出力之时。

至于说取消练饷,薛大人便当不了这首辅,下官不便评判,一切由皇上决定。

不过,身为首辅大臣,不能替天子分忧,下官真不知你有何脸面站在百官之首?”

薛国观刚一说完,秦浩明抓住机会尖酸刻薄的立马顶了过去,接着转向崇祯皇帝说道:

“微臣的第四点建议,恳请皇上征收商税弥补练饷之缺。并且微臣保证,商税一定多于三饷总和,让国库充盈。”

一石激起千层浪,几言弹起万般音。

朝臣想不到秦浩明如此胆大,作为初次上朝的愣头青,便当着薛国观的面质疑他首辅能力,委实让人惊诧。

至于说征收商税虽让朝臣不能接受,但好歹过往也曾有人言,不算新意,只是没有秦浩明官位高而已。

“皇上,秦总督当着朝中文武肆意攻讦薛首辅,以下犯上,恳请将他拿下严办,以儆效尤!”

刑部员外郎贾仁初义愤填膺出列大声说道。

“臣等附议!”

户部给事中胡乃龙、都御史熊明遇等十余人也站出来,纷纷说道。

薛国观则黑着脸,仰头作悲愤状。此时,崇祯没问到他,不方便替自己辩解。

卢象升和杨廷麟二人见此状况,焦虑的看了一眼秦浩明,就待出来替他说话。

“皇上,微臣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何罪之有?

朝廷什么时候变成一言堂,竟然容不得有不同意见?

不然,诸位大人缘何一窝蜂问罪于臣,却对微臣所提建议不置可否?

微臣初次上朝,目睹诸位大人见事推诿扯平,一言不合,便群起而攻。长久以往,何人敢献言献策?

不说别的,起先吴大人和沈大人所提的问题,事关国家社稷,然诸位大人却一点建议俱无。

倒是微臣言及薛首辅,便急不可耐跳出来加以指责,如此所作所为,岂不令人心寒?”

秦浩明抢在卢象升想要出列之际,迅速出言。崇祯明显偏向自己,故而秦浩明这声声喝问理直气壮,气势惊人!

“恳请皇上替微臣做主!”

秦浩明此番话言辞犀利,直言群臣无容人之量,容不得其他声音,更隐隐指责薛国观结党营私。

作为首辅,薛国观辩无可辩,索性跪地朝崇祯打悲情牌。

而他站出来指责秦浩明的其他党羽,跪则坐实结党营私,不跪又似乎不是那回事,颇为尴尬。

秦浩明的表现则让群臣频频侧目,纷纷心中自忖,此子不仅领兵打仗是把好手,不意朝堂争斗也毫不逊色,堂堂首辅给他挤兑无话可说。

更主要的是连国子监士子和复社众人也对他推崇有加,令他在百姓口中的清誉扶摇直上,今后对上可要小心。

“薛大人请起,诚如秦爱卿所言,就事论事,不必太过计较。”

朝堂之上,崇祯表面波澜不惊,故作平缓说道。

实则内心对薛国观失望透顶,一国首辅,被初次上朝的年轻官员驳斥得无话可说,竟然要托庇于他,求他做主。

这要传扬出去,让人情何以堪?

反观崇祯这声平和的薛大人落在薛国观耳里,不啻于九天惊雷,震得他差点要委顿于地,他明白,自己的首辅生涯已经到头。

近几年来,天子俱是唤他薛爱卿或薛首辅,何曾叫过他薛大人?

分明是对他今天的表现心生嫌弃,帝心不再!

“谢皇上恩典!微臣忽觉身体有恙,恳请回府休息,望恩准。”

“传御医随薛大人回府诊断!”

崇祯心里叹了口气,但面子上的事情还要周全。

薛国观脸色灰败,勉强挣扎着站起,行完礼之后,转身离开朝堂。

那落寞而稍显悲哀的背影,让朝臣心里百味陈杂,竟无一人吭声。众人明白,这一走,薛国观再也不能站在百官之首。

阳光透过宫殿上的琉璃瓦抛洒在秦浩明绯色官袍身上,晃得朝臣怔然失神。

经此一事,简在帝心已经不足以形容秦浩明在崇祯心中的位置,瞧他们的配合之默契,或许用君臣相得益彰比较合适。

同时,今后如何和此子相处也成为他们心中盘算考虑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低品轶的官员,更是心里火热。

官场中人,最是势利。眼里只有利益得失,走高踩低是他们一贯的准则。

秦浩明崛起太快,快得让他们猝不及防,几无反应时间。

但让他们更为惊诧的还是崇祯对他的态度,身处宣大边关之地,不显山不露水,和天子并无多少接触时间,缘何让天家对他重视若此?

