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庙堂(十一)

与其他议政们一样,脸上浮着浅淡的笑意,李承之不着痕迹地向黄裳的方向看了一线。

那位韩冈的亲信,在开封府上坐了三年的翰林学士,也同样在笑,可表情中透着一丝茫然,也是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再转过去看两位宰相,却是平日惯常间的凡事都在掌握中的沉稳笑意。

看他们两人似乎已经把话讲明白了的样子,李承之却反而不明白了。不仅是他,李承之看了所有人的反应,都带着几分隐藏得很好的迷茫。

今天有关大议会的议题是就大议会议员的选举法进行深入讨论,而不是宰相给议政们布置功课,这等于是把相关决议,至少硬生生地又拖了两天。

不过听章惇和韩冈的话,从总体进度上,却又不是在拖延时间,反而是在快速推动。准备削除几个预定的环节,直接导向终点。

大议会预备会,基本上都是韩冈在负责。议政会议这边,除了开封府要打打下手,其他人多不怎么管具体事务。

可是议员的选举方法,尤其是各地的名额分配,比什么宪章条款,都要重要十倍不止,没有哪个议政会不关心。

预备会也好,筹备会也好,只是为了大议会而大张声势,最终的决定权,其实还在议政会议手中。

大议会议员的名额分配,不论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人越多,口越杂,争得就越厉害。如果一切依靠预备会的成员来投票,那么永远都不可能得到一个结果。

议政们来自五湖四海,各家都有各家的利益诉求,但人数就少多了,加上还在朝廷中任职,还会受到权位上的牵制,相对的,家乡在议员名额上失去的,自己却能在朝廷中找补回来,这就让统一议政的思想,变得简单起来。

今天的会上,谁都知道,不可能遽刻得到结果,但至少会是再否定一两个不可能的方案,继续统一认识,再有两三次会议,统合所有议政的思想,至少是绝大部分,而后才会摊牌。

章惇和韩冈,一个说要有新意,一个则重新画了道道下来,他们的态度已经比较明显的。可是这个做法,就未免显得太过仓促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的决定如此强硬,难道他们不怕惹来下面议政们的反感?

多一张嘴说话,这声音不一定能大一分,总有人的声音比几个人合力还要更响亮一点。

但选举上的一票之差,就是过与不过的区别。至少从章程上看,议员和议员的选票之间没有高下之别,不会有宰相议员一次十票,白身议员一次半票的。

投票前,影响力或有不同,但投票后,任何一票都是相同的。就像现在的议政会议一般。有了十年的议政会议为例证,李承之觉得,韩冈、也许还能包括章惇,他们分享天子权柄的打算,用不着怀疑。

如果一直以来,章惇韩冈两人的行事作风,都如今天这般强势,李承之肯定不会有跟这两位分享天子权柄的想法,那太天真了。

正是两位宰相,包括已经告病的苏颂,这些年来时时保持着谦逊和尊重的态度,才会让议政们愿意相信他们,跟着他们走下去。

所以说,两位宰相现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议会的议员,是尊位,也是负担。不是用来争权夺利的,是要来做事的。”

之前稍稍轻松了几句,韩冈的态度又复强硬。从他的话中,让人感觉别有意味的成分越发的浓重起来。

“公堂上断错一桩案子,受苦的是一家人。议政会议上一条错误文案发到地方上,就是千家万户受累。外面看位高权重,但哪个职司不是要兢兢业业地去做,一日二日万几?”

韩冈偏头看向圆桌旁,干瘦病弱的一名议政,“去年潭州报水灾,要开仓,要免赋,路中却说灾情不重,指称潭州知州妄报灾伤,是芸叟奉朝廷之命,连夜南下查明了真相,水土不服病了一场,身子骨到现在都没好。”

张舜民沉默地点点头,瘦削的身子裹在宽大的官袍中,背贴着又宽大一倍的椅背,更是显得弱不胜衣。

去年潭州的灾情并不大,受灾范围不广,受灾人数也不多,潭州知州想讨好地方,混个好名声,刻意报称灾情严重,希望朝廷能减免税赋。正是张舜民前去查清了真相。最后潭州知州被追夺出身以来文字,发配云南,做出这种事,朝廷没半点人情可讲。

“前年,河北三万禁军换装,是仲谋去了河北督促着编列名录,注籍造册,六个月在真定、定州、大名、京师来回往返近万里,心力交瘁,回来后就病倒了,将养了一个多月才恢复过来。”

