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节 进击

阴云昏沉,长鸣的鹰唳卷过天空,飞翔的身影俯瞰大地,蔓延的旌旗延绵而来。

骑兵发出轰鸣奔驰在前方开路,一身刀痕斧砍的铠甲露出峥嵘,遥望前方城池的轮廓,以及视野对面,一支两千多名骑兵一字排开等候着。

烈日下的金州城似乎是在境面之中照射出来的幻影,也象是海市蜃楼的虚幻景像。

城池似乎在热浪中折叠着,又象是在湖面里飘荡着,只要投入一颗石子,就能叫整个景色瞬间变得粉碎掉,再也不复存在。

胡汉东策骑在前,小六等人追随在后,他们距离金州城已经不到三里路程,连城门和低矮的城楼,绵延不断的城堞都看的十分清楚。

城头上似乎有一些黑色的小点,象是守兵,不过看起来很稀疏,并不密集。

胡汉东放下单筒望远镜,向身后咧嘴笑道:“到底还是咱们最快。”

小六嘿然一笑,无比得意的说道:“你不想想为啥咱最快,咱们是夜不收,是军中精锐,是尖兵,那可是秦督亲自说的。”

胡汉东笑骂道:“你过去连狗都不如,现在很嚣张啊?”

但只是片刻,胡汉东突然又感慨道:“你他娘的识字,两枚勋章,战后肯定进军官学校,等他娘的下次再见到你,老子就得向你打敬礼说上官好了。”

小六瞬间哭笑不得,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整个小队十二人,每人都戴头六瓣铁盔,身上穿着两层铁甲,外层是铁鳞甲或扎甲,胡汉东一个人穿着亮银色的胸甲,前后都是整体的铁块,防护能力最佳。

小六穿着的是扎甲,扎甲的甲片比铁鳞甲要大的多,一样用兽筋固定甲叶

铁鳞甲的叶片太小,穿起来十分费力,制造较为困难,扎甲的叶片较大,造一具鳞甲可造三具扎甲,大大缩短了时间。

两者对弓箭的防护力相同,不同之处就是鳞甲较密,对戳刺削砍的防护力超过了扎甲。

十二人开始沿城跑动,其余有一些小股的骑队也陆续到来了。

这里是金州城郊,到处都是汉人的村落和农田,如果不是胡汉东和小六这一队此前来过,他们一定会有错觉,以为是到了长城以南的内地城镇。

各个村落都是空荡荡的,大道和小路都长满了荒草。

曾经生活着近十万人的金州已经近乎是空地,这里是辽东半岛最好的地方,土地肥沃,水草茂盛,种地收成极高,被称为塞上江南。

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种地行商,并且有大量工匠替建奴打造兵器和攻城器械,当初建奴能顺利攻入大明内地,这些汉人都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甚至在历史上,林丹汗也是想获得金州的汉人来补充部落的实力,不过林丹汗倒霉的就是他立刻遇到天启六年的大灾,金州的农田遭遇极大损失,严重削弱了察哈尔部的实力。

而此时此刻,汉人原本只剩下当初极盛时一半左右的人口,又被皇太极连续迁走了多半,剩下的多半是死硬的忠于建奴的汉人。

也有一些人是故土难离,金州不管是掌握在建奴手中还是汉人手中,对他们来说都是无关紧要。

要紧的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家园,有自己的房舍院落和土地,甚至有几十年的记忆。

当战争临头时,这些人还是没有重视,宁愿留在家里躲避着。

骑队越聚越多,也有军官赶了上来。

军官们普遍不太高兴的样子,今天李想和方培伦等人立功的表现已经被全军看在眼里,军中都夸说夜不收和教导营的武勇和剽悍蛮横。

一群穿铁甲步战的军官今天算是彻底扬了名,这导致其余的骑兵军官心中甚是不乐,他们也想着能在这样的战事里使自己威名远扬。

一个百户指挥传下令去,决定先派出一个小旗去城门附近侦察,近距离侦察城头上的情形。

骑兵是没有办法攻城的,他们只能包围和警备,或是歼灭敢于过来援助的其他骑兵。

小六这一队很幸运的接到了指令,所有人开始往城下奔驰而去。

“都打起精神来。”小六策骑狂奔,嘴里狂喝道:“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金州城里没准有不少残兵,从城头弄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来打咱们?”

守城的器械耿仲明肯定会有一些,比如小型火炮或是巨弩,当初他们有不少汉人工匠打造了相当多的器械,谁知道会在城头留下些什么?

