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

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行走在没有树荫遮挡的街巷中,汗水流出来,转眼就能给晒干掉。一杯水翻在地上,转过脸来就没了踪影。

但就在连蝉声都变得稀稀落落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一胖一瘦的士子小跑着穿过内城西面的郑门。

“快点!快点!”瘦削的士子跑在前面,穿过门洞后,还对身后喊着。

稍胖一点的儒生跑得呼哧带喘,身上的衣襟都给汗水湿透了,连回话的气力都没有,但他的脚步一点不停,低着头,只往前冲着。

看两人身上的穿戴,都不是富裕,雇不起车马也正常。但身为士子,不方规矩步地徐步前行,这样大呼小叫地穿街过巷,按说应该引得人人侧目才是。但沿路的商铺行人,最多的也只是抬头看上几眼,便毫不在意地收回了目光。在这条临近吴起庙的街道上,这样小跑着招摇过市的士子早已是不足为奇,惹不来路边上惊讶的目光。

“又是两个迟到的。”一名开着书画铺子的掌柜摇着手上折扇。

隔壁同样是书画铺子的掌柜也在幸灾乐祸:“迟了这么久,看来连门都别想挤进去了。”

“今天是横渠先生亲自出来讲学,哪一天不是几百人早早地就来守着,拖到现在才到,肯定是没地方站了。”这条街上全是卖字画的商铺,正摇头笑着的第三人,也同样是书画铺子的掌柜。

这些天来,他们店里的书画没卖出去多少,但附带的笔墨纸张却是突然间畅销了起来。对给他们带来生意的源头,几个掌柜当然都是心里有数,也是暗自感激在心中。

一胖一瘦的两名士子气喘吁吁地冲进吴起庙中,也不看正殿的神像,直接转去西院。这样行为,连庙祝对此也都习以为常,没有出手拦着他们。

一走进西院,一个虽然苍老但依然清晰的声音便传入两人耳中:“蒙何以有亨?以九二之亨行蒙者之时中,此所以蒙得亨也。蒙无遽亨之理,以九二循循行时中之亨也。”

听见张载解说易经中的“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这一段,两人跌足失声。东京城中的士子,现在都知道张载聚毕生所学的著作是以“正蒙”二字为题,而正蒙之名的来源,就是出自蒙卦。这么重要的讲学,竟然没有听到全文,两人都是后悔不迭。

“怎么都开始了……”

“都是你出门前硬是要换身衣服。”

“你若是起早一点,就是换两身衣服都不会迟到。”

两名年轻的士子一边小声地抱怨着对方耽搁了时间,一边轻手轻脚地打算往西厅里挤进去。可是走到门前,才发现厅中早已站满了学生,别说落脚,连个插针的地方都没有。只是这一百多人都在全神贯注地聆听横渠先生授业,安静得连声咳嗽都没有,让两人直到走到门前才惊觉。

两人面面相觑,谁能想到只是出门时耽搁了片刻,就连落脚的地方都没了。想离开,但听着里面传出来的讲课声,又是心痒难耐、难以舍弃。也没做太多犹豫,两人就站在门外,竖着耳朵旁听起来。

熙宁二年的时候,张载入京任职,那时就是受赵顼看重的臣子。只是因为不附和新法,加上其弟张戬做御史时弹劾王安石,才辞了官位,退居关中著书授徒。如今重回东京,前日受命入宫觐见天子,因为应对得当,当场就又擢了史馆修撰,负责编修日历。

所谓日历,是史官对国家、宫廷大事和天子言行的记录,按日记载,依照年月编订集合,是日后编纂国史的主要的依据。张载得此馆职,比起之前的集贤校理又高了一层。

不过如今东京城中的士子,都不用官名来称呼张载,绝大多数都是恭称一声横渠先生。

张载在崇文院中的工作很清闲,编修日历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工作。得以有闲暇继续授徒,就在开封府学讲学,京城士子对此趋之若鹜。

当年张载在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被他的两个表侄给驳倒了,第二天就回转关中。但现在经过了这么些年的钻研,张载对儒学经典早已经融会贯通。换到如今,已然自成体系的气学理论,想要将之驳倒,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再加上张载的弟子韩冈,以实物为凭证,为格物致知四个字创下了偌大的名头。任何一家学派想要与气学争锋,就必须从飞船的顶上越过去——这个难度可想而知——而想绕道而行,避而不谈,也瞒不过明眼人,免不了会被人视为心虚。

既然没人有这个把握,当然就不见有人跳出来打擂台。所以这些日子张载和几个得意门生,借了郑门附近的吴起庙中的场地讲学,便是顺顺当当没有半点干扰。

而韩冈这边,也尽量抽空去聆听教诲。恭恭敬敬地跪坐在讲堂中,老老实实地记着笔记。有了声名远布的韩玉昆这个姿态,同在一个课堂中的士子们,当然就更加对张载的传授认真起来。

