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乡,有很多大山。
在大山上,有很多柴和树。
在我们村子后面,也有一座大山。
在大山上面,到处也是密密麻麻的柴叶树。
在密密麻麻的柴和树里面,藏了不少野鸡和野兔,甚至还藏了野猪和麂子。
但这是经过了多年努力才争取到的画面,以前,由于生活水平的落后,很多村民家里要用柴火煮饭做菜,因此,好好的一座大山,就像被剃头匠反反复复剃来剃去似的,除了稀稀疏疏的针叶树,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一片。
乡**拿这种情况很头疼,他们三令五申,不许上山砍柴。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联防队会经常跑到山上来抓人,他们称经常上山砍柴的为‘砍柴队’,对待砍柴队,他们是毫不留情,抓走之后,不仅要拘留,还要罚款。
被抓多了次数,村民们都害怕。
不过,村民们都管乡**的联防队也叫‘阎王队’,每次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就会吓得四处逃散,有的会一边拿着砍柴刀,一边大声相告;“阎王队来啦,阎王队来啦!”
……
小时候,我父母也是‘砍柴队’的成员,而且,他们还是很活跃的成员,因为他们每天会上山砍柴,而砍下山的柴火,要用来煮饭,用来煮猪食。
其实煮饭所需要消耗的柴火还不算多,但煮猪食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柴火了,每次煮熟一锅猪食,起码要烧掉一捆柴。
为了减轻大人们的压力,在当时,放学之后,我们这些小孩经常会背着背篓到山上捡柴,当然,我们不会去砍,毕竟我们年龄都还小,都是小孩子来的,所以,我们往往会用特制的竹扒,去扒散落在地上的针叶。
散落在地上的针叶枯黄而又干燥,基本都是被风吹落下来的,当这些针叶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地面会变得软绵绵的,弹性不比席梦思差。
说真的,这种针叶用来生火效果很不错,燃烧起来噼噼啪啪,火力很猛,所以,深得大人们的青睐。
第一次上山的时候,我才七八岁,当时,爬到山顶之后,我感觉已经离天很近了似的,颇有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
于是,我问大了几岁的勇哥;“山上有没有妖怪?”
勇哥见我问这样的问题,哈哈大笑;“哪里有妖怪啊。”
然后,其他的小伙伴们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但我感觉一点都不好笑,真的,因为,当时的我确确实实以为山顶上有妖怪,我是这么想的;这么高的山顶,怎么会没有妖怪呢?
而且,这座大山的形成,也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已经,有两条龙在天上打架,一条龙是好龙,一条龙是坏龙,它们打着打着,好龙支撑不住了,这时,另外一条好龙忽然飞来参战,于是,坏龙寡不敌众,被两条好龙合力打败,坏龙失败后,从天上掉了下来,然后,就变成了这座大山。
当然,如果是在现在的话,打死我也不会相信这种荒谬的传说,可在小时候,我却是深信不已。
说真的,这座大山寄托了我很多感情,小时候,我除了在山上扒针叶之外,还经常在山上放牛,只不过,这是七八年之后的事情,当时我们已经都有十几岁了,从儿童都成长为一个个少年,放牛的伙伴也有很多,我们在山上打扑克、下象棋、摘山楂、搞野炊,忙得不可开交。
后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大山变得郁郁葱葱,砍柴的人没有了,放牛的伢子也没有了,前几年回家的时候,我想到山上去看一看,结果发现竟然无法上去,因为,曾经那一条条迤逦的小道,都长满了柴草。
柴草多了,野兽也多了,以前山上大肆被捕杀的猫头鹰,也渐渐多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大山变了,村里田野中的那个大水塘也变了。
