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三)



在惨白的月光照射下,这座孤零零的屋子显的阴气森森,众黑衣人一言不发,不敢多耽,快步离开,后面那队人马在远处望着,等到众黑衣人消失不见后,他们立即奔了过来,围成一个大圈子,紧紧守在这间屋子周围。

这些人配合的如此巧妙,显然早有预谋,只是他们究竟是谁?胆敢在太上皇头上动土?

次日早朝,群臣见朱祁钰高高坐在皇位上,不见太上皇的踪影,群臣暗暗惊异,但谁也不敢说破此事。

朱祁钰瞧见群臣的脸色,知道他们心中所想,笑道:“众位爱卿,你们不必担心,太上皇刚刚回来,此时困顿不堪,早朝就不必惊扰太上皇了,让他好好歇息几日,有朕在此,你们还有什么放心不下吗?”

群臣见状,不敢多说什么,纷纷附和朱祁钰,脸上的神色渐渐隐去,开始上奏政事,于谦在一旁心神不定地听着,一一提出应对之策,朱祁钰皮笑肉不笑地望着众臣,稍加批示就准奏了,群臣启奏完毕,朱祁钰宣布早朝结束,命他们各自散去,同时秘密派人到各个大臣府上,传达自己的旨意。

原来昨晚的黑衣人竟是当今皇上朱祁钰派出的锦衣卫!他生怕太上皇回来抢皇位,早就在暗中准备应对之策:他一面派人去迎接太上皇;一面命锦衣卫和御林军暗中准备昨晚之事。

在太上皇回来的第一天晚上,朱祁钰为免夜长梦多,立即将他软禁起来,与外界隔绝一切联系,同时派出大批锦衣卫,暗中监视太上皇;后面的人马是御林军,他们奉旨守护在那座大屋子周围;朱祁钰派专人伺候太上皇的饮食起居,所有的饮食、衣物都从一个小洞中递进去,同时严令禁止任何无关人员靠近那间屋子,一旦有人靠近,立即格杀勿论!

这样一来,太上皇朱祁镇有名无实了,在明朝皇宫中,他过着又惊又怕的生活,远远比不上在瓦剌衣食无忧的日子,自然更不能和他做皇帝时相提并论了。

朱祁钰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的,此事能瞒得了一时,但瞒不了一世,他派人到各个大臣府上,讲明不许众臣插手皇位之事,以免惹祸上身。

于谦听到皇上派来的人传达旨意,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见二皇为皇位虽有争执,但并没因此大生内乱,朝廷就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老百姓也没有动静,汉人的江山还像以前那样稳固,他也只得按照朱祁钰的意思,不敢深究下去。

朱祁钰虽是堂堂的汉人天子,但这样的手段,实在有些江湖上下三滥的调儿,群臣暗暗齿冷,但皇上明着劝诫众臣,暗中威胁之心,明眼人一见便知。

此时群臣以于谦为首,他们见于谦闭口不提此事,自然乐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此事深埋在心底,尽管谁都知道太上皇“失踪”的内幕,但没有一个人敢说出半个字,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大明朝廷真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朱祁钰内心有愧,着意重用于谦,他屡次提出给于谦加官进爵,但于谦坚决不受,朱祁钰无奈,只得作罢,但他对于谦却更加信任,给于谦更大的权力,让于谦全权处理大明政事。

石亨想到自己违反了大明军法,是于谦向朱祁镇求情,因此得到了朱祁镇的宽恕,自己才免除一死,而且也是于谦的举荐,皇上才允许自己跟于谦一起守卫德胜门,德胜门一战,明朝大获全胜,自己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但皇上按照于谦的心意,封自己为右都督,更因此得到了世袭侯爵的权力,此后才有在大同击败瓦剌军,皇上进封自己为武清伯,可以说自己能有今天,全靠于谦的慧眼赏识和大力栽培。

石亨见于冕回到京师,想要报答于谦的知遇之恩,于是他向皇上举荐于冕,请于冕出仕做官。

朱祁钰正为没有合适的理由给于谦封赏发愁呢,听到石亨的启奏,二人一拍即合,朱祁钰立即宣见于谦,跟他讲明此事,于谦听明白后,坚决不允:“启禀皇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在朝廷上,臣子应当为国家大事着想,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做臣子的,万万不可存有私心,误了国家大事。皇上的恩典,臣永远铭记在心中;武清伯的好意,臣心领就是了……”说到这里,于谦顿了顿,满脸诚恳地望着朱祁钰。

