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众说纷纭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新政施行,朝廷出现一系列人事任免。

以叶清臣为提举天下常平仓兼营田使兼提举天下市易务,以李参为劝农使兼监天下会社,以宋祁提举天下学事兼采风使,以王尧臣权三司使公事。

要抑乡下租息,李参曾经使用过的青苗贷再次被提了出来,经过朝臣多次议论,还是因弊端过多,被放弃了。徐平总结了一下,青苗贷缺乏弹性,利处大,弊端也大。回记起自己前世的农村小额贷款,这种做法实在不具备可行性。

要么由朝廷出钱去补其中过大的风险,就成了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要么由农户自己承担风险,则就会不断出现因此破产的民户。得利的民户未必会记恩,破产的民户和被夺掉放贷机会的势力人家一定会记仇,违反了朝廷取民心而不收其怨的政治原则。

最终,为了解决乡间下等户对天灾人祸抵抗力弱的问题,在乡间广建会社,严格贯彻官督民办的原则。此前民间自有的会社组织,有宗教性质的一律解散,以闽越一带的会为主的带有非法集资性质的则重订条例,纳入朝廷的统一监查之下。

闽越一带,因为有海外贸易之利,非法集资的会盛行,多次闹出大乱。会社立法后朝廷先派专员查访,尽量订出合适的条例,并推广到两广和京东路。鼓励民间海外贸易,作为官营市舶司的补充。官府设专员对其账目和组织监督,把动乱控制在萌芽状态。

随着民间资本开始充裕,海外贸易必然会走向繁荣,全由官方掌控是不可能的。民间贸易全部交予大海商也不稳妥,容易在沿海出现无法控制的势力。由中下等户集资之后雇人出海,获利之后按股均分的方式作为补充,官方予以扶持,是必要的。这是以后沿海主推的方法,既有利于全民获利,也有利于官方的控制。

内地的会社,则主要是各种专业的买卖社、河渠社、牛社、垦田社,诸如此类。因地因时而设,全国不作统一安排,不由地方州县掌管,每州设监社使,对路一级的监社使统一负责。针对各州实际,官方对不同的会社或者进行扶持,或者进行抑制。

如荒田多的地方,官方引导发展垦田社,开垦土地为主。荒田少的地方,则向河渠和牛各类农具之类引导,兴建水利设施,增加耕牛数量,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支持的方式,主要是由官方作保,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抑制的则提高贷款利息。

乡间的为会社,故由劝农使兼,扶持中小农户,打击兼并之家,让他们的资金向城镇聚集。工业化要求产业聚集,要求农村的市场发展,不要让资金沉淀在乡下。

市易务主要管城镇的行会组织,打破大商户对行业的垄断。以前为了官方控制,方便科配,各行会大多由大商户把持。行会控制着各城镇的商品价格,不允许外地来的客商自由贩卖商品,大商人坐享垄断利润。此时科配已经取消,为了繁荣商品经济,刺激工业的发展,打破行会垄断制度已经势在必行。市易务的设置,与历史上王安石变法的市易法目的不同,不是为了官方取利,主要就是破除城镇工商业中行会的条条块块。

提举常平与以前的功能大致相同,主要控制粮食、油和盐的价格,防止因为民生物资出现大的价格波动发生恐慌。不过与王安石变法不同,是以实物来控制价格,存的是粮油实物而不是钱,也不对外放贷生息。工商业放贷,主要由银行来进行。

营田务是因为可能与地方农事发生争执,不由劝农使掌管,而隶提举常平之下。

提举学事帮助各地设书院,律学、武学之类关乎政事的,全都隶书院之下。此外别设医学、算学,这是全国各州县必设的科目。依各地实际,设百工、农事之学,遵循民办官劝的原则,给予钱粮和师资方面的帮助。

采风使仿古时史官采风之制,尽采民间诗歌、词曲、说话、戏曲等等,凡是诉民之声的尽采之,由朝廷统一编纂。这是一个单独的系统,由各学的学生帮助,采风使独立带人完成,与台谏言官完全无关,也不作为官员政绩的考察。

这些政策的出台,在官员中引起了众多的争论,有的还非常激烈。打破行会制度,便有官员担心朝廷对城镇的经济控制能力削弱,一旦遇到国家急用的时候,征收不急,被奸商囤积居奇,勒索朝廷。诸如此类,林林总总,几乎无一政没有争论。

夜幕降临,吏员在政事堂里点了煤油灯,放到几位宰执中间的桌子上。

徐平使劲揉了揉额头,只觉得头昏脑胀,有些熬不住了。

晏殊扶着腰站起身来,在旁边来回走了两圈,舒缓了一下筋骨,对徐平道:“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定下如此多国政,有些急了。朝臣争论不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头。”

徐平点头:“不错,是有些急了。要不,我们先歇些日子,让朝臣再争论些时间,到时再定。不然,我们定一次,他们争一次。他们争论不休,我们可是撑不住。”

章得象道:“要不,先选几项争论较少的,选几处州县试行?”