只是张载所在的崇文院是清要之所,而韩冈的军器监却是紧要之地。事情多而杂,千头万绪且互相关联。一个工坊出了问题,处理不好,就会连带着数个相关工坊一起出乱子。

不过以韩冈的能力,如果仅仅是处置日常事务,差不多也就一两个时辰的问题。当初吕惠卿身兼多职,照样做得轻松愉快。在治政上,经验逐步累积的韩冈并不会输他多少,可问题是现今军器监一是要设立新厂区,另一个还要保证板甲的顺利打造,加上韩冈还有各项发明要实验、要推广,也只能隔三岔五地去一次张载的课堂。

另外最近,韩冈要负责军备的任务因为局势变动,一下又重了许多。种谔任了鄜延路兵马副总管,又开始调集西军中精兵强将,这件事所代表的一切,大大加重韩冈的负担。

种谔是军中最好战的一派的代表,他返回鄜延路,吴充曾出言阻拦过,但没能成功。王安石回来之后,东西二府的宰执们又重新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就像是参天巨树下的草木,受不到多少阳光雨露的滋润。

王安石究竟是什么心思?许多人都在揣测着。

依照熙宁三年的例子,如果当真要攻取横山,肯定会让宰执级的高官去主持此事。指挥全军的大权,绝不会留在武将的手中。

如今两府宰执中,王安石不可能出外,那么领军的人选到底会是谁?这个问题,在大大小小的酒店、茶馆中都有人讨论着。皇城脚下的百姓,就算事不关己,也喜欢拿着朝堂上的变化来当作下酒的小菜。

虽然攻取横山的战争根本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确认,但为了主帅的人选,坊间多了许多猜测,也让酒家、茶舍多了许多收入,甚至私下里,都有人为此设了赌局。

“韩相公如何?”

有人提着当今次相的名字,却顿时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熙宁三年他若是硬气一点,罗兀城不会丢,横山也早就夺下来了。他在西军中可没有留下好名声,有几个赤佬还会听他的话?到时难道要用刀子来立威不成?……换做官家也不能放心啊!”

“冯相公?”

“更不可能。”有人又嘲笑起来,“当日不就是他在天子面前一力反对种谔去鄜延路吗?”

“吕参政?”

听到这个名字,有人沉吟,有人点头,但还是反对者更多一点:“吕参政倒是有些希望,但他毕竟没有领过兵啊!军中没人服他,官家也一样会担心。”

的确,从没有统领大军的经验,是吕惠卿的致命伤。万一指挥失措,少不了就是一场大败,马谡、赵括的例子就在前面。

吕惠卿被否了,枢密使吴充的名字也没人提了。虽然是管着大宋的百万大军,但他同样也没有统领大军的经验,加上他又是种谔就任鄜延路的反对者。任谁都知道,天子肯定不会点了他去。

只有两位副使,不论王韶和蔡挺,得到的认同最多。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主帅,尤其是王韶,“其开疆拓土之功,真宗皇帝以来数他第一,不选王副枢去,还能选谁?”

“蔡副枢也不比王副枢差。他镇守泾原路多年,党项人有几个在他们面前逃过好去的?”

“眼下是要攻,不是要守。蔡副枢善守不善攻,要攻横山,换了王副枢才差不多。”

“还是蔡副枢资望更高一点,王副枢就要差一点。以种五的脾性,可是那么好使唤的?”

领军出征的究竟是王韶,还是蔡挺,一时争论不下。拜这争论所赐,东京百万军民差不多都知道关中又要打仗了。

这一现状,不知有多少人感叹过。皇城就是个筛子,再是如何的机密军情,转头来都能给泄露出去,根本都没有半点秘密可言。不过在大宋君臣看来,如果让西夏人紧张起来,也不是坏事。

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三)第四十四章 岂惧足履霜(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五)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二)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下)第二百八十章 微澜(上)第三十六章 骤风(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后顾(中)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四)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下)第二十一章 涉川终吉黄龙锁(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第三十五章 骤风(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中)第七十四章 尘嚣(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五)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四)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长风(八)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三)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九)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七)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三)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二)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说服(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三)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三)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四)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上)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上)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一)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下)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九)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四十章 雁度长空迹不彰(下)第二十一章 涉川终吉黄龙锁(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三)第四十三章 长风绕城遥相对(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三)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六)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四)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下)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中)第四十章 骤风(六)第三十五章 愿随新心养新德(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八)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下)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中)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九)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五)第三十八章 一夜惊涛撼孤城(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三)第二章 巩州(中)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议(四)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八)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七)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二)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四)第二十一章 涉川无咎黄龙锁(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二)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一)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上)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上)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三)第三十章 虚实(十)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