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六)

“平章在说什么?”

向太后的问题传入王安石的耳中,这位位极人臣的平章军国重事,发现自己竟然如此失策,竟然将还没有确认过的消息当了真。

但他一瞥眼,看见自己的女婿后,立刻又醒悟过来。

竟是给这小儿算计了!

韩冈在自己的面前,从来都是直截了当,即便立场迥异,但也可见其直。

不管怎么样,如果是在官场上,立场当然重于人品——王安石当初为了变法,明知来投的许多官员,各有各的问题,但只要他们坚持新法。反正他的对手们,那些自命清白的旧党重臣,也没几个是干净的。

但换成是自家女婿,人品可就要比立场更重要了。至少在今天之前,王安石还是从来没有怀疑过韩冈的品性,即便每每被气得七窍生烟,但这个女婿,王安石自始至终都认为找的没错。

可今日韩冈为了黄裳被黜落一事,将做考官的蹇周辅他们逼得来找自己,转头又上殿求见太后,等到自家匆匆赶过来,要将此事分说个明白,太后却回了一句,“平章在说什么?”

换做是别人,王安石还不至于如此疏忽大意,但面对自家女婿,王安石都没多想,韩冈的儿女这几天还在家里小住呢。

一时不查,落入了如此窘境,王安石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丝毫畏缩,深呼吸了几下,压下了心头怒火,仰头直言:“臣说的是这一次制科的阁试,黄裳被黜落一事。”

“黄裳被黜落的事,吾方才就知道了,今次制科就三人入选御试……难道是弄错了?”向太后的声音中充满了疑惑,“参政,王平章方才所陈之事,参政可知晓?”

“臣已知,黄裳的确是被黜落了。方才臣因为不解黄裳落榜,曾遣人去崇文院求取黄裳考卷,对此知之甚详。”

“究竟是怎么回事?”

向太后立刻追问,让王安石这般气急败坏而来,肯定不会是小事。而且王安石入殿拜礼后的第一句,她也是记得清清楚楚。

“黄裳于阁试六题中,只有一题不知出处,此外有四题写明了出处,并正确引用了前后文,剩下的一题,也仅仅是在列举七十余唐时宰相姓名时,与原书有一条错讹,其位置顺序错了,故而被判错。”

“姓名前后顺序?这可不能错,之前为了杂压合班,可是吵了好久,啊,当时参政还没回来,当是不知道……嗯,也许知道,参政应该看了朝报吧?”

“……臣知道此事。”韩冈停了一下才回道。

“参政也知道,当时出了这件事,可真是不合时宜。”向太后叹了几声。

朝堂上文武百官的站位顺序,关系到其地位高下,也关系到官员们相见时的礼节,不同官职排在什么地方之前早有规定。但前段时间,也就是韩冈还在河东的时候,太常礼院上书说之前的合班之制有错,要改一改。只为了这件事,朝堂上下吵了好些天,奏章一时间都比军报都多,让向太后想起来就头疼。

叹了几口气,她随即又不解起来,“不过黄裳都作对了四道题,怎么还会被黜落?不是六题里面四题判‘通’就通过吗?”

“因为黄裳有一条论上被判了‘粗’。四题之中有一题,因为新学与气学论述有别,黄裳依气学的道理做答,所以被知阁试的蹇周辅等人,判了‘粗’。”

“……哪一边是对的?”向太后突然变得小声了一点。

韩冈微微一笑,朗声道:“臣当然主张气学和黄裳。”

“嗯……平章呢?”

王安石冷着脸:“昔年先帝一道德,将《三经新义》传于天下。方今天下士子皆以《三经新义》为是,礼部试中亦皆以《三经新义》为是,制科阁试,又何能例外?”

“臣不知平章何出此言?我等治学,岂能以朝廷权势压人,而不穷究其理?”韩冈摇头,“《三经新义》中有《诗新义》一章,可见平章对诗经浸淫之深。不过对《诗·小雅》中的《小宛》这一篇里面的‘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两句,臣之所见,与《诗新义》的解释有些区别,敢问平章,对错如何?”

韩冈这是当面给王安石难看,在这一条上,王安石根本无法辩驳。

现在世所共知,螟蛉义子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错误。不要说王安石的《诗新义》有错,就是流传了多少年,由毛玠作注、郑玄作笺、孔颖达作疏的《毛诗正义》,都错了。

揪住千古以来诗经释义的错误,证明了格物致知对经义的价值,是气学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由此在士林中被视为新学的头号挑战者,而不是众家异说中的一家。

向太后也听说过这件故事,因为螟蛉义子的说法实在是太有名了。

王安石脸色更冷,硬邦邦地回道:“已然改易!”随即又辩道,“区区一条,能证明其他都有错?”

