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节 算计东林(二合一)

“要不怎么说热闹呢?”

袁守辉嘴角掠过一丝微笑,俯身禀告道:“内阁上疏请天子准允会审定罪,司礼监将奏疏如数上传。

天子留中不发,宫廷内也无只言片语传出。内阁一日三催,几位大学士日日劝谏,可群龙无首,好像没有什么效果。

小人按照秦督吩咐,让复报把将士们的英勇事迹宣之于众,并偕同京城说书人、读报人等着手此事。

京师百姓一方面为将士们的英勇大加赞叹,一方面又纷纷谴责朝臣大佬的无耻诘难,舆情汹汹,朝臣很是狼狈。”

袁守辉说得手舞足蹈,惟妙惟肖学着钱谦益等东林党大佬的狼狈样,很是解气。

秦浩明眼中寒光一闪,慢条斯理问道:“骆养性最近有什么动作?”

袁守辉低头思索,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没见他有什么大动作,一方面不愿出头与秦督为难,可也不想和东林党人撕破脸。

除了将各方动态悉数转呈天子,任由阁老重臣入宫参见,竟是一言不发。”

秦浩明点点头,左右逢源,或许是骆养性真实的心态。

东林党势大,当初锦衣卫就是被他们搞下台,想来现在他心里还有阴影。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最好远远躲开。从骆养性自身的角度出发,好像并没有错。

但秦浩明心里,无疑非常不舒服。

锦衣卫能够重见天日,他不敢说居功至伟,但至少是出了大力。

定南军出生入死,深入辽东半岛,浴血奋战为国杀敌,其一举一动皆通过夜不收探马传向锦衣卫探子。

其他人或许不知辽东战场具体情况,可骆养性不在此列。

现在,东林党人妄图鱼目混珠,吹毛求疵挑毛病,骆养性选择装不知情,无疑让人很寒心。

“锦衣卫乃国家公器,担负着维护公平和正义,不是他骆养性的私军。袁指挥使不妨把本督的话明言告诉骆养性,叫他不可自误!”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敲打的意味明显,或者说是威胁更加妥当。

老虎不发威,被人当病猫。

若不敲打威胁,长久以往,那骆养性岂不是要骑在他头上拉屎?

这如何能让人忍受?

骆养性朝中根基不深,仰仗的无非是天子的信赖,这个优势,秦浩明更加明显。

袁守辉欢天喜地离去,能够亲自敲打骆养性,那是一件很酸爽的事情,这代表着定南军的强势。

铁蹄轰然,踏碎了夜幕的宁静,山呼海啸,凌冽的杀气撕破群山,火龙翻滚,张牙舞爪奔腾而来。

风起云涌的气势一往无前,百战强军杀气腾腾,近万铁骑惊雷激荡,越过京畿大地,跨过冰冻的河流,在群山峻岭中沸腾。

横扫辽东的定南军,铁骨铮铮的热血军汉,所向无敌的雄师劲旅,携带着百胜之威,正在奔向京畿,踏上归家的旅途。

西山大营,一向是外军抵京的宿营地。

在这里,秦浩明见到了负荆请罪的骆养性。

客观上说,骆养性只是一个资质平庸之辈,并没有他老子骆思恭的手腕和人脉,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官二代。

整个崇祯年间,锦衣卫在他手里碌碌无为,根本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借着秦浩明的光,原本被裁汰的锦衣卫被重新启用,在查抄晋商和高起潜的时候,和秦浩明也有过甜蜜的合作。

奈何人走茶凉,秦浩明南下闽粤,远赴万里之地,双方的关系渐行渐远。

袁守辉和李建,是秦浩明安插在锦衣卫的势力,也被骆养性时刻警惕防备着。

对他来说,秦浩明大势已成,他得罪不起。

可在京畿这三分地,除了崇祯皇帝,他也不必看任何人脸色行事。

可他错了!

