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秦策二(5)

蔡泽说:“君主能够圣德,臣子能够贤能,这是天下的福气;君主能够英明,臣子能够忠诚,这是国家的福气;父亲能够慈爱,儿子能够孝顺,丈夫能够诚信,妻子能够贞节,这是家庭的福气。比干那么忠心不二,却不能保全殷商;伍子胥那么睿智,却不能保全吴国;申生那么孝顺,晋国却内乱不断。这就是虽然有了忠臣孝子,但国家仍然覆灭或混乱,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贤明的君主和贤德的父亲来听从他们的缘故。所以天下人都以那些昏君愚父为耻辱,而可怜那些忠臣孝子。如果只有死了之后才能立忠成名,那么,这就是微子不值得称为‘仁’,孔子不值得称为‘圣’,管仲不值得称为‘大’了。”于是范雎说他讲得很有道理。

蔡泽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商鞅、吴起、文种作为大王的臣子,竭尽自己的忠心,建立不朽的功勋,让人很是敬仰。闳夭事奉周文王,周公辅政成王,这岂不也算是尽忠吗?用君臣的关系来论断的话,他们谁更能让人敬仰呢?”应侯说:“商君、吴起、文种没有闳夭、周公旦值得让人敬仰。”蔡泽说:“由此看来,您所事奉的君主,宅心仁厚,信任忠良,不背弃旧交,他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比,哪一个更好呢?”应侯说:“不知道哪个更好。”蔡泽说:“您所事奉的大王对忠臣的信任程度,不会比秦孝公、越王、楚悼王更高。大人您为秦王平定骚乱,消除祸端,排除危险,扩张领土,种植稻谷,从而使国家富强,家庭富足,君主愈加强大,威名盖过天下其他诸侯,立下的盖世功勋万里传送,可实际上您并不比商君、吴起、大夫种功绩更大,但是您的地位却更为尊贵,俸禄更为优厚,您家里存的财宝要比这三人多得多,您在这个时候还不归隐,我私下里真为您而感到忧虑。俗话说:‘太阳在正午之后就会偏斜;月亮圆了之后就会亏缺。’事物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之后就必定要衰败,这是上天的必然规律。进退盈缩要根据眼下的形势而定,这是圣人所遵循的普遍规律。

[原文]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①,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吴王夫差无适②于天下,轻诸侯,凌齐,晋,遂以杀身亡国。夏育、太史启③叱呼骇三军,然而身死于庸夫。此皆乘至盛④不及道理也。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⑤,决裂阡陌⑥,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楚地持戟百万,白起⑦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再战烧夷陵,南并蜀、汉,又越韩、魏攻强赵,北坑马服⑧,诛屠四十余万之众,流血成川,沸声若雷,使秦业帝。自是之后,赵、楚慑服,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⑨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⑩,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垦草创邑,辟地殖谷,率四方士,上下之力,以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棓而杀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注释]

①一匡天下:指齐桓公定周襄王为太子之位,避免了周室之乱。②适:同“敌”。③夏育:周代卫国勇士,传说力能拔牛尾。太史启:勇士。④乘:凭借。至盛:指威名全盛。⑤平权衡、正度量:指商鞅变法时,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调轻重:调整赋税的轻重。⑥决裂阡陌:指破除井田制的疆界,重新划分土地。阡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⑦白起:一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郿(在今陕西眉县)人,他屡建战功,封为武安君,后为范睢所嫉,被迫自杀。⑧马服:即赵括,战国时赵国将领。他善于纸上谈兵,实无指挥才能,长平之战,被白起包围,突围不成,被射死,赵军四十万全部被俘坑死。⑨一:同一,划一。⑩杨越:地区名,包括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棓:当是“倍”之误(依王念孙说)。倍,背弃。

[译文]