大水塘叫‘噪水溏’,有三四百米长,二三十米宽,形状呈狭长型,据说以前是一条河道的段落,后来,河道改了,其它的地方被填平了,可这一段,被遗留了下来。
虽然是被遗留下来的一截河道,但噪水塘里的水并不是一潭死水,因为,在噪水塘的顶端,有一个碾米厂,碾米厂前有一条水渠经过,碾米厂的碾米机是用水力发动的,每当碾米的时候,大量的水会倾泻到噪水塘。
除此之外,许多时候,即便没有碾米,那些从河里引到水渠里的河水,也会大量倾泻到噪水塘。
小时候,村里很多人会到噪水塘洗澡,每年一到夏天,大人和小孩都会跑来洗澡,特别是在傍晚的时候,来洗澡的村民特别多。
在小时候,我也会经常跑到噪水塘洗澡,我的水性都是在噪水塘学会的,除了洗澡之外,我们这些孩子,还会在噪水塘摸鱼,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噪水塘的鱼很多,大鱼我们自然是没法在水中抓到,但像鲫鱼、条子鱼、黄刺骨、秋年公、红尾巴、等等这些之类的小鱼,还是能够搞定。
在水里面摸鱼,自然不是随便能够摸到的,这需要一定的技术,你要慢慢摸到它身上,然后突然抓住,我技术一般,所以,每次抓的不多,像他们技术好的,一餐美味随随便便搞定,记得当时,有一个摸鱼高手,他年龄跟我一样大,他只要一下水,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都逃不过他的五指山。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只有一只手,是个残疾人,可他摸鱼的功夫就是有这么厉害,真是奇怪。
小时候不像现在,在那个年代,鱼特别多,你如果想吃鱼,拿着捕鱼工具,在河里捕捞半上午,两三餐美味就到手了,什么鱼啊、虾啊、泥鳅啊、螃蟹啊、沙泥鳅啊、红尾巴鱼啊等等之类的,应有尽有。
如果想吃泥鳅的话,带两个盆子或者桶子,到水沟旁,用泥巴将一段的两头堵好,然后用盆子将里面的水泼干,接下来,泥巴里面的战利品,就等着你去抓了,那个年代,泥鳅和黄鳝不仅多,而且也够大,拇指粗壮的泥鳅有很多,不想现在,野生的泥鳅和黄鳝又少又小。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每年一到春天,在田野捕鲫鱼的人特别多,都是我们这些小孩,大人很少,那时,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鲫鱼,春天的鲫鱼,又大又甜。我在当时抓鲫鱼,什么工具都不带,就带一个薄膜袋子装战利品就行了,每次抓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一顿菜还是没问题的。
还有,在那个年代,每年夏天一发洪水,大人们也会争先恐后的跑去河边捕鱼,捕鱼的工具多种多样,发洪水的时候,大鱼小鱼都跑出来了,有的能捕大半桶,像那些几斤重的草鱼鲶鱼鲤鱼都可以捕到。
其实每当回味小时候,感觉真的很美好,那个年代生活水平虽然不高,一年难得吃几顿猪牛鸡肉,可鱼和泥鳅以及青蛙田螺之类的美味却经常能够吃到。
而现在,在电鱼机和农药的威力之下,野生的鱼类,越来越难吃到了,比如说在以前,随便一条水沟都是鱼和泥鳅,但现在,什么都没有。
而每年发洪水,能捕到大量的鱼,可现在,连虾子也很少见了。
……
除了鱼和泥鳅之外,那个遥远的年代,青蛙也特别多。
抓青蛙的方式主要是两种,在钓棍的绳子上套一个诱饵,将它们钓上来,或者是晚上用手电筒抓它们。
青蛙肉堪称是极品,可以爆炒,可以腊干。
不论是爆炒还是腊干,都是一道令人馋涎欲滴的美味。
回想当年,再看现在,田野和水塘的青蛙都已经很少了。
当然,大家也不敢捕捉它们了,至少不敢像以前那明目张胆的捕捉,因为,青蛙已经成了保护动物,**禁止滥捕滥杀。
……
外面的喧哗声小了很多,本来还想再多写些小时候的回忆出来,可是夜已深,白天又太忙,精神极度疲惫,所以,就暂且写到这里了。
晚安!
2017年10月29号晚上22点过6分,东莞长安夏岗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