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言行遵礼守法无过无恶守其宗庙
经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解释章题简析经文
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地位次于诸侯。诸侯在其国由世子世袭,诸侯的众子则封为卿大夫。卿大夫自己的封邑由嫡长子世袭,卿大夫的众子则被封为士。卿大夫接受国君封给的都邑,世袭对都邑的统治权,服从君命,对国君有定期纳贡赋和服役的义务。
本章从服饰、言语、行为、德行等方面具体讲述卿大夫如何行孝。
一、服饰身表等差有礼
经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御注》解释“服”,就是服装,所谓身之表也。人的外表、服饰给人第一印象,它代表一个人一定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古代,服装还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所以都很有讲究。
《御注》:“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礼法,不敢僣(音贴)上偪下。”先王制的五服,是五种人穿的不同服装,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卿和大夫,这是两个阶层)、还有士。这五服各有等级差别,作为卿大夫,他们要遵守礼法,服装不可以乱穿。比如说,卿或大夫穿了天子的服装,那就是冒犯天子;也不能穿诸侯的服装,那就是冒犯了国君;他们只能穿自己卿和大夫的服装。“不敢僣上偪下”,“僣上”,就是冒犯长上,如果穿了下面阶层的服装,就逼迫到下面(不知道穿什么了)。所以古人很有讲究,都会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来穿着服装,特别是上朝,互相之间不认识,就看你身上的服装辨别尊卑,位卑的人要主动向位尊的人行礼。上朝的服装叫章服,章是什么?表现出你的身份地??,一看到服装上面的花纹,他就知道你是属于什么地位,便于互相之间行礼,所以五服很有科学性。
二、言语行为不敢违礼
经文:【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御注》:“若言非法,行非德,则亏孝道,故不敢也。”所谓“法言”是礼法之言,祖宗定下的规矩,礼和法都要遵守。“德”指道德之行,是讲人要遵守道德,行为不可以违反道德。“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卿大夫,是天子或诸侯的大臣,是我们现在讲的各级领导、公务员,他们都要为国家服务,所以要遵守礼法,遵守道德。如果“言非法”,即他讲出非法、不符合礼法的语言;他的行,不符合道德,这就亏损了孝道,严重的可能会遭到国家法律的制裁。
一个孝子,他知道要保全家业,要对得起父母,不可以让父母蒙羞,如《弟子规》云:“德有伤,贻亲羞。”所以他不会干出那些非法非德之事,因为他有孝心,孝心是对父母对家族负责任的心。人如果有责任感,他处处都懂得谨慎,不会为所欲为,“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三、守法遵道无怨无恶
经文:【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御注》:“言必守法,行必遵道。”所以有孝心的人,讲话都必定守着礼法,行为也会遵循着道德。言行皆遵法道,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遵循礼法、道德的标准,而礼法道德都有定规,老老实实的遵法依道而言行,自己就没什么可选择的了,所以“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是讲真正能够依照着礼法、遵循着道德去言语,就不会有口过了。口过就是言语上的过失,句句都符合礼法,谨慎自己的言语,就不会有这种口过了。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言语上不谨慎,还会招致灾祸,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如果能够句句都遵循礼法、道德,自无怨恶。一个人真正品行端正,遵循道德行事,人人都会敬重他,就不会产生怨恶、厌恶。“怨”就是怨恨,“恶”就是厌恶。因为他有道德,所以他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爱戴。道德就是人性本善,是每个人本性中都具备的道德,这叫性德,叫本善。每一个人本有的性德,不只是属于他个人,比如,虽然我们现在可能行不出来高尚道德,但是看到有人行出来,我们会肃然起敬,因为他所做的,符合自己的性德,符合自己的本善。所以当然我们会敬重他,而不会有怨恨和厌恶。
四、三者皆备守其宗庙
经文:【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御注》讲三者为“服、言、行也”,如经文所言的“法服”,“法言”和“德行”,三者都能够谨慎的去守护,去遵循,就能够守其宗庙。
按照儒家的礼,卿大夫立三庙以奉先祖。卿大夫他们会立宗庙,所谓三庙来祭祀供奉自己先祖的牌位,所以要“守其宗庙”,自己必定要谨慎的行事,家道不会衰亡。“言能备此三者”(这三者是服、言、行),“则能长守宗庙之祀”,就能够长久的祭祀祖先了。如果违反了礼法,被国家惩处了,导致家破人亡,可能被杀头,甚至会灭九族,家中的宗庙被破坏了,没有人祭祀了。所以能保全家中的宗庙,这就是“卿大夫之孝”。
邢昺《正义》:“言大夫委质事君,学以从政,立朝则接对宾客,出聘则将命他邦。”这是为官事君要尽忠,在朝廷从政,接待宾客,出外统兵打仗,保卫家园。“服饰、言、行,须遵礼典”。这讲的三者都要遵循着礼法,遵循国家法律,遵循道德。“非先王礼法之衣服,则不敢服之于身”,这是按照礼法来穿着服装。“非先王礼法之言辞,则不敢道之于口”,所以出言都很谨慎。“非先王道德之景行,亦不敢行之于身”,先王的道德,我们要学习、要效法,不是这种道德景行,我们不要去做,“景行”是美好的品行。
