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威震天下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红巾军是最重要的反元力量。韩元童、刘福通树起反元大旗以后,安徽定远的郭子兴、萧县的芝麻李、荆樊的孟海马、蕲州的徐寿辉等人纷纷响应,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起义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各地。不过,各支红巾军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和统一组织,而是相互独立,各自为战。
当时,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是力量最强的一支。这支起义军,主要由北方白莲教教徒和治河民夫所组成,都是青壮年,而且组织严密,纪律性较强,他们深受官府欺压,对元朝怀有很深的仇恨,因而战斗力十分强悍。
刘福通率军攻占颍州、牛皋以后,开仓赈民,受到百姓热烈拥护,队伍迅速扩大到数十万人。刘福通率军横扫河南地区,连续攻占罗山、叶县、汝南、光州、信阳等地,连战连捷,声威大振。
面对声势浩大的红巾军,地方官府根本不是对手,地方官员多数逃窜,跑得慢的就被杀掉。朝廷大惊,急忙派三十万元军前去镇压。红巾军毫不畏惧,与元军展开大战,经过浴血奋战,红巾军打败了元军,斩杀了元朝大将,但自身也遭受了很大损失。
趁红巾军疲惫之机,地方汉人武装李思齐勾结元军,从背后偷袭起义军。红巾军正在全力对付元军,没有提防背后,吃了败仗,只得向东进入安徽境内。
李思齐是河南罗山人,汉族,属于地主豪强。在元末大乱的时候,李思齐也拉起了一支队伍,但他不是起义反元,而是帮助元朝镇压起义军,以便借机升官。战后,李思齐被元朝任命为罗山县尹,不久升为汝宁知府。李思齐更加卖力,率部与起义军征战河南、陕西一带,最后如愿以偿,当上了朝廷高官。
在元末大起义中,凡参加起义者,几乎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农民,而汉人中的地主豪强,很多都是帮助元朝镇压起义军。所以,元末农民起义并不是单纯的民族矛盾,最主要的还是阶级矛盾,或者说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红巾军在安徽和江苏境内获得很大发展,攻占了很多地方,开封以南的邓、许、嵩、洛以及安丰、亳州等地,都被红巾军占领。红巾军多次打败元军,势力大盛。
公元1355年2月,刘福通在亳州恢复了大宋国号,改元“龙凤”,建都亳州。刘福通扶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当上皇帝,韩林儿号称小明王。
红巾军建立政权以后,开始三路出兵北伐,意图推翻元朝统治。西路军直趋关中,企图占领关中富庶之地;中路军攻击山西、河北一带,向北直捣元上都;东路军从山东北上,直接攻打元朝都城大都。
在三路北伐大军出发以后,刘福通亲自领兵北上,一举攻占了开封,将都城迁往开封。此时,红巾军势力东至齐鲁,西出潼关,南到闽广,北抵幽燕,威震天下,达到了鼎盛时期。
红巾军的西路军,由李喜喜等人率领,攻破潼关,占领了陕州、商州等地。元朝不愿意丢掉关中这个战略要地,派来大批援兵,并且命李思齐率汉人武装前去支援。李思齐的汉人武装十分凶悍,与元军联合,在凤翔与红巾军展开决战。结果红巾军战败,李喜喜等人只好南下进入巴蜀地区,西路军失利了。
红巾军的中路军,越过太行山,攻破上党,向北进军。不料,元朝已有防备,在闻喜一带设下埋伏。中路军遭到元军伏击,损失惨重。但中路军并不气馁,继续顽强北上,最后攻占上都,烧毁了蒙元宫阙,然后转战于辽东一带。不过,中路军经过长途跋涉,连续作战,势力已衰,对元朝构不成大的威胁了。
红巾军的东路军,由毛贵率领,从山东直攻大都。东路军一路扫荡元军,抵达柳林,离大都不过百余里了。元朝皇帝惊恐万分,急令各路元军增援。在这关键时刻,毛贵被当地汉人武装赵均用所杀,东路军溃散了。
刘福通组织三路大军北伐,但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和统一协调,兵力分散,各自为战,又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致使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几年鏖战之中,红巾军主力遭受重大损失,形势开始发生了逆转。
元朝朝廷看出刘福通是最大的威胁,集中全力对付他。元军调集重兵,将开封团团包围。这个时候,刘福通派出的三路北伐大军或者已经失利,或者远在其他地区,无法回援,开封处于危险之中。
公元1359年8月,开封在坚守数月之后,终因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被元军攻破城池。刘福通和韩林儿率军突围而出,南逃江苏安丰。
刘福通在安丰休整,招集旧部,逐渐又聚集了一些势力,但已经由盛转衰了。趁刘福通的红巾军与元军鏖战之机,其他地方的红巾军势力兴起,其中,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逐渐强盛。
与此同时,一些不属于红巾军的起义队伍,也遍布全国各地。江苏人张士诚趁乱拉起了一支武装,势力不断扩大。不过,张士诚后来投降了元朝,反过来与红巾军为敌。
公元1363年,张士诚突然派兵攻打安丰,刘福通势力尚未恢复,又猝不及防,打了败伤,刘福通不幸阵亡。朱元璋率领他的红巾军支援安丰,将韩林儿救出,把他安置在滁州。
后来,朱元璋扫平群雄,在称帝前夕,派人用船接韩林儿去南京,途中船只沉没,韩林儿溺亡。至此,刘福通的红巾军消亡了。
刘福通的红巾军坚持斗争十几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消灭了大量元军,给元朝统治者造成致命打击,对推翻元朝起了关键性作用,其功绩永载史册。
北方的红巾军失败了,但南方的红巾军依然活跃,继续从事着反元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