朱祁钰的好意又被拒绝了,心中有些不悦,冷冷地道:“这样也好。”

于谦见皇上心存芥蒂,鼓起勇气,续道:“皇上,武清伯身为国家大将,没有听说过他举荐过一位德高望重的隐士,没有提拔过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如今仅是为了报答微臣,举荐臣的儿子,这能让天下的老百姓信服吗?臣对于官职,一向极力杜绝侥幸,如今大明虽然还需要更多能带兵打仗的将军、能治理国家的人才,但臣绝不敢让犬子滥领功劳!”

朱祁钰听他口气坚决,不好勉强,只得冷哼了一声,悻悻作罢。

不久,于谦对皇上说的话传到石亨耳中,石亨听到于谦这样说他,又愧又恨,盛怒之下,竟想以怨报德,渐渐对于谦怀恨在心。

于冕听到父亲对皇上说的话,不怒反喜,笑着对于谦道:“父亲,你怎知我不肯做官?”

于谦笑骂道:“你是我儿子,你的心思为父还不清楚?以你的本事,当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个状元易如反掌,可是你偏偏没有考上,为父暗暗生疑,后来见到你的卷子,我就什么都明白了,你想无拘无束,为父就顺了你的心意,送你到武当山拜师学艺,免得你在朝廷做官,沾染尔虞我诈的歪风邪气!”

于冕笑道:“我有这样善解人意的好父亲,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儿子了,父亲当大官,勤政爱民,为天下的老百姓辛苦操劳;我学武习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样的为老百姓做好事,这就叫殊途同归啊!”于谦听了哈哈大笑,一时父子二人其乐融融。

时光如流水,转眼之间,朱祁钰当皇帝已经八年了。

这几年,于谦处理政事操劳过度,身体渐渐虚弱,可是他依然铁骨铮铮,严厉处置官场上的腐败现象,绝不姑息,毫不手软!于谦想到自己能替皇上分忧解难,能为天下的老百姓做一点事情,他就心满意足了,他依然尽心尽力地辅佐朱祁钰,大明朝政清平,到处都是一副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

石亨官居高位,渐渐滋生了自高自大的情绪,加上大权在握,常常为非作歹,于谦虽知他军功显赫,可是仍像对平常人一样,每次都不留情面,狠狠地批评石亨,这样一来,石亨对于谦的恨意日渐加深,总想找机会,伺机报复于谦,但现在皇上罩着于谦,他也无可奈何,只得阳奉阴违,见到于谦就老实点,不见于谦不流泪,照样我行我素。

这一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季,阳光射在大地上,没有一丝燥热,地上的人忙忙碌碌:农夫为生计辛苦劳作;小贩大声吆喝叫卖;大明京师郊外另有一番景象。只见一群太监抬着一顶轿子快步前行,轿中之人乃是当今大明皇帝朱祁钰,此时他带着文武百官,到郊外祭祀大明祖先,盼望天佑大明,国运昌盛。

过了一盏茶时分,朱祁钰的轿子缓缓落停,早有人打开轿帘,迎出皇上,蓦地,朱祁钰浑身一颤,险些摔倒,一旁早有太监伸手扶住,朱祁钰舒了口气,抬头望了望祖宗的牌位,勉强走下轿子,往前行去,众太监见皇上行走不稳,只得硬着头皮,扶着皇上缓缓前行。

此时祭祀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朱祁钰不能马上宣召御医,此时自己走路实在有心无力,见众太监扶着自己,虽然心下不悦,但也不多说什么,慢慢走向一旁早已备好的龙椅。

原来这几年朱祁钰把政事全交给于谦操办,自己纵情声色,一味享乐,加上身体本就虚弱,这样一来,他渐渐支撑不住,过了七八年,现在百病丛生,今日虽阳光明媚,他却浑身虚弱无力,不停地颤抖,实在病的不轻。

