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

屋檐上的雨声又变得急了起来。

沈括向廊道外瞥了一眼,壁上的灯光照亮了外面一小块地方,雨帘仿佛瀑布,倒映着火光,“雨变大了。”

“嗯。”曾孝宽同往外看了一眼,眉头皱起。

“看起来今天停不了了。”

“呵……希望存中你说错了。”

曾孝宽干笑,他和沈括一样,脸色与脚步同样沉重。

从昨夜到现在,雨已经下了快一天,眼看这就要往洪水的方向上发展。

“治平二年我在京师。”曾孝宽忽然道,“今天的这场雨,感觉快赶上治平二年那一次了。”

曾孝宽的父亲曾公亮当时正是宰相,沈括却还只是外地的小人物,没有对那时候京师洪灾的记忆,朝廷更不会有数据明确的记录。

“当时雨多大说不清了,”沈括道,“如今都堂里面安了量雨器,刚才我让人去查看过,差不多要有四寸了。”

“四寸?不止吧。”曾孝宽一路走过来,正看见院子里连通下水道的窨井盖,都咕嘟咕嘟地往上冒水。寻常窨井盖下,至少有一人多深才到下水道的水面。

“水往低处流。雨器量了四寸,那京城各处都是四寸,这头顶上四寸,大庆殿前也是四寸,高处的雨水聚到城中低洼处,四寸就要变三四尺了。”沈括见曾孝宽一脸迷糊,半信半疑,又道,“上个月那场暴雨,金水河水都漫上岸了,雨量也不过一寸半。”

有前事对比,曾孝宽终于明白雨量四寸的概念,眉间的川字纹更深了几分,喃喃道,“这下城中洪涝恐怕是免不了了。”

沈括道:“所以黄勉仲才会派人来说,今天晚上的会,他就不过来了。”

“什么时候?”曾孝宽脸色又是一变,比起京师的洪水,自己的知情权是否被人忘掉,似乎更重要一点。

“就方才。”

曾孝宽神色稍稍松了些,转又叹,“京里发洪水,又有人会说道了。”

沈括点了点头,自来京师里的耗子都比外地肥三分,出点什么事,也比地方上更闹腾几分。这京师大水,保不准就会被有心人利用上。天人感应之说,被气学嗤之以鼻,但在世人心目中,还是根深蒂固。

“这事两位相公会操心的。”沈括说着,转身与曾孝宽先后脚进了议事厅中。

两人刚刚进门,就看见韩冈端坐于正前方,正低头读着书。预定与会的成员,也只有韩冈一人到了,除他之外,别无他人,书记、堂吏、杂役等一干人都在外面。

厅内静悄悄,最大的声响还是来自外面的暴雨。

沈括不由得低下了声音,他从侧面看韩冈的脸色,似乎并不太好,他试探着轻声问,“相公,在担心第九将?”

预定作为北上援冀先锋的第九将,被暴雨堵在了车站前不能登车,沈括已经从铁路总局离任,但该有的消息并不缺。

有说法叫人走茶凉,但高升和贬责两条线,茶水的温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何况沈括是升到参知政事?铁路总局上下会尽一切努力,保证他们所敬爱的存中公手上茶汤永远都保持着最合意的温度。

韩冈抬起头,回了一个略带疲惫的笑容。

“来了?”也没起身。都在都堂中办公,没必要见个面就幸相互礼了,“不用担心第九将,他们已经上车了。”

“这么快?!”沈括惊讶道。

韩冈没在沈括的惊讶中发现虚假。想想毕竟是人走了,比不上还在任时,消息上报按流程走,必须要先经过沈括这个主官。现在得消息,总要慢一步了。

“刚刚收到的,第九将已经在青石台登车启程了。”韩冈道。

“青石台?那地方好象有什么厂子吧?”曾孝宽对这个地名有些印象,却想不起具体是什么工厂。

“是修车厂。”沈括解释道:“维护一等车、特等车和专列的厂子。”说着脸色一变,急问道,“相公,第九将该不会用的是这些车厢吗?”

“啊,没错。”韩冈点头,“送第九将的车都被雨水堵住了,一时调不过去。不能误了征期,又不能让第九将的将士在雨中走太远,所以就想到了最近的青石台。”

“方兴还算知道轻重。”章惇拿着冒着热气的白瓷杯,从门口进来。

盖碗茶盏在都堂被淘汰了,现在流行的是带把手的厚瓷杯,上个月韩冈刚刚开始用,这个月就传遍了都堂。

“幸好他知道变通。”韩冈起身,活动了一下肩膀,“就是累得这几日出京的朝官要坐二等车了。”

“谁的屁股有那么金贵,一定要做一等特等?”章惇冷笑地说一句,问韩冈,“玉昆,游景叔还有多久回来?铁路总局总不能让方兴继续管下去吧?”

“他应该快到黄河了。”韩冈说着,绕到墙角的几案旁,给自己倒了杯热茶,“等过了河,当天就能回来了。”

“黄河……”章惇点了点头,转头向沈括,“存中,你看第九将能不能按计划赶到大名?”

