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可能是文心雕龙最没有指导意义的一章了,因为封禅文体极少,以后也不可能有了,所以这一章我们了解一下就好了。《封禅》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一篇。封禅是古代帝王所谓“功成治定”之后祭告天地的典礼,“封”指祭天,“禅”指祭地。因为这是封建王朝的重大典礼,封禅之文就成为封建文人所重视的文体之一。
话是这么说,因为封禅要求皇帝的文治武功比较高,脸皮薄的一般不封禅,因此历史上的皇帝,只有七个人进行了封禅大典。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武则天、宋真宗。只有武则天是在嵩山,其余的都在泰山。宋真宗之后,泰山只是祭祀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封禅。
勒功乔岳,铸鼎荆山
昔黄帝神灵,克膺1鸿瑞,勒功乔岳,铸鼎荆山。大舜巡岳2,显乎虞典。成康封禅,闻之乐纬3……是以史迁八书4,明述封禅者,固禋祀之殊礼,铭号之秘祝5,祀天之壮观矣。秦皇铭岱,文自李斯6,法家辞气,体乏弘润;然疏而能壮,亦彼时之绝采也。
【注释】
1克:能。膺:承受。
2大舜巡岳:《尚书•舜典》载,舜向东巡守东岳泰山,烧柴祭天。
3“成康封禅”二句:《乐动声仪》说成王、康王都曾封禅。成、康,即西周成王、康王。
4史迁八书:司马迁的《史记》有《封禅书》等八书。
5铭号:刻石记功。秘祝:秘密的祷告,指刻在玉牒上的秘祝文。
6李斯:法家,秦始皇的丞相。
虽然说史书记载的正儿八经的封禅只有七次,但是刘勰还是很会人为的拓宽历史,一竿子又支到了三皇五帝。后来司马迁又在此基础之上,好好地论述的一下。《史记》八书中的《封禅书》明白地讲封禅的,确实是祭祀天神大的祀礼,是铭刻功绩的一种神圣秘密的祷祝,是天下一种伟大壮观的活动。秦始皇在泰山刻石记功,文章出自李斯的手笔,完全是法家的语气,风格上缺少阔大修饰。然而叙述清朗有力,也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作品了。
致义会文,斐然余巧
及扬雄剧秦,班固典引①,事非镌石,而体因纪禅。观剧秦为文,影写长卿②,诡言遁辞,故兼包神怪;然骨制靡③密,辞贯圆通,自称极思,无遗力矣。典引所叙,雅有懿采④,历鉴前作,能执厥⑤中,其致义会文,斐然⑥余巧;故称“封禅靡而不典,剧秦典而不实”。岂非追观易为明,循⑦势易为力欤!
【注释】
①典引:班固模仿扬雄的《剧秦美新》作《典引》,赞美唐尧,来赞美汉朝,再加引申。
②影写:模仿。长卿:司马相如的字。
③靡:细。
④懿采:美好的文采。
⑤厥:其,它的。
⑥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7循:依。
这一段之前,刘勰举了两个标准,也就是“封禅文双璧”,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张纯的《泰山刻石文》。从这里之后,就又成了下坡路,勉勉强强点了一次名,封禅后双雄:扬雄作《剧秦美新》,班固作《典引》。
【封禅文节选•司马相如】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阙壤可游。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嘉谷六穗,我穑曷蓄。非唯雨之,又润泽之;非唯濡之,氾尃护之。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显位,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旼旼睦睦,君子之能。盖闻其声,今观其来。厥途靡踪,天瑞之征。兹亦于舜,虞氏以兴。
这两篇文章并不用来刻石,但是文体都仿效封禅文。看看《剧秦美新》的写作,仿照司马相如的《封禅文》,用了诡奇隐遁的文辞,所以兼包神奇古怪的内容。然而它的结构细致严密,文辞圆转,脉络贯通,自称用尽了思虑,没有一点剩余的力量了。班固《典引》的叙述,典雅而有文采,这是因为他借鉴了历代前人的作品,所以写作时能掌握得恰到好处。他的确立命意,文辞斐然,文采技巧有余。所以他说司马相如的《封禅文》细致而不典雅,扬雄的《剧秦美新》典雅而不确实。
后来就再也没有好的了,很伤心,不过你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刘勰那个时代拢共三次,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没多少作品,也挑不出来。
兹文为用,盖一代之典章
兹文为用,盖一代之典章也。构位①之始,宜明大体,树骨于训典之区,选言于宏富之路,使意古而不晦②于深,文今而不坠于浅,义吐光芒,辞成廉锷,则为伟矣。虽复道极数殚③,终然相袭,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焉④。
【注释】
①构位:即构思。
②晦:暗,不明。
③道:理。数:术,方法。殚(dān):竭,尽。
④ 辙:车轮碾压的沟槽,指老路。
封禅这种文体的作用,因为场合的地位的要求,要起到一个时代经典章程的作用。布局构思时,应当明确它总的体制:树立义理要在经典的范围内去找根据,选择语言要在宏大富丽的作品中去寻找;使作品的内容古典但又不因辞深而隐晦,虽是今天的文辞但却不失于浅薄;要它的意义内容富有光辉,文辞语言却有棱角。
如果做到了这些,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了。有的人写封禅文,虽说道路和方法已经穷尽,终究是抄袭古人;但凡是能够创新的人,必定能有超出前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