当袁守辉把秦浩明的原话一字不落的告诉骆养性,他不禁冷汗津津,孤坐一宿。

诚如秦浩明所言,锦衣卫不是他的私军,是国之利器,是天子耳目,可以不用看任何人脸色行事。

可关键是,这个位置若没有秦浩明支持,他坐得稳吗?

尤其是盛怒下的秦浩明,若全力对付他,怕是想做个富家翁都困难吧?

自己还真是个蠢货,真以为天高皇帝远,别人拿他无可奈何。

智障啊!

想清其中关节的骆养性,不敢怠慢,守着西山军营整整一日,上演负荆请罪的戏码。

好在秦浩明并没有过多责怪,官场上的老油子,都是墙头草,只要有实力在手,不怕他们不听话。

夜深人静,华灯已尽,可西山大营却热闹非凡。

走过千里辽东,穿过硝烟战火,纵论万载古今,听罢四海雄心,壮怀之后,其情虽炙,腹中已空。

红烛猎猎,炭火熊熊。

西山大营参将王正源率几个心腹,和定南军文武及骆养性围炉而坐,口不离肉,杯不停酒,正吃喝玩乐得不亦乐乎。

说到建奴残暴猖狂,便一齐愤然怒斥,再狠狠咬几口烤肉,以示壮志饥餐胡虏肉。

谈至朝臣愚蠢误国,便一起高声大骂,再连连拍膝而叹,以示怒其不争。

讲到勇士死战喋血,便相互潸然泪下,再举杯敬天洒地,缅怀英灵不灭。

可当最后结局,定南军以铁军逆转乾坤,便击掌哈哈大笑,再豪迈一饮而尽。

放下空杯时已是热血激昂,霸气凌人。

军人之间的交谈,就是如此简单。

夜幕下,秦浩明使了一个眼神,与骆养性并肩而出,立于苍穹之下,相互举杯一碰,不由相视而笑。

骆养性俯身低沉说道:“秦督军功赫赫,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东林党怕大人将来难以节制,便欲搅浑一池水,混淆视听。

他们以忠君之名混淆是非,以偏颇倒黑白,以臆测生谣言,试图裹挟舆论,达到打击秦督的目的。”

秦浩明耸肩洒脱笑笑,眼中抹过一丝戏谑道:“这其中可有骆指挥使大人的推波助澜?”

骆养性大急,俯身惶然说道:“苍天在上,绝无此事,请秦督明鉴!”

秦浩明笑笑道:“你这话本督信,不过顺水推舟,想来骆指挥使也没少干?”

骆养性苦笑点头,“秦督大才,末将不敢隐瞒,只是从未刻意。”

“有什么能帮本督的地方?”见拿捏住骆养性,秦浩明突然问道。

“辽东大战,公示于众。

凡有眼耳者,谁能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区区谣言何以伤秦督之名,区区谩骂何以盖定边之功?

凡有手口者,谁能坐视名将含冤,强军受辱?

京畿百姓必将哗然而起,指斥其非。衮衮诸公,当留骂名于天下。身败于万民!”

骆养性言语铿锵有力,昨晚琢磨一宿的话语终于派上用场。

“诸党凋零,东林独秀,皇权不张,国事颓废,天子不喜,本督孤木难支。

骆指挥使乃天子耳目,理应上马可争锋,下马可定策,朝堂布局在先,方是皇家鹰犬所为,方不负锦衣卫大名。

若肯与本督联手对于东林党人,岂非无往而不利?”

说完,秦浩明锐利的眼神紧紧盯着骆养性,凌厉的气势足以让人胆寒。

时至今日,秦浩明手握重兵,挟大胜归来,区区一个过气的锦衣卫指挥使,还真不在他眼中。

也因此,话语间少了许多试探,或者云里雾里,而是直抒胸臆。

骆养性仰天怅然一叹,对秦浩明说道:“可惜东林势大难制。”

秦浩明笑道:“素闻锦衣卫屡屡与东林相争,皆是被动回应,从无先发制人,此谬误也。

锦衣卫畏于东林势大,上有天子师,朝有诸大臣,下控士子言,故而总想息事宁人,退而求全,何其不智?”