“就此三事之中”,是讲服装、言语和德行,服、言、行三事。“言行尤须重慎”,虽然说了三事,可是最重要的还是讲言、行这两桩事,更需要重视和谨慎。“是故非礼法则不言,非道德则不行”,不是礼法的这些语言都不说,跟道德不相应的行为不做。“所以口无可择之言,身无可择之行”,即“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行没有什么选择,统统按礼法道德行事,使“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这就能达到所言天下无人指责,所行天下人心服无怨。所以“服饰,言,行三者无亏然后乃能守其先祖之宗庙,盖是卿大夫之行孝也”。卿大夫之行孝,服饰、言、行三者是纲领,都不亏欠礼法道德,自然家道就能长久保持,也能保其宗庙,此谓卿大夫行孝。
五、夙夜恭谨敬事君上
最后,本章引用了《诗经》:“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此卿大夫,为天子的卿大夫,而非诸侯的卿大夫;“夙”就是早;“夙夜”就是早晚。早晚都不懈怠,“以事一人”,为一人服务,这“一人”是指天子。
卿大夫忠于自己的职守,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就能够保全家业,守其宗庙。天子的卿大夫如此,诸侯的卿大夫同样要在服、言、行三方面,谨慎行事。
依循古论解析章句
一、谨慎不敢遵循道统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是讲不是先王所规定的服饰,不敢乱着。因为古代的服饰,都代表着身份。如果穿着服饰不合身份,这就有犯上逼下之嫌。
还有,言语要谨慎,“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所道的、所说的都是古圣先王的教诲,他们的言语,正如夫子“述而不作”。言语、文章,都没有自己的意思,都没有创新,全都是转述古圣先王,转述老祖宗的教诲。我们在此讲习《孝经》,也像孔老夫子那样“述而不作”,“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都是转述老祖宗的教诲,用现代的话表达出来,让现代人能够听得懂古圣先贤的意思,绝不敢添加任何自己的意思。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古圣先王的崇高德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效法其谨慎、崇高的德行,并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在“服、言、行”三个方面都非常的谨慎,这样才能做到“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才能达到“守其宗庙”,即能守住祭祀先祖的宗庙。“宗庙”,在现代,可以引申为道统。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年轻人,要有传承先贤的心,要立志把老祖宗优秀的文化(道统)发扬光大。这就是古人说的“为往圣继绝学”,这种绝学可以帮助天下万世开太平。这样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守其宗庙”。
我们的心量要扩大,不仅是守着自己的小家,更要把天下作为自己的家,守住祖宗先贤的教诲、道统,这就是所谓的卿大夫之行孝。卿大夫的行孝,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只要能够做到“服、言、行”三者无亏,就能够守住老祖宗的道统,做现在的圣贤人,也就是行卿大夫之大孝。
邢昺《孝经正义》的一些解释,很值得我们学习。这段讲到唐玄宗注解经文时所说的话:“言卿大夫遵守礼法,不敢僣上偪下者。”是说卿大夫遵守礼法,不能够犯上,也不可以逼迫下属。
邢昺注释:“僣上,谓服饰过制,僣拟于上也。”就是在穿着服装上面,古人都有讲究的,必须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弟子规》所讲的“上循分,下称家”。如果服饰过分,你低于这种地位,却穿了这种地位的服装,那就叫作“僣上”,就是欺上的意思。“偪下,谓服饰俭固,偪迫于下也。”不可以穿高于自己身份的服装,当然,也不可以穿得太过简陋,低于自己的身份,这样会令下属无所适从,等于是逼迫到了下属。所以古人的服饰是很有讲究的。
现代人对服饰讲究得没有古代严格。可以引申为,我们的穿着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可以太过奢华,超过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财富允许的范围;也不可以穿得太过简陋,会给人一种不够庄敬的感觉。现在有些女同胞,穿着简陋到露得太多,这样就容易引人邪思,使人对她不恭敬,也等于把自己的身份降格了。所以穿着服饰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而且以端庄、整洁为美,不可以标新立异,更不可以穿着诱人邪思的服装。这是我们用现代的意思去体会。
邢昺《正义》:“卿大夫言必守法,行必遵德,服饰须合礼度,无宜僣偪。”这是讲到卿大夫要守法,遵循道德,服饰要符合身份礼度。
二、服饰守分古礼今用
一般人看人都是先看服装,因为表面的服装给人第一印象,服装穿得得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好。
服装符合礼度,就要根据时间、场合、人事物的不同而适当调整。譬如说,到写字楼上班,就要穿的像一个文员、一个公司的职员。在公司里的位置不同,穿着也应该稍微注意。如果是作为一个高层的经理,那么穿的应该比较正式,因为在工作中会有社交的机会和场合。如果平时不注意服装,我们给人的印象会不佳。当今着装虽然没有像古人那样的严格要求,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我们要懂得古礼的精神,要把礼古为今用。
“僣偪”,就是不可以给??犯上或者逼迫下属的这种印象。
三、颜子问仁克己复礼
邢昺《正义》:“法言,谓礼法之言‘者,此则《论语》云:’非礼勿言‘是也。云:’德行,谓道德之行‘者,即《论语》云:’志于道,据于德‘是也。’若言非法,行非德‘者,’则亏孝道,故不敢也者,释所以不敢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