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七)

天色将晚的时候,王安石方才离开崇政殿。

在崇政殿中,天子问了王厚不少问题,王安石都听在耳中。

赵顼最为关心的是明年河湟决战的情况。一开始就问韩冈是否有私酿酒水,也怕熙河经略司人人私心,不肯用心于国事。而后在王厚口中,听到王韶、韩冈的一番筹划,赵顼的心情也是变得难得一见的欢畅。

当王厚趁机向他请求转为武资,声称要为大宋封狼居胥,赵顼便是一口就答允下来,还很高兴地亲口许诺王厚在转武官时,可以援例提升一级。

天子的心思都放在河湟决战上。对这个明年开春决战的计划,王安石也并不反对。熙河经略司的指挥水平,以及西军的战斗力,早已经在这几年中,通过一次次大捷而得到了验证。

王安石只是觉得时间看上去有点紧,如果能在攻下熙州后,再停上一年用来安置移民和开辟周围良田,有了足够的钱粮补给再行开战,可能会更为稳妥一点。

不过王安石他也明白,自己需要这份功劳,赵顼也很想看到这份功劳。天子变法,是为了内圣外王。对内,使百姓安居乐业,对外,让四夷宾服恭顺。

如果把三司条例司当作新法正式开始推行的标志,那到如今已有三年之久了。不过现在地方上推行各项新法条令的阻力依然还是很大,各项条令带了的回报虽多,但怨言也不见不少。王安石迫切需要一个军事上的胜利——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来向天子证明推行新法的效果。

前面横山攻略以失败而告终,河湟就再容不得半点失败,而且必须尽快见到成效。

幸好河湟那里情况很不错,至少要比韩绛当初的陕西宣抚司要好。

王韶本人是难得的帅才,在他指挥下,河湟捷报频传,两三年内,便将熙州、巩州收归大宋,官军兵锋离着河州就只有一步之遥。而经略司内,高遵裕、王中正之辈又能与之和衷共济,人和这一项上,完全不用让人忧心。

加之一众属吏、将校都是少有的干练之才。尤其是韩冈,不论是从军事还是政事,哪一个方面都是极为出色的年轻人,有他主持后方诸务,可以让前线奋战的将士毫无后顾之忧。

“韩冈?!……就是前年和去年来过家中的那个韩冈?”

浑家吴氏的声音传入耳中,王安石猛然惊醒。不知什么时候,他竟然已经身处于家中,老妻吴氏正坐在对面。一考虑事情,就忘了周围的事,这毛病他到现在都没能改掉。

“什么事?”王安石疑惑地问着。

“还能是什么?二姐的事啊!”吴氏只当王安石犯了迷糊,但前面丈夫说出的那个名字,让她沉吟起来,“韩冈的确是不错,家世虽说差一点,但二姐若是嫁过去,反而是件好事。就是有些风流了些,这点不好。”

前两年韩冈两次入京,吴氏都见过那个上门来拜访的年轻人。能两次进相府,当然是得到了自家夫君的看重。以自家夫君的眼界,人品那是不会差得。而韩冈留给吴氏的印象很深,也很不错,相貌、气度、前途、才学都很出色,与二哥的关系也很好。

而且韩家小门小户,没有太多的牵累。如果二女儿当真嫁过去后,不会像嫁到吴家的长女那般天天受气。就是韩冈前次为了个名妓,跟天子的弟弟闹得满城风雨,最后让官家出头收拾残局,这一点终归有些让人感到犹豫。

“蓄养歌妓的事也听多了。韩冈才一个,也算不上什么。这两天,就得找人做个媒,你看看谁人合适?”

吴氏一头热地说着,王安石有些恼火:“胡说什么?我什么时候说要把二姐嫁给韩冈了?二姐的事急不来的!再说,还不知道韩冈那边有没有定下亲事,小心落了空。”

“急不来?那还要等几年?”吴氏一下变得满腹怨气,直冲着王安石嚷嚷。为着二女儿的事,她日日心急如焚,只是见着丈夫忙碌,不想去打扰。但今天终于忍不住了,“天天想着治国平天下,这修身齐家,你做到哪一样了?!二姐转年就十八了,你这做爹的坐得稳如泰山,我这做娘再不多想想,二姐就要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婆了!”

“也不一定要韩冈。”王安石见着吴氏听到一个年轻人的名字,就盯着人不放,就好像自家的女儿嫁不出去一样。他王家的门户、家教也不差啊,至于这么急切吗?

“就算不是韩冈,其他人家也行……你总得找个好人家来吧?”吴氏还是急着。

王安石皱起眉:“如今找上门来的,都是些趋炎附势之辈,哪有几个正经人家?!”