大明要崛起,朝廷的东林党绝对是拖后腿的角色,必定要予以清除。

前段时间,洪承畴提出组建闽人诗社,秦浩明就曾认真考虑过,如何对付东林党人。

其实想起来也简单,拉帮结派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而作为皇家干黑活的锦衣卫,也因此变得重要起来。

骆养性双目一闪,身段放低,对秦浩明沉声说道:“愿闻其详!”

秦浩明沉吟片刻,方才缓缓说道:“请问骆指挥使,齐楚浙党今何在?

皆为东林贬为奸佞,罢于地方乡野。本督观东林行事,你战我则战,你不战我仍战,既然总要一战,何不先下手为强?”

骆养性脸色一喜,他素来知晓秦浩明的本事,这么说必然是早有腹案,俯身问道:“末将愚钝,请秦督指教?”

秦浩明不屑一笑,捏着酒杯冷着脸说道:“诛尽东林,天子做不到,锦衣卫做不到。可战胜朝堂,则轻轻松松。

东林看似强大,既不为天子喜,又不掌虎狼军,不过纸老虎罢了。天子圣旨之下,东厂锦衣卫四出,诏狱皆为此辈所设也。”

骆养性摇头,显然不认同秦浩明的话,小心翼翼的回答,“东林重臣,爱惜羽毛,素无恶迹。

又常以忠君报国为己任,若是霸道相欺,岂肯轻易就范?”

这个蠢货,脑袋不好用。当然,心里这么想,表面上秦浩明还是微笑着说道:

“所以本督说锦衣卫用错了方法。

与东林争于朝堂,以国事军事民事相纠缠,即便本督也要退避三舍。

剑走偏锋,否则何敢言胜?

本督这里有一物相赠,愿骆指挥使好好利用。”

骆养性眉头一扬,肃容问道:“是什么东西?”

秦浩明从怀中取出一小册子,随意递给了骆养性。

骆养性接过低头一看,厚厚一本册子,没有封皮。

看了秦浩明一眼,翻看书皮,第一页竟是密密麻麻的人名目录,每一行字迹后都对应着书页数,工笔所书,一目了然。

骆养性深吸一口气,盯着秦浩明问道:“东林党人目录名册?”

“是!”秦浩明阴笑道:“东林党干员名册,还有科举以后为官疏漏,以及其家族亲属之斑斑劣迹,阴私丑闻!”

骆养性闻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看着风度翩翩却彷如凶神厉鬼的秦浩明,骇然惊呼:“秦督,好狠的手段!”

秦浩明冷笑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身死名灭!”

骆养性浑身直抖,只想远远避开秦浩明,可是想着日后的权势富贵,咬牙坚持问道:“如何用之?”

秦浩明笑道:“为人总有其过,做事总有其错!

纵然当真无措,亦难保家人不肖,即便家人贤良,也难保家族亲友仁善,骆指挥使还用本督教么?”

骆养性深吸了口冷气,压着心中的恐惧躬身而拜,和声说道:“还请秦督勿念末将以往,日后愿与秦督共进退!”

月夜下,秦浩明身形显得有些落寞,横了一眼有些惊悚的骆养性,感叹道:“你又何必警惕讶然,装模作样认输?

这手段对付不了你,自然也对付不了本督。

若非东林党得寸进尺,误国误民,本督何须如此?

而且,本督方才不是说了么,锦衣卫不仅用错了方法,还找错了人。你的盟友不是本督,而是齐楚浙党。”

瞧着骆养性不明所以,秦浩明叹了口气说道:“东林皆言锦衣卫是祸害,此何等可笑也?

锦衣卫身负天子隆恩,代天行事,巡视天下百官,为国为民,何错之有?

东林从掌权开始,便罢斥诸党,驱离朝野,早已犯了众怒。

锦衣卫旦肯礼贤下士,以功名权势相邀,又何愁势单力弱,左右无人乎?”