金州城是耿仲明所居的城池,相比旅顺还是小很多,方圆不到五里,城墙在三丈高左右,底基只是夯土,外墙包砖。

因为年久失修,城墙到处都是有破损的地方,有不少墙面上都是长出了相当长的杂草。

午后的天气已经不再那么暴烈,经过长途骑行后,骑兵和战马都休息了不到半个时辰,体力恢复了不少。

一小队的骑兵渐渐加快了速度,战马身上的肌肉剧烈的抖动着,每个人都感觉风在耳边呼啸,人和马融为了一体,前方的景色在快速的拉近……

很快,接近到金州半里路程,小六开始时不时的抬头看向城头,城头果然有不少人站在城堞后,这叫他有些担心。

今天的河口之战说明了鞑子一旦拼命还是能给部队带来一定的死伤,虽说现在鞑子消灭了,但小六不希望打一场攻城战。

晃了晃脑袋,小六不再继续想这个叫他脑袋疼的事情。

骑兵们越跑越快,并没有想象中的游骑从城墙的另一侧绕出来,在西北方向不远就是复州。

根据军情司的情报,复州也聚集了四万左右的明人军队,这是孔友德剩下的所有力量,估计甲兵只有三千人左右。

只是这四万人全部拉出来,估计也不是秦督的对手,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固守城池或是弃城逃走。

侍从室方面的考虑就是依靠骑兵紧紧咬住对方,扼控住他们的北逃之路,最少要叫对方感觉出城很危险。

这也是侍从室不顾伤亡并没有绕道,直接在河口强渡,与近五千鞑子血战渡河的原因所在。

骑兵们越驰越近了,城头上的人影也变得层次分明起来,叫小六他们感觉奇怪的就是这一群人似乎并没有几个甲兵。

拿兵器的似乎都没有几个,没有弓箭和强弩,更不必提众人所担心的火炮和床弩一类的守城利器了。

“要小心。”胡汉东警告道:“没准是汉奸军把甲兵和强弩收起来,一会等咱们再接近时再用。”

“不象。”小六顶着狂风叫喊道:“应该是我们是飞速奔驰的骑兵,他们要有什么器械也该是留着等步兵来攻城时再用。”

第三十九节 如是动心第二百八十三节 君臣相宜第三百七十节 缠斗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第四百一十六节 本末倒置第一百九十节 乐极生悲第四百三十节 吴锋的家书第四百七十五节 行动第三百一十一节 心字简单却难懂第三百零四节 试点第六十三节 形势第四百六十八节 这是他们唯一的下场第四百三十八节 去去火第二百七十五节 试探第六百零七节 图穷匕见第五百四十七节 先利其器第二百四十六节 对比第六百二十三节 算计东林(二合一)第三百二十六节 去登州,那里有吃的第一百三十节 知音第四百八十三节 汉人要变成虎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二百五十八节 无敌水师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二百五十九节 集思广益第八十六节 一皂难求第一百八十八节 这钱必须给第六百五十三节 辽东渐定第四百五十一节 铁血柔情第四百七十七节 欺人太甚第五百八十二节 左右为难第一百六十一节 曲意奉承第五百四十五节 海军大都督第二十二节 考察谋划第四百一十五节 沧海桑田第一百九十三节 奏对崇祯第二百五十五节 巡视水师第二百二十一节 骑兵训练第四百二十七节 血腥洗牌第二百零九节 挖墙脚第四十七节 北上第五百五十三节 还有什么依靠第四百六十三节 年底总结第四十二节 合则两利第五百六十四个节 此生无憾第一节 再回首恍然如梦第二百三十七节 雏形初成第五百七十一节 父子对谈第五百五十八节 碾压鞑虏第一百一十二节 第二誓第五百九十九节 惺惺相惜第四百三十五节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谬矣!第一百九十六节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三百八十节 大明第一人第二百四十四节 改变第八十八节 进京献俘第二百九十一节 阴招第二百七十三节 狗都不如第二百三十八节 视察兵仗局第四百九十一节 背水一战第六十七节 杨嗣昌三计第六百四十五节 齐心戮力,共振大明第一百三十五节 暴戾第四百二十三节 千金买马骨第一百零二节 风雨飘零第四百五十一节 铁血柔情第三百五十二节 速战速决第一百八十七节 逃之夭夭第二百九十节 朕不相信第五百零一节 首重军功第三十一节 行军路上第四百八十节 实属无奈第一百八十五节 初露锋芒第六百节 少跟本督来这一套第五百零八节 深入虎穴第三百六十一节 都不简单第七十七节 阿巴泰的渴望第三百二十五节 红袖添香第七十四节 焉能不亡第五百七十一节 父子对谈第六百一十六节 铸京观第三百二十二节 护卫队第五百九十七节 活捉多铎第一百八十一节 壮哉,天雄军第四百五十四节 崇祯有点变坏了第三百九十五节 第一步第二百五十三节 联手第三百八十六节 讲武堂第二百七十六节 风暴第六百二十八节 不管有主无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二百一十八节 你挡路了第一百八十五节 初露锋芒第五百九十节 大战开幕第五百六十一节 东厂和锦衣卫新书《崇 祯 大 帝 国》前三章请诸君赏鉴一番,欢迎点评第二百六十四节 大明海军威武第四百零八节 这钱来得堂堂正正第九十四节 君臣相宜第三百一十一节 心字简单却难懂第五十四节 借我三千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