“可以,不试行一番,谁能说得明白?”徐平点头。“这样吧,有关城镇的,就先在京西路选州县试行,那里工商好一些。有关乡间农事的,在京东路选州县试行,那里粮食桑麻冠天下。在一州试得稳妥,推之一路。一路稳妥,推之数路。”

几人纷纷同意,这几天处理朝臣争论,大家都有些撑不住。本来正常是午后休务,最近这些日子,全都天不黑回不了家,每次上朝还是吵得不行。还好现在众位宰执都是正当壮年,要是李迪那些老臣,肯定经不起这么折腾。

大道理徐平可以讲,但具体到各项政策,就不是条条能够讲清楚的。他不想自己强推下去,在施行中出了问题,被人抓住把柄来攻击整个改革。大家要吵,那就先让朝臣们一次吵个够。吵也不是没有用处,很多缺漏确实是被抓了出来,可以用来完善政策。

等到大家吵得累了,再选争论少的试行,一点一点推行下去。说到底,现在财政比较宽松,并不是到了非改不行的时候,改革的紧迫性没有那么大,可以慢慢来。

站起身来,徐平道:“罢了,今天就这样吧,反正明天还有得吵。一会我作东,大家一起换了便服,出去饮两杯,松一松筋骨。明天不上朝,不必早来。”

陈执中道:“昭文相公虽禄厚,隔几天请我们一次,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那就用公使钱吧。”徐平苦笑着摇头,“官家天恩,让我们每月要把公使钱全都要用完,不许剩余。除了饮几次酒,还能够怎么用?”

众人一起笑,连连说好。

徐平自己提出来的,待制以上的官员在京城的产业,官员在京为官期间的收入,全部归公。大部分官员的产业收入,赵祯都特旨回赐给了他们,相当于走了一个过场。特别给徐平面子,他家里凡是在乡下的产业,赐了回来,唯有在城里面的,收了上去。这钱赵祯也不要,拨到政事堂做宰执们的公使钱,还让他们每月花光。

凡是宰执们的吃吃喝喝,都是花的徐平在开封城里的产业所得。花着徐平的钱,以朝廷的名义来喂众宰执们的嘴。这是因为赵祯知道徐平在公事上面比较严厉,用了这样一个办法,来缓和他们的关系,倒不是真图徐平的那些钱。

怨归于己,恩归于上,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还是那句话,穿上公服理政,很多时候就不是自己了。有时候耍一些这种小把戏,调节一下气氛。

原则上众官出衙署,是要穿着公服回家,到家换回便服,才能解除束缚。只要你穿着官服走在开封城里,各种各样的避让、行礼之类的规矩就少不了。这不只是朝廷礼仪,还要做给百姓们看,让他们对这个朝廷有归属感。

此时已经天黑,没有必要各自回家,便相约出皇城后,到了接自己的仆人那里,各自换了便服去酒楼。融入了这个世界,徐平已经不再整天神经兮兮地,生怕哪个黑影里窜出个杀手来。开封府的巡逻厢军几乎相互之间都看得到,布满所有的重要街道。只要不钻到看不见人影的小巷子里,治安还是非常不错的。

徐平带着傔人,与一众宰执步出皇城。宰相可以皇城内骑马,执政不可以,大家结伴而行。天已经晚了,左右无事,便一起慢慢溜达出去。

刚刚走到皇城门口,就见到两个小黄门飞一般地赶了上来,叫住徐平:“昭文相公且留步!枢密太尉在崇政殿奏事,官家口谕,相公与几位宰相速速进宫!”

第125章 收获的季节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30章 男儿立功在边关第28章 文明世界才有德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13章 游骑遍布第2章 夜谈第214章 蜡丸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35章 众说纷纭第86章 两全其美第251章 危机第188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58章 步步为营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93章 猛虎入狼群第89章 抢占要地第304章 那便来战!第1章 宰相第92章 世事谁能预料第93章 新格局第175章 别来无恙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28章 有什么诀窍?第243章 算账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300章 闲着也是闲着第10章 秦州纳质院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92章 猛虎入狼群(十)第80章 小人难缠第121章过门不入第22章 星第205章 蜕变第10章 生财之道第217章 王拱辰开店(下)第9章 白沙镇第29章 攻略(一)第36章 他乡遇故知第97章 黄金彪的难处第317章 财运当头第248章 送到口边的肥肉第69章 失意者第116章 清理后患第173章 夜对第159章 新的考验第191章 梁园虽好第164章 运筹帷幄第124章 谁愿意扫垃圾第136章 握成拳头打人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第11章 治术(二)第85章 闲适日子第69章 山雨欲来(下)第171章 坐而论道第178章 你不是那块料第33章 科举第一步第97章 流年第221章 再对天章阁(下)第132章 兵进门州第203章 进占外城第110章 广发邀请帖第141章 留你两天第222章 军国两张皮(上)第5章 人与人不能比第2章 以盐制蕃羌第10章 野味第15章 历史唯物主义第65章 名将第104章 黄从贵的末日第67章 选择第17章 奴仆无私财第120章 风高放火天(上)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10章 过河拆桥第126章 选差外州第42章 方田均税第36章 酿酒第277章 狼狈为奸第57章 孙二郎的生意经第124章 死城第54章 将要离去第61章 裂痕第51章 绿影亭第231章 陇右游骑第118章 突围第304章 话从前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54章 出路第174章 公事公办第78章 要知耻第190章 原来是花枪第87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上)第228章 欧阳修论钱第77章 诀别第73章 童大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