шшш⊕ тTk Λn⊕ ¢ ○

枢密院直学士张询谦逊地点头,微有自得之色。正是参与整编河北禁军的这份功劳,让他一跃进入议政的行列。

“要说吃苦,还要看看存中,景叔。”章惇看着前后两任铁路总局主官,三十七位议政,就数他们两人肤色最黑,“天南海北跑了几万里,一年就有一两个月能在京师。”

两位宰相肯定是通过气了,也达成了协议,所以才会刻意把默契表现出来。

给议政们的压力,也越发得大了。章惇、韩冈的表态如此明确,对于他们交代下来的事情,没人敢不认真对待了。

点选的几人是不是也另有用意?还只是顺口的。李承之猜度着。

他越发的觉得,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肯定有大事发生。使得两位宰相决定将之前的决定全数作废,推翻了重来。

是太后吗?

还是皇帝?!

应该是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李承之偷眼觑向韩冈,这位宰相,可是刚刚从宫中出来。

李承之既然能想得到,一群政治动物中的大部分,先后都有了类似的猜测。

一边跟着宰相的话头,顺水推舟地迎合,一边开始计较起自己接下来的步调,究竟该如何行事。

只是终究是没人敢问一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共听着韩冈最后结尾的陈词,“议员连接地方和朝廷,又有裁断国是,选举宰辅议政,监察大政的权力,若是只知道谋求一州一县之私利,最终肯定是败坏国事。故而议员必须是明了大义,胸怀天下之人,怎么将他们选出来,要好好考量。”

拟定的议题,就在外松内紧的气氛中,被轻轻略过。不过议政们的心中,被沉甸甸地压了块石头。

这就使得另一个议题,也草草了结,本是为了确定下一届国是而准备的前奏,并非那么仓促,放到一边也不打紧。

紧绷的气氛,在这一天,一直压在都堂之上。

李承之一直都竖着两只耳朵,聆听宫中的消息,却直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却都是在报称一切平安。

在他快要离开都堂的时候,从韩冈的官厅那边,送来了一份帖子。

李承之看了帖子,以及附在里面的一张纸条,脸色就是一变,紧绷的神色放松了下来,但忧色随即浮了上来。

就着火烧掉了纸条,李承之应下了帖子上的邀请。回府更衣,继而在月上屋檐的时候,来到了韩冈的府邸。

走下马车,又看见了游师雄和沈括,李承之笑了一下,相信另有一波人,现在正在章惇府上。

但随即他就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接下来,看见了吕嘉问。

这不是韩冈一系的私会,而是两府宰执和两制官的集会,按照韩冈的说法,是都堂的扩大会议。

韩冈家宅后园小湖的石舫上,一群宰辅重臣济济一堂。

不再是议政会议的圆桌布置,两位宰相坐在上首,下面按照官位高低排了下去。

章惇安坐,韩冈起来主持会议,“消息想必诸位都收到了。不过我再说一下,这个消息是今天早上传来的,还没有经过密院北方房的确认。”

张璪立刻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他默然摇头,不说一字。

枢密院辖下二十四房,多少耳目放在辽国,这是大宋的官方情报渠道。

可谁都知道,两位宰相手底下都有自己的一套打探消息的体系,其中韩冈的情报系统更偏向于北面。

韩冈比朝廷更早一步得到消息,根本不是什么太让人惊讶的一桩事。

“不过,早作预备没有坏事,终究是早晚的事。”韩冈双目环顾众人。

李承之轻轻点了点头,傍晚的时候来自韩冈的纸条上就只有四个字——

——辽主重病!

那个弑君篡位的窃国大盗,那位扭转辽国国运的中兴之君,有千万人恨他,又有千万人崇拜他,即使是大宋的贩夫走卒都知道他的姓名和事迹,这样的一位光辉四射的辽国之主,耶律乙辛,现在就要死了。

这个消息,干扰了筹备已久的会议,打乱了大宋宰辅的布局,李承之心中的正在想的,就是韩冈现在正在说的:“辽主重病,很可能会一病不起。辽国即将大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或许不太方便关上门做自家事了。”

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二)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上)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中)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四)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五)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一)第九十一章 尘嚣(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当潮立马夜弯弓(中)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四)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八)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一)第三十章 虚实(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澜(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一)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下)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一)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七)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五)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三)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一)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一十三章 已入苍梧危堞远(下)第五章 心念亲恩思全孝(下)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四)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一)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上)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上)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六)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一)第四章 异世缘从天地成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下)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五)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九)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上)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下)第三百零九章 伪帝(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四)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一)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七十四章 尘嚣(五)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九)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议(二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九)第三十六章 不意吴越竟同舟(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中)第二十一章 克敌破虏展神臂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六)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上)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二)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九)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行(上)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下)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