朱祁钰缓缓走到龙椅旁,众太监心中的石头总算快要落地了,屏住的呼吸也慢慢放松,不约而同地缓缓舒了一口长气,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一向喜欢争强好胜,此时皇上要自己坐到椅子上,不能让扶着帮忙,免得皇上在群臣面前显示病态,众太监一样的心思,又不约而同地松开了扶着皇帝的手。

不料朱祁钰实在太过虚弱,众太监刚刚松手,他猝不及防,一屁股跌坐在龙椅中,朱祁钰登时大怒,抬起头来,狠狠瞪了众太监一眼,强行克制自己,一言不发,随后转过身来,望着群臣,想要看群臣的反应,只见众臣规规矩矩地跪在地上,一动不动,但朱祁钰察觉到有人脸现惊异之色,看来有人已经看到了刚才的那一幕,朱祁钰怒火更旺,暗暗咒骂众太监,心想:“待会就拿你们做祭品,将你们杀个干干净净,一泄朕心头之恨!”想到这里,他又狠狠地瞪了众太监一眼。

于谦常常跟在皇上身边,知道皇上现在身体极差,所以他尽量包办一切,不让这个皇帝受一点劳累,但现在祭祀祖先,大明皇帝必须亲自出面,朱祁钰推脱不得,只好勉强参加。

于谦也看到刚才的那一幕了,但现在祭祀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误了时辰,一年的好运气也耽误了,那样麻烦就大了。

在皇上祭祀祖先时,御医一律回避,这是大明朝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因为那些死去的皇亲国戚多半正值中年,而且大多死于疾病,因此有些皇族捕风捉影,以为御医治不好皇上的命,皇上死后再来瞧皇上的灵位,对皇族这样不敬,会冒犯天威,遭到天谴的,御医们不敢惹是生非,害怕死去的皇上会化为鬼魂,前来找自己索命,他们远远地躲着皇族举行的一切祭祀大典。

想到这里,于谦暗暗叹了口气,一脸无奈地望着皇上,只盼他撑过这个祭祀大典,到时再找来最好的御医,好好诊治皇上的疾病。

朱祁钰察言观色,知道于谦清楚自己的病情,他想转移于谦的注意力,勉强笑道:“于卿,祭祀大典怎还不开始?就有你宣布开始吧。”

于谦满脸痛惜之色,颤声应道:“微臣接旨,谢主隆恩!”他缓缓站起身来,

转身面向群臣,朗声说道:“大明景泰八年春季祭祀大典现在开始!”

朱祁钰淡淡一笑,缓缓站起身来,想去亲自祭拜祖先,但刚一起身,就感到头重脚轻,眼前金花乱闪,无奈之下,只得坐回椅子中,他心念电转,知道现在身体受限,自己已不能亲自祭拜祖先,必须立即找人,替代自己完成祭祀大典。

第一个跃入朱祁钰脑海的自然是于谦,可是不知是何原因,他竟然有些害怕于谦,倒不是怕于谦谋权篡位,可是于谦大公无私,对所有违法乱纪之人都严加管教,自己贵为皇上,于谦不敢当面说自己,可是他每次见到自己纵情享乐,脸上不悦之色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刚才让于谦宣布祭祀大典开始,现在不能再让他替自己祭祀了。

第二个跃入朱祁钰脑海的便是石亨,近年来石亨大权在握,势力发展很快,最近又把他侄儿石彪召到自己府上,将来有人心怀鬼胎,想要跟自己抢皇位,石亨必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想到此处,朱祁钰深深吸了口气,对石亨叫道:“石亨,你过来,朕命你代朕祭祀先祖!”

石亨听了一怔,没想到皇上不用于谦而用自己代为祭祀,这太出人意料了,一时还当自己听错了,有些惊疑不定,抬起头来,望见皇上不怒自威的面容,他不敢多想,颤声应道:“微臣领旨,谢主隆恩。”立即站起身来,快步上前,代替朱祁钰祭祀。

于谦也心神大震,万万想不到皇上刚还重用自己,转眼之间,就把自己抛到一边,虽然他胸怀坦荡,极其厌恶献媚争宠,可是在朝廷为官多年,他知道要想得到皇上的重用,必定有很重要的原因,如果皇上故意不用,那也另有原因,现在情势摆明了,皇上不给自己留脸面,故意跟自己为难,于谦微一转念,不敢多想,也不想深究下去,只要自己行得正,立得稳,皇上纵然怪罪自己,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定了定神,仍是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

朱祁钰正想趁机察看于谦的脸色,但此时于谦跪在地上,脸孔朝下,他高高地坐在龙椅上,哪能看清于谦的脸色?朱祁钰暗暗叹了口气,一言不发,丢下于谦,转过身来,看着石亨祭祀大明祖先,要上祭品时,朱祁钰忽然意味深长地道:“于卿,不知活人可不可以做祭品?”