“既然改了,也就是之前平章的见解是错的,也就证明平章的著作并非十全十美,能万世不磨,为世人圭臬。那么今天的这一条,就又当真没错吗?”与王安石的黑脸相对应,韩冈脸上一直维持着若有若无的微笑,“《周官》一书,即便是其中的经文,在最近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也已经有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了。”

“荒唐之言,荒谬之论,完全不值一驳。”王安石哼了一声,“朝廷不遣重臣监守殷墟,不说盗掘猖狂,就是世间也多了一干无知乡儒,拿着片有几条印痕的龟板和骨头,就敢对经典指手画脚。”

几年过去了,韩冈当年揭开的盖子,如今正在持续不断地冒着热气,出现的成果已经烫伤了好些大儒和一直以来作为主流的观点。王安石的新学更是成了攻击的重点。不过现今在儒林中已经有了些不好的风气,一些儒者都开始将颠覆性的观点托名殷墟出土,而宣讲于人,弄得儒林的风气越来越差。

韩冈随即道:“沙砾之中,亦有真金,只需格物致知便可。”

“平章!参政!”见王安石和韩冈的争论已经向不知所谓的地方滑过去,向太后连忙提声提醒。

王安石和韩冈立刻停止了争论,恭听太后训示。

向太后问道:“参政今日求见,是不是也有为了黄裳被黜落这件事。”

韩冈瞥了王安石一眼,却承认道:“就此事,臣的确有想法要禀报于太后。黄裳明明是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科,却跟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两科做一样的考题,这是要招揽精擅兵法的贤才,还是书呆子?臣不讳言,以臣的才识,去做今科的考题,也肯定过不了。”

韩冈自陈过不了阁试,可当今看谁能说他不是朝中戍边帅臣中的一把好手?

“参政太自谦了。”向太后连忙说道,“那以参政的意思,是要让黄裳通过,还是重考?”

“不论是对是错,既然知阁试的蹇周辅等人已经定下了结果,就不能再改。改易已定登科名单,此先例不当开。并非臣认为黄裳不够资格上殿御试。只是朝廷威信远在黄裳一人之上,即便是错,也必须将错就错。”

“……参政这是公忠体国之言。”向太后感慨着。

王安石听得心中冷笑。到了这时候,韩冈肯定要撇清。不过韩冈还是承认他有打算对黄裳落榜一事报与太后,只是放在了代州的几件事之后。这让王安石感到意外。难道韩冈还不想最后决裂?

“平章?”向太后问着王安石的意见。

王安石立刻道:“臣无异议。”

“既然不是为了黄裳,那参政想说的是什么?”向太后问道。

“臣想说的是三馆秘阁。崇文院想来是朝廷的储才之地,选入其中者皆当是儒林英才。可蹇周辅等人连科目不同,考题自当不同道理都不懂,说其滥竽充数或许过当,迂腐颟顸这四个字,蹇周辅等人却是逃不掉。”

韩冈很难为黄裳再争取,既然考官已经判定了他落榜,事已至此,想要挽回是不可能的,走制科这条路的前途,黄裳已经没有可能了。但韩冈可以让那几位考官付出代价。

暗地里送了考题的人,韩冈知道是谁,但他无意去追查这两人背后是谁。而提议将黄裳黜落的人隐藏得太深,韩冈无法分辨到底是谁,但他可以确定,这些都不是他的人。

“迂腐颟顸?”

“蹇周辅几近六旬,赵彦若也有五旬,此辈皆是老迈不堪,却仍得以留在崇文院中。”

“参政是要将他们都外放地方?”

“不。”韩冈又摇头,“当初范文正公曾经说过,一路哭何如一家哭。放蹇周辅诸人出外,祸害的可是一州一军的百姓,数万军民官户,几十万人口。两害相权,还不如留他们在朝中。”

“到底该如何罚?”太后问着。

“不当罚!”王安石立刻叫道:“无罪岂能处罚?!无罪受惩,蹇周辅等人岂能再觍颜留在朝中?三馆秘阁之中,何人补缺?”

韩冈立刻道,“自古至今,只闻国家缺贤,未闻朝廷缺官。”

爱干干,不干滚。

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议(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七)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二)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六)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师(四)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八)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长风(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八)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中)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九)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上)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二十六章 虚实(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七)第三十七章 骤风(四)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议(三)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一)第四章 力可回天安禁钟(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二)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议(二十二)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七)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二)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上)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中)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七)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九)第二章 一物万家欢(上)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中)第三十七章 蒿目黄尘顾世事(上)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一)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一十一章 诛心惑神幻真伪(上)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议(二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四)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九)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变迁(十三)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八)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上)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四)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中)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七)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上)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四)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三)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九章 闹市纷纷人不宁(上)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中)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七)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上)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下)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中)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十二)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三)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