“那就去找!”吴氏提声叫道。

“爹、娘!”一人适时的推门进来,打断了书房中的争执。

“大哥!”

见着是儿子王雱进来,吴氏讪讪地停了口,在儿女面前吵架,不论是王安石还是她都是有些难堪。

王安石咳嗽了两声,问道:“大哥,有什么事?”

“厨中已经把晚上的饭菜做好了,正等着爹娘来呢……”王雱回头望望门外,“本是二姐来的。但见着她久不回来,儿子就过来看看。”他笑了笑,“也难怪她不好意思进来。”

“二姐在外面?”吴氏闻言,狠狠地瞪了王安石一眼,忙着出去追女儿了。

王雱躬身目送吴氏离开,这才走近前,对王安石劝道:“爹爹,二姐的事也的确得加紧操办了,总不能再拖了。”

“你也觉得韩冈好?”

“韩冈儿子是没见过。但从传闻中听来,人品并不差。文学上虽是稍逊,可其才干已是名传朝中。如今不过是弱冠之年,已积功为朝官。观他过往行事,对变法每多援护,当是有心于国事的人才。”

同样名满天下的年轻俊杰,心高气傲的王雱并不会认为自己比韩冈稍差。本官同为太子中允,但多了一个进士头衔,还是崇政殿说书,有着天天面见天子的资格。评价起韩冈便是很客观,没有半点嫉心。

“这为父也知道……”

王雱在王安石身边坐下来:“韩冈第一次上京时,给爹爹出的三条策略,无一不是扭转乾坤的上上良策,可见韩冈对新法的一片至诚。他又几次拒留京中,更足见其并非趋炎附势之辈。”

“就是太过头了。”王安石摇着头,“青苗法改名、胥吏重禄,这两条都还好,但第三条……”

“比起舜去四凶的征诛之术,韩冈定得的条策,已经是很温和了。新法诸多条令,哪一条不是卓有成效,大人如今何须再顾忌着那些愚顽之辈。照孩儿说,就得征诛今之‘四凶’,将之远窜四荒!”

王安石看着侃侃而谈的长子,暗自叹息着。年轻人都是这般无所畏惧,牵挂少、顾忌也少。就像韩冈,随口几句话就要挑起党争。而他的大儿子,也是年轻气盛地不把党争后果放在眼里。只有在官场上多待上几年,才知道不是事事都能强着来的。

那些被他打压下去的旧党中人,都叫他拗相公。说他王安石是一意孤行,不听人劝。可若他真是这般行事,这些年来的诸多新法,早就全数推行下去了。何须一条条地在一路或几路中先试行,查看结果后,进行相应的修改,才会推行全国?——王安石只是不理那些旧党胡言乱语的掣肘之词而已。

“大哥,你真的觉得韩冈好?”

“是不是韩冈,孩儿不便多说。但总得找个与爹爹你同心同德的人家。”王雱停了一下,语气沉重叹道:“总不能让二姐也‘和泪看黄花’吧?”

王安石默然不语。

“和泪看黄花”是他长女写的诗句。嫁到吴家的大女儿是王安石全家心头上的一桩恨事。她自小聪明灵慧,又工于诗词,极得疼爱。王安石左挑右挑,特意挑了好友吴充的儿子。偏偏因为变法之事,两家生分了,让大女儿在吴家过得很不舒心。

秋天的时候还寄了封信来,上面写了一首七绝:“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万恨,依然和泪看黄花。”

“让为父再考虑一下……总得先问问韩冈到底有没有定下亲事。”王安石叹着,国事、家事,事事让人烦心。

他问着王雱:“你做着崇政殿说书哦,明天就要上殿宣讲,可准备好了没有?”

崇政殿说书的位子不好坐,不但要像天子讲解经史要义,同时也是天子身边的顾问。必须见闻广博,又精通经史,少点才学就会被天子问得张口结舌。而且说出的话,多少只耳朵听着,仁宗朝被任命为崇政殿说书的贾昌朝、杨安国,他们两人旧日的文名,便是因为说错了几句话,被人引为笑谈而一落千丈。

王雱虽然不是第一次上殿宣讲,但王安石作为父亲,总是要担着一分心。

王雱自信的笑起:“以孩儿的才学,爹爹何须担心。这么多次下来,何曾出过丑的?”

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下)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四)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五)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一)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三章 虚实(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五)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六)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六)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二)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七)第七十一章 尘嚣(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下)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话(上)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一)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三)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无妄(中)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后顾(中)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一)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上)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庆雷(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九)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九)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八)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变故(二十九)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七)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五)第三十八章 一夜惊涛撼孤城(下)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三)第九十章 尘嚣(二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七)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七)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七)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四)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二)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一)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