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大起义
元朝自从建立以来,各种矛盾就错综复杂,后期更为严重,经过多年积累,终于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在元惠宗时期,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烽火越烧越旺,遍及大江南北。
其实,自从元朝灭掉南宋以来,各式各样的反抗和起义就持续不断,尤其是在南方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反抗更为激烈。当时元朝属于新兴力量,正在上升期,蒙古铁骑所向无敌,所以这些反抗和起义先后都被镇压下去了。
公开的反抗活动被镇压了,但暗地里的反元活动却始终不断。白莲教、明教、弥勒教等民间宗教十分活跃,许多人以宗教为掩护,制造舆论,积蓄力量,扩大势力,等待时机。到了元朝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积累和元朝统治者的腐败衰落,各种反抗和起义再度兴起。
公元1325年,河南息州发生了赵丑厮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赵丑厮以弥勒教为号召,提出“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动员民众起来反抗元朝统治。起义规模不大,很快就被平息了。
公元1337年,广东发生起义,起义军以“定光佛出世”号召民众,聚众造反,占领增城,并建立了大金国。起义历时七个月,最终被元朝镇压。
公元1338年,彭莹玉、周子旺在江西袁州起义。彭莹玉是红巾军早期领袖之一,一生致力于反元,起义后形成较大规模,建立了大周国。后来,彭莹玉与徐寿辉一起,又组织了更大规模的起义。彭莹玉后来不幸牺牲。
这个时候,正是伯颜专权时期。伯颜残暴专横,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压迫汉人,甚至主张把李、赵、张、王、刘五姓汉人全部杀绝,激起各地民众反抗,起义风起云涌,南方地区最为活跃。
北方地区也不甘落后,北方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通过多年的宗教活动,暗中聚集了很大的力量。公元1351年,韩山童利用元朝修治黄河、民夫不堪重负的机会,公开打出反元旗帜,恢复宋朝,规模最大的红巾军起义全面爆发了。
北方爆发了红巾军起义,反过来给南方以巨大鼓舞,南方的许多起义军也打着红巾军的旗号,与北方红巾军遥相呼应,声势浩大,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
南方的红巾军,是由徐寿辉、彭莹玉组织发动的。徐寿辉很有政治头脑,他根据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状况,响亮地提出了“摧富益民”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拥护,很快发展到百万之众,先后攻占湖北、湖南、江西等大片地区,建国称帝。
在红巾军起义的同时,不属于红巾军的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各地,最出名的是浙江方国珍起义和江苏张士诚起义。方国珍和张士诚都是盐贩出身,因不堪忍受官府欺压,被迫聚众起义。方国珍转战于浙东一带,给元朝统治以沉重打击。张士诚则率军攻占高邮、通州、常熟、苏州等地,建立了大周国,定都苏州。
红巾军分为南北两支,并没有隶属关系,但他们目标一致,互相声援,因而声势浩大,天下闻名。红巾军坚持斗争十几年,大小战斗数百次,对推翻元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红巾军的队伍里,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寒,当过乞丐和和尚,后来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因作战勇敢受到赏识,很快成为郭子兴的得力部将。朱元璋利用红巾军的旗号,发展个人势力,最终形成了一支很强的武装力量。
朱元璋胸有谋略,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策略,同时广招人才,一批谋士武将聚集在他的周围。朱元璋后来灭掉其他起义军,统一江南,然后出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元末农民大起义遍及全国各地,各族民众有数百万人参加,范围之广、人数之众,声势之浩大,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元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宗教背景,尤其在早期的联络、组织、号召和发动过程中,宗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