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册封风波(七)

田应元事件闹这么大,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华夷之辨,有人也正在挑动着这个事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朱由榔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其本质是文臣们对君权的挑战,或者说,是文臣们想要限制君权的一次集体行动。

成了,君主的威望就受到了极大削弱,君权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败了也不要紧,皇上落个不纳忠言的恶名,而发起的臣子则落下个“诤谏”的美名,按以往大明朝廷的做法,顶天就是打一顿屁股。

行啊,打吧,打一顿更让我美名流传。挨了“廷杖”的,可都成了历史名臣了。

值!简直太值了。

中国人重名,文人更甚。

朱由榔对这件事看得明白,他之所以迟迟不动,有两个目的。

一是看看大臣们的表演,尤其是几位大学士的表演,看看能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臣子,哪怕只有一个也好。改革是必须的,哪怕所有的文臣都不跟他走,他带着一帮武将也要改下去。

改是阵痛,不改是长痛。

二是他想成立内阁,把事务性的工作全权交给内阁去处理,而他作为皇帝,只管方向,只管大事,不能陷于琐碎事务之中不能自拔,这么大一个国家,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再说,哪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

既要成立内阁,必须选一个好首辅,就跟后世的总理一样。

把事务性的东西交给他,而自己则专心筹划打仗和改革的事。

然而,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看到一个令他满意的首辅人选。

除了李永茂跳了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册封阿兰,其他大学士都没有表态,朱由榔不由地有些失望。

……

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送来两份情报。

一份是各位大学士回府后的反应。

李永茂在府里接见访客,大谈华夷之辨;吕大器是大门紧闭,概不见客,在书房里写写画画,而吴炳只与几位友人品茗论文,绝口不提朝政之事;陈子壮一直窝在书房,除了赵姨娘见过他,再没有人进去过;瞿式耜倒是见了访客,各部官员都有,瞿式耜及各位官员的发言要点,也都有记录。最为奇怪的是陈邦彦,回府后一直在书房绕圈,嘴里还不停地骂,骂的是“小人!”、“不顾大局”等语。

朱由榔看了,不由萗尔。

第二份情报则是关于清兵的。

清廷任恭顺王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率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固山额真金砺、梅勒章京卓泰,共五万余人,兵锋直指长沙。

同时,清廷任命固山贝子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固山额真图赖为副,屯兵江西广信、浙江衢州,进军福建态势已明。

放下这两份情报,朱由榔心里非常烦躁,道:“朕有多少大事要办?哪有闲功夫整日价理会这些琐事!”

但话是这样说,该理会的必须理会,后院如果不宁,怎么能集中精力跟清兵打仗?必须先把朝堂的事理顺了再说。

“李洪,把地图拿来。”朱由榔叹口气,还是再等等吧,再看看,急不得,一急就容易留下后患。

李洪把地图拿来,放到龙书案上摊开。

朱由榔在地图上把广信和衢州找出来,顺手指南移,研究清兵进兵路线以及战略意图。

这次与博洛的交手,没有历史记忆可循,因为朱由榔的到来,已经完全改变了历史走向。所以,只能凭智谋和韬略来判断战役发展形势。

朱由榔估计,清兵这次进军战略意图不是占领福建,应是打通进攻广东的通道,以便于下一步调兵进攻自己这个刚刚成立,又刚刚打了胜仗的永历王朝。

如今,李自成已经战死湖北九宫山,张献忠也死了,其余部已不足为患。而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当然就是自己这个明室嫡脉了,如果任自己壮大,再有二三年的功夫,那就恐怕更加难制。

他们必须趁自己立足未稳,予以消灭或者赶出广东。

其实,不用消灭,只要自己连打败仗,让天下心中向明之士看不到希望,慢慢地,那股子火也就熄了。

所以,朱由榔判断,博洛这次进攻福建应是先下仙霞关,然后一路南下,占领汀州这个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的要地。占领汀州后,又分兵袭取漳州、泉州,然后再西来,占领潮州,从而威胁广东东大门。

既然来了,那就别走了。不把顺治打疼,他是不会让自己消消停停地休养生息的。

现在问题是,李成栋的部队只有四万多人,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与真正的满八旗兵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没有地雷和手榴弹这种火器相助,他根本就不可能抗得住。

除非把地雷和手榴弹大量地造出来,再加上林察的水军,才有可能将博洛这些清兵全部消灭。

那么,把决战地点选在哪里呢?

