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第一,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手段。要深化政府间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交流渠道,整合交流平台。要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鼓励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鼓励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创新交流方式,通过教育培训、语言推广、学术交流、研究资助、文体活动、观光考察等,构建交流网络,提高交流效果。
第二,进一步改进对外宣传。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理顺内宣和外宣体制,加快构建大外宣格局,更加深入地宣传我政策主张,更加有效地影响国际舆论,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为我国改革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改进对外宣传,必须适应国外受众需求的变化,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贴近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贴近世界各国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把握规律、讲究艺术,以现代化和国际通用手段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不断增强对外宣传的实际效果。
第三,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培育我国文化优势,维护我国文化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贸易和投资形式推动文化走出去,更可持续、效果更好。要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其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进行战略投资,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进入海外主流社会。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规律的营销方式,加强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充分考虑各国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审美标准,贴近国外受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国气派的文化精品。组织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为文化走出去搭建翻译平台、提供翻译资助,使我们的优秀文化产品能够展示出独特魅力。
第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迫切需要。要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形成独具中国特色、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创新对外宣传传播方法,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增强说服力和认可度。
第五,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吸收百家之精华,借鉴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中华文化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经久不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加强文化领域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利用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
第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对外开放,越要重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文化开放的前提。要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对外开放,但文化开放不是盲目开放、被动开放。文化开放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文化安全,在处理两者关系时要把握好:一要坚持发展。文化开放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只有文化实现繁荣和发展,文化的安全才能更有保障。二要把握全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必须在开放条件下经受各种外来的冲击和考验,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文化安全,封闭停滞的文化是脆弱的文化,也是不安全的文化、不可持续的文化。三要保
障安全。充分认识保障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提高政府有效引导和规范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甄别警醒外来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危害的能力。四要增强自信。既要增强维护文化安全的意识,也要增强坚定文化开放的自信,坚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给我国文化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把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一刻也没有停止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加紧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互联网正在成为渗透反渗透斗争的主战场,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掌握的互联网先发优势、话语优势、技术优势,鼓吹所谓的“网络自由”,推行政治霸权、文化霸权、数字霸权,企图把他们的价值观无障碍地渗透到中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文化安全观念,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积极应对和有效化解文化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冲击,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辨别能力,把好各种准入关口,筑牢思想防线,决不给腐朽思想文化提供传播空间和渠道。要切实管好用好互联网,积极占领和有效掌控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御和遏制网上攻击渗透,维护健康、安全、顺畅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第七,加强国际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依托国内外高校、职业教育机构,推进文化出口的人才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创作、经济评估、营销策划、咨询翻译等方面的人才,造就一批适应文化开放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鼓励文化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创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文化精品。
总之,文化体制改革既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联,又与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密切相关,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涉及领域和范围很广。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干部、党管导向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抓紧制定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登上新台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