于谦听皇上话里有话,一时不明白皇上想用谁做祭品,老老实实地答道:“回皇上,按照大明朝祭祀的规矩,虽然活人可以做祭品,但是……”

朱祁钰立即截住话头:“好了,于卿,你不用多说了。”他正眼不看于谦一眼,对石亨叫道:“石亨,朕命你将这些人全当作祭品,祭祀朕的先祖!”说着眉毛一抬,望着刚才扶他的一群太监,重重哼了一声,回过头来,冷冷地望着石亨。

石亨大声应道:“微臣领旨!”说完,大步上前,向众太监走了过来。

于谦跪在地上,脸面向下,没看见皇上刚才的面部表情,自然不知道皇上说的“这些人”究竟是何人,听到上边的动静,于谦按捺不住,抬头望了一眼,只见石亨面无表情地走向众太监,众太监早吓傻了,纷纷跪在地上,鸡啄米般不住向皇上磕头,口齿不清地叫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石亨一言不发,双目射出冰冷的光,继续走向众太监。

朱祁钰回过头来,冷冷地望着群臣,看见于谦抬头,心中有些害怕,但他强自镇定,冷冷地望着于谦,群臣自然不敢言语,一时间,祭祀场上除了众太监的哀求声,竟无人敢说半句话!

于谦再也忍耐不住,大声道:“启禀皇上,皇上还请三思而后行啊,这些人不干不净,不能作为祭品祭祀大明先祖,以免玷污了大明列祖列宗啊!”

朱祁钰知道于谦定会阻拦,听于谦这么说话,心中怒火越来越旺,厉声喝道:“那好,朕就不用他们做祭品!于谦,今日朕就要用活人做祭品,你快去给朕找几个活人来!”

于谦一向爱民如子,要他亲自把老百姓送给皇上做祭品,登时于谦心如刀割,忽的咬了咬牙,大声道:“皇上,祭祀大典正在进行,此时再去找祭品,恐怕会耽误时辰,皇上定要用活人做祭品,臣不能替皇上找来,甘愿受罚,不如把臣当祭品祭祀大明先祖吧。”于谦知道皇上正在气头上,不敢看皇上现在的样子,立即低下头去。

群臣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于谦会这么做:他在朝廷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竟心甘情愿地当祭品,万一皇上真的按他说的做,于谦死得糊里糊涂的,岂不白活了一场?,群臣心中暗暗嘀咕,脸上惊愕之情溢于言表,但皇上龙颜大怒,谁也不敢替于谦说半句话。

朱祁镇见于谦屡次阻拦自己,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就想拿于谦做活人祭品,可是转眼间,他看到群臣的脸色,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此时杀了于谦倒不打紧,可是朕再到哪里去找一个像他这样的能臣?他替朕操劳国事,帮朕分忧解愁,如此看来,留着他远比杀了他划算,算了,朕就放他一马,不跟他计较了。

(本章完)

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一 )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三)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三)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一)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一)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七)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三)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六)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一)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二)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二)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五)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二)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二)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三)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一 )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三)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二)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二)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五)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五)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四)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二)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五)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五)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二)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五)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三)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三)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四)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六)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五)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五)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三)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六)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二)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六)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六)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四)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二)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三)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六)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一 )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五)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三)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六)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六)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二)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二)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一)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三)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一)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三)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六)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四)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二)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二)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七)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二)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一)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三)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三)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一)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二)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六)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四)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三)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三)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三)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三)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六)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六)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五)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一)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六)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三)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七)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五)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四)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一)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五)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一)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六)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七)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一)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五)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二)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三)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四)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一 )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一 )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二)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一)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五)第六章 廿年风云化水流(三)第二章 土木惨败国蒙羞(六)第五章 夺门恩怨乱未休(二)第三章 京师忠臣驱鞑虏(二)第四章 贤相辅国多事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