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第二,坚持促进公平和提高效率相结合。健康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由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所
决定的。在深化医改中,要把促进健康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让人人分享医改成果。在投入和政策上重点向农村、社区、困难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着力改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在促进公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活力;另一方面,要精打细算,科学预算,把有限的资金投向最重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需要的人群,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更大的效益。
第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持续深化医改,必须正确处理好基本和非基本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政府要承担保基本的责任,做到均等化、广覆盖。对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努力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保基本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还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难以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这就要求在强化政府主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医疗卫生服务多方参与机制,更多地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
ωωω¤ t tkan¤ C○
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第五,坚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结合。为民惠民是深化医改的最终目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普遍性,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动发展,都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广大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要切实保障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拥护改革。
第六,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