堂堂大明首辅,上任不到一年,虽然稍显无能,有些贪鄙,喜收贿赂。

但毕竟是天家亲自选定,竟然因为秦浩明就此失宠,这里面的透露信息委实朝臣胆战心惊。

“诸位爱卿,征收商税弥补练饷之缺的事情,大家可有什么异议?”

正当朝臣思虑这其中的奥妙,崇祯平和的声音再次响彻宫殿。

可等待崇祯的,是更长时间的沉默。

“张侍郎,薛首辅不在,现殿中官职以你为最,谈谈你的想法?”

崇祯嘴角扬起,朝齐党党魁张四知问道。

“皇上,征收商税之事关系大明稳定且未经内阁讨论,微臣一时难以决断。”

首辅不在,次辅陈演身陷囹圄,礼部左侍郎张四知圆滑答道,妄图蒙混过关。

他是山东费县人,礼部左侍郎兼武英殿大学士,属于内阁成员。

内阁大学士是指身在内阁并且有大学士头衔的人,一共有六个级别:分别为四殿、两阁。

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统称为殿阁大学士,一般都由内阁成员兼领。

崇祯不置可否,眼角朝着东林党魁钱谦益望去,“钱侍郎又如何看?”

第四百三十二节 大明说和复报第六百四十三节 点化孙传庭第一百六十六节 布局第一百八十六节 曹家的罪恶第一百八十三节 进退两难第四百四十二节 朕还有脸面吗第四十八节 忠义卢象升第六百六十三节 安居第一百八十九节 倒算反攻第六百五十七节 扬帆出海第六百二十一节 怎地一个了得第四百一十五节 沧海桑田第四百七十节 视察慰问第六百四十六节 家是他们的家,国不是他们的国第四百二十六节 功败垂成第五百六十节 人心第一百零四节 文成武就第五百三十七节 浑水摸鱼第六十八节 秘议第一百七十三节 事预则立第六百二十五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二百七十六节 风暴第二百九十五节 大公无私第五百三十四节 内外有别第二百一十四节 谋夺牧场第五百五十九节 对比第四百二十二节 都不是什么善茬第二百八十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二百二十五节 天灾将至第三十六节 义女柳如是第六百五十七节 扬帆出海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四百五十三节 各执一词第一百二十一节 较量第四百三十三节 规矩第三百二十四节 招募浙兵第六百六十二节 援兵抵达第二百九十节 朕不相信第三百五十八节 还施彼身第三百七十六节 什么夫人?第五百八十四节 各有打算第二十五节 翻云覆雨第四百三十九节 洗脑第二百四十九节 收网第二百二十一节 骑兵训练第一百零九节 崛起第一百零一节 三饷祸明第五百七十八节 似曾相识第一百五十三节 抽丝剥茧第五百九十节 大战开幕第二百九十七节 重启锦衣卫第十六节 别样苦练第二百零八节 术业有专攻第六百零八节 下辈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二百八十九节 教崇祯用人第四百二十一节 嚣张第二百四十九节 收网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第一百零一节 三饷祸明第一百二十七节 天意第五百五十六节 度日如年第三百三十九节 郑家第四百八十八节 不服就干第六百四十七节 离京之际第三百九十六节 宁德府第三百八十三节 回报、人心、规划第八十六节 一皂难求第二十六节 墙倒众人推第二百三十一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二百六十三节 私盐之利第三百五十三节 修罗地狱第五百六十二节 想要逃跑的鳌拜第二十二节 考察谋划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二百二十八节 有妻婉儿第五百一十四节 这一切都值得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三百二十七节 抢手的流民第四百零四节 天下之大第四百二十七节 血腥洗牌第四百零三节 又是与民争利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六十节 困局第三十节 唯有源头活水来第一百六十四节 坑人第四百二十五节 胆大妄为第五百一十九节 干翻他第二十四节 男儿行,当暴戾第三百九十二节 让他们全部趴下第六百一十二节 决战开始第二百三十九节 招揽工匠第一百六十八节 能力第五百九十八节 十五弟,糊涂第三百七十三节 战略蓝图第二百九十五节 大公无私第四百零九节 居安思危第三百三十七节 来了,就不走了第一百五十八节 柳暗花明第八十三节 缘浅情深第四十七节 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