骆养性站立不安,呼吸急促,手足无措,良久不能平静,盯着秦浩明的目光更是忌惮无比。

见骆养性如此,秦浩明笑笑道:“好了,就说到这里,否则把骆指挥使吓坏了,本督可担不起。

但你放心,本督之志在四海,只要本督不回中枢,你不赴万里,便无纠葛。

你我之间,既非挚友,亦非死敌,仅合作矣,不必多想。

但你谨记,你效忠的是天子,是国家,是天下万民,万勿祸害百姓,否则”

骆养性俯身低头,连连称是,谨遵秦督教诲!

可以说,秦浩明的凄厉手段和阴狠毒辣,已经让骆养性深深恐惧。

第四百三十四节 形势大好第五百九十六节 多铎的眼泪第六百二十一节 怎地一个了得第三百四十八节 三份密疏第六节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六百五十八节 海军战略第二百九十五节 大公无私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五百三十六节 风起云涌第三百三十七节 来了,就不走了第三百九十一节 高手在民间第五百四十七节 先利其器第三百六十九节 惨烈厮杀第四百九十节 斩草除根第四百零三节 又是与民争利第二百九十节 朕不相信第二百四十八节 一举两得第一节 再回首恍然如梦第一百零六节 争锋第六百四十五节 齐心戮力,共振大明第六百一十五节 谁是英雄好汉第五百八十五节 军心士气第一百八十八节 这钱必须给第五百五十节 忧心第一百三十四节 愤懑第三百九十八节 不要折腾第二百六十八节 逃脱第三百八十五节 还是不是男人第五百零九节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第二百零七节 吾心甚慰第五百七十六节 黑心战术第六百二十九节 汉人至上第九十九节 浅议和谈第五百四十一节 猖狂太甚第六百一十四节 建奴白甲第三百五十节 练兵练将第三百一十节 能做不能说第五百四十七节 先利其器第六十八节 秘议第四百七十一节 男人最怕有心无力第四百五十节 心思各异第一百九十七节 三年之期第五百八十四节 各有打算第五百三十五节 不禁折腾第二百一十一节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十九节 斥候遭遇战第五百一十一节 夺取旅顺第二百六十七节 余孽第六百零二节 洪承畴第四百零八节 这钱来得堂堂正正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第四百四十七节 筵无好筵第四百九十八节 出兵济州岛第三百六十五节 敌迹初现第三百一十一节 心字简单却难懂第二百五十节 悔之晚矣第三百四十二节 入彀矣第四百七十二节 冲突开始第二百九十一节 阴招第六百零六节 来了,就别走第五百二十六节 鳌拜的郁闷第三百九十九节 好戏开场第三百四十节 送礼第二百零三节 宣府防卫第三百七十九节 寒碜天子第五百七十九节 小试牛刀(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万赏!)第六百四十四节 国战无英雄第八十二节 杀俘第四百六十七节 公司和军功第二百八十四节 空话、套话、屁话!第四十六节 情定终生第五百七十五节 擒拿鳌拜第二百四十二节 把事闹大第二百节 大朝会第二百九十二节 临别前夕第三百九十七节 措手不及第一百八十一节 壮哉,天雄军第九十八节 帝王心术第二百五十一节 所获颇丰第四百二十八节 威胁第六百三十二节 改造朝臣第三百九十节 检阅第二百四十七节 招募私兵第二百二十六节 心思难测第五百四十节 关宁之事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第一百八十节 速度制敌第四百五十九节 哪有那么多证据第五百三十二节 得意门生第三百三十三节 赴任第三百六十一节 都不简单第五百二十节 无病呻吟第四百一十三节 大婚第五百九十一节 惨烈第六百四十二节 咸鱼翻身第三百一十六节 佳人风情第三百三十三节 赴任第八十四节 佳人远至第五百九十一节 惨烈第一百一十五节 预备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