斟酌良久,朱由榔的手指在漳州这个点上重重一顿,下了决心。

用地盘换时间,用地盘换清兵的骄纵,然后在漳州聚而歼之!

在清兵进攻汀州这段时间,必须尽快让地雷和手榴弹进入批量生产,同时,林察必须尽快整合收降的福建水军,在漳州加入战场。

对于福建的事,朱由榔心中有了定计,目光又转向湖南和江西。

“先让何腾蛟折腾一阵吧,我现在是没有办法顾你。反正只要守住桂林,广西则无忧。孔有德再能打,一个湖南也够他打半年的,有这半年时间足够我腾出手来收拾他。”

“广西取守势,福建取攻势。就这么定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徐贵相慌了第四章 阴谋第一百九十八章 都是好演员第一百一十三章 黄宗羲被人劫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鹿鼎记》的提示第三百一十一章 龙床岭血战(一)第二百零七章 考校第一百四十二章 乱世人命贱如狗第一百二十三章 发作瞿式耜第二百三十三章 亲人相见如仇敌第七十三章 有理说不清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百零二章 都打手榴弹的主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第一百三十三章 杨蕙怡身份成疑第七章 为政之难第二百一十章 风尘女侠第八十九章 册封风波(六)第一百四十九章 伤口撒盐第一百九十三章 劫后余生很庆幸第二百二十五章 范三条第五十八章 二王之争第一百四十五章 跟吃个苍蝇一个恶心第四十八章 伤残军士第五十四章 春风化雨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当猴耍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母女同窗第三百一十五章 骂死孔有德第一百五十三章 “窝里斗”还是“勾结外敌”?第二百五十八章 原来是误会一场第二百二十八章 心机了无痕第五十一章 归顺条件第一百八十一章 小卒子过河顶大车第二百三十九章 差点吐血第二百三十五章 “黎明会”大发作第十三章 见了美女就完蛋第一百一十七章 不许你祸害良家第二百一十二章 龙岩夜战(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诗杀钱谦益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切都是为了爱第四十九章 首次“黎明会”第十四章 “吃货”大会第二百八十二章 乌石山大战(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宁完我差点被熏死第二百四十四章 误解圣意第六十章 强军思路第二十二章 富有深意的人事安排第一百六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二百五十七章 我是你爹第二百零二章 就赏一碗汤?第五十六章 何时是个头呢第一百七十八章 送行第三十六章 又一个巾帼英豪第二百一十九章 赐字第二十八章 愧煞张家玉(为冯哈布斯堡打赏加更)第八十九章 册封风波(六)第二十一章 离奇之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拍马蹄子上了第二百三十章 倒霉的差事第七十三章 君臣争执第三百一十章 初显派系端倪第一百九十七章 常德大战(四)第九十六章 风波定第二百八十一章 乌石山大战(二)第七十五章 传言四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禁军有人要反第一百四十八章 牢骚太盛第一百六十三章 朝堂争论气氛浓第二百三十三章 皇上开的就是有理的店第一百六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七章 为政之难第十四章 “吃货”大会第七十五章 人老脸皮厚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第一百八十六章 杀叛不封刀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眼贼”和“疤瘌脸”第二百一十一章 做不了好人就做大恶人第二章 生猛小姨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生铁之难第八十五章 那一眼的风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厚赏释疑第一百一十二章 究竟有没有鬼?第二百四十八章 吃相看人品第二百八十六章 乌石山大战(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女秘书的志向第九十六章 夏国相献计第四十三章 阿兰的秘密第二百四十八章 山地军征兵第六十二章 渴见名妓柳如是第八章 推行土地新政如同旧房拆迁第二十二章 烈女新生第一百七十三章 寿星佬上吊——活腻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这一招太厉害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死马当成活马医第五十七章 儿童嬉戏图第一百六十章 太阳一出万民欢第七十四章 朱氏军事思想课(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似被利用第一百一十八章 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