“得看这场雨什么时候停了。”沈括不着痕迹的看了韩冈一眼,见韩冈低头倒水,道,“到了白马雨还不收,渡船过不了河。”

“说得也是。”章惇抿了一口水,随便挑了个座位坐下来,对韩冈笑道,“玉昆,什么时候黄河上能修座桥啊。”

“现在就能。”韩冈放下茶壶,回头道。

一室皆惊。

曾孝宽扭头看沈括,这个消息沈括应该知道,“真的假的?”

沈括摇头,“不会吧?”

章惇却早习惯了韩冈的说话风格,毫不惊讶,双眉挑起,笑问道,“当真?”

韩冈笑道,“星宿海上要修一座黄河大桥也不难,比外面的虹桥也差不多。”

“黄河源头就算了。”章惇呵呵两声,并不是很喜欢韩冈的笑话,“最近去黄河源的已经出发了吧?”

“走了有一阵子了,现在多半进洮州了。”韩冈稍稍提了一句,没继续再开玩笑,“如若要在白马渡上修桥,至少再过二十年……吧。”他不太肯定地说,“不过,现在已经能在洛水上修大桥了,再过些年,也能在黄河上游河道窄、水势平缓的地方修,比如兰州、灵州,也没比洛水宽多少。”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等永安的洛水大桥修好,济水、渭水、闽江上也都可以修,黄河长江倒也罢了,洛水、济水这样的中等河流才烦人,早点把修桥的匠师给练出来,等二十年后,再试试黄河、长江。”

刚刚赶到的张璪,听了有几分茫然,拉着曾孝宽问道,“今天会上要说桥?”

韩冈耳朵尖,听到了,“闲谈罢了,今天还是河北河东。”

张璪坐了下来,“这场雨下的,去河北的援军赶得及吗?”

“第九将已经出发,但到了白马县,能不能过黄河还是得看天气。”

说话间,吕嘉问也到了,黄裳亦受招匆匆赶来。

除了李承之和熊本之外的都堂成员都到齐,还包括黄裳这个编外。众人环桌而坐,章惇道,“河北河东的兵事稍后再说,外面这场雨,诸位都看到了,不知会下多久,都堂得做好准备,以备不测。”

待众人点头,章惇对黄裳道,“勉仲,你说说现在的情况。”

黄裳容色沉重,进来后一直没怎么说话。听章惇问,从袖中掏出了一个小册子,“城中情况很不好。汇集各坊军巡奏报,已经确认房屋毁坏七十一间,十一人亡,不过实际伤亡毁坏的情况,应比现有奏报多得多。新城城东厢为城中地势最低,观音院附近库房大半被淹,损失无算。另金水河、五丈河、汴水,皆已漫堤,水过路面……”

黄裳一条条地说了有半刻钟,在座的宰辅们脸色越来越阴沉,最后章惇叹道,“好些年没见到这么大的雨了。”

“开封府内的雨量计记录,到目前为止,降雨量已经有四寸两分,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数值。”

吕嘉问在旁插了一句,“记录雨量也就五年。”

曾孝宽道:“跟治平二年差不多了,治平之后,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雨。”

韩冈偏头对章惇道:“从治平二年开始算,这可算是三十年一遇的暴雨了。”

章惇皱眉想着,“玉昆,应急预案可以启动了吧?”

“嗯,差不多了。”韩冈道,他轻轻拍了拍放在桌上的书册,“就是有些粗糙,用起来少不了荒腔走板,以后要根据实际操作后的经验教训进行修改。”

最早韩冈还在陇西的时候,就为军中编订过卫生防疫条例,里面就有对应已经发生的灾害疫情的应急预案。等他一级级地升上去,直至手握天下权柄,都堂、路府、州监,直至诸县镇中,每一级都有了相对应的预案。

沈括看着韩冈的动作,这时候才发现,韩冈方才看的书的书脊上贴着红色的标签,这就是灾害应对预案的标志。

“玉昆过谦了。”章惇一拍手,“事前定则不困,有预案前定,此番事可大安。”

韩冈道,“大体上可照预案来,如有意外,可相机行事。最重要的,是必须要保证京师稳定。”

“的确。”章惇道,“京师内外此番水患,需一人主持防疫救灾。”他看了一眼黄裳,“勉仲如何?”

黄裳立刻摇头,“裳任在开封,再要主持府界之外,恐顾此失彼。”

黄裳说着心里都骂开了,让他处置开封城内的水患已经很勉强了,再要他主持开封府界防洪工作,能活生生累死他。

韩冈也道,“这一回雨并不是只下在开封城内,开封府界,开封府界之外都有雨。”开封府界之外,谁也不能说肯定不会洪涝,黄裳的地位虽足够,但开封知府的身份,却是他伸手京外的阻力,“不如自议政中选一人吧。”

无人反对,宰辅们三言两语选了韩忠彦为都大提举京东京西灾伤事,现在做准备,等灾情确认,立刻出发巡视督促地方。

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六)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下)第三十三章 虚实(十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长风(五)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五)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七)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九)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中)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五)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三)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三)第九十章 尘嚣(二十一)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一)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议(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二十五章 虚实(五)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五)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八)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五)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八)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一)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一)第九十三章 尘嚣(二十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五)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一十九章 波澜因风起(上)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六)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议(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九)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五)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一)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八)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五)第二十九章 虚实(九)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二)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八)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六)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七)第七十六章 尘嚣(七)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六)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上)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四)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下)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二)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二)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中)第四十四章 岂惧足履霜(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九)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上)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