“古时齐桓公九次主持诸侯间的盟会,匡正天下,到葵丘之会的时候,他就显现出骄傲自大的表情,因此有九个国家背叛了他。吴王夫差,天下无人能敌,因此他轻视诸侯,欺凌齐、晋两国,最终因此而被杀死,国也亡了。夏育、太史启一声叱咤风云的呼喝三军都为之震撼,然而最终被平庸的人杀死了。这些都是仗着自己威名全盛的时候而不隐退的教训。商君替秦孝公统一度量衡,颁布货币,调整赋税,废除井田制,重划土地,教百姓学习耕种和操练军事,因此,军队一出动疆土就扩大了,军队休战国家就富强了。所以秦国能够天下无敌,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功业建成以后,商鞅却遭受了车裂的刑法。楚国拥有百万持戟的雄师,白起仅率领几万军队,与楚军作战。一战就拿下了鄢和郢都,再战就烧毁了夷陵,吞并了南面的蜀、汉,又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强大的赵国,坑杀了北面的马服君赵括,屠杀坑埋赵军四十余万之多,可谓流血成河,吼声如雷,使秦国成就了帝业。从此以后,赵国、楚国恐惧秦国的势力而折服,不敢攻打秦国,怕的就是白起的威力。白起亲身所降服的城,就有七十余座。功业建成以后,他最终却被秦昭王赐死在杜邮。吴起替楚悼王罢免无能之辈,撤销庞杂的机构,废除多余的官员,杜绝请客送礼的风气,使楚国的风俗得以统一,然后攻打南面的越,吞并北面的陈、蔡,破除连横政策,解散合纵策略,使往来各诸侯国游说连横合纵的策士们无言以对。功业建成以后,吴起却最终遭受了肢解的刑法。大夫种替越王勾践大力垦荒,创建城邑,开辟土地,种植粮食,率领各方人士,集中全国上下力量,打败了强劲的吴国,成就了霸王的功业。勾践最终背弃了他并杀了他。这四位先生,都是成就了功业而不肯罢去官位,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原文]

“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长为陶朱①。君独不观博者乎?或欲分大投,或欲分功。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②,以实宜阳③,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口,又斩范、中行之途④,栈道千里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⑤。孰与以祸终哉!此则君何居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⑥,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⑦,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刚成君。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⑧。

[注释]

①范蠡(lǐ里):字少伯,楚国宛人,春秋末越国大夫。②三川:韩国郡名,因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得名。③宜阳:地名,在今河南宜阳县西。④斩范、中行之途:即断三晋之路。范、中行为春秋末晋六卿之二,此用以指三晋(赵、韩、魏)。⑤乔、松:乔,王子乔;松,赤松子。二者皆为古代传说中长寿的仙人。⑥谢病:称病辞官。⑦笃:此指病重。⑧太子丹:燕国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子。太子丹于燕喜王十六年(公元前239年)入质于秦。

[译文]

“这就是所谓‘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的人了。范蠡深知这个功成身退的道理,他以超然地态度功成身退,长久地做着经商而发家致富的陶朱公。您难道没看到赌博的人吗?有的想要孤注一掷以求全胜,有的想要分取获胜的果实。这都是您最清楚不过的。现在您身为秦国的相国,为了谋划国家大事儿终日的不离开坐席,为了制定策略而不离开朝廷,坐在朝堂上操控诸侯,威仪震惊三川,充实了宜阳的兵力,打开了羊肠险阻,封闭了太行山的入口,又阻断了三晋的道路,修筑了上千里的栈道通往蜀、汉之地,使天下都惧怕秦国。秦国的已经实现了,您的功劳也达到顶峰了。这也正是秦国人来分取您的胜利果实的时候了!如果这时候还不隐退,那么,商君、白公、吴起、文种的下场就是您的例子。您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时机归还相印,让位给有贤能的人,把相印授给他,您这样做,必然会获得伯夷那样廉洁的好名声,长久地做您的应侯,世世代代称孤,并且还能像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这与遭受祸害而死去的结局比起来,那个更好呢?那么您应当如何处理呢?”范雎说:“说得好。”于是请他就坐,用对待上客的礼节对待他。

过了几天,范雎入朝觐见,对秦昭王说:“有一个才从崤山以东过来的宾客,名叫蔡泽。这个人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我见过的人很多,但却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就我的能力而言,也是自愧不如。”秦昭王于是就召见燕人蔡泽入朝觐见,并和他进行谈论,一番对话之后,秦昭王对他很满意,因此就授为秦国的客卿。

自此之后,应侯范雎就声称自己有病不再上朝议政,并且请求把相印归还。秦昭王强行挽留应侯,应侯便推脱自己病重,最后秦王免去了他相国的职位。秦昭王对蔡泽的谋略十分赞赏,于是就任命蔡泽为秦相。蔡泽帮助秦国向东收并了周王室。

蔡泽辅佐秦昭王没几个月,有人便恶意诋毁他,他恐怕招来杀身之祸,也称病归还了相国的印玺,秦昭王把他封为“刚成君”。他在秦国十几年,历经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几代君主,最终任职于秦始皇朝代。他后来作为秦国的使者出使燕国,三年后燕国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做人质。

第92章 燕策三(2)第55章 赵策三(1)第2章 东周策(2)第16章 秦策二(5)第22章 齐策一(1)第87章 燕策一(4)第2章 东周策(2)第22章 齐策一(1)第70章 魏策三(2)第53章 赵策二(3)第45章 楚策四(2)第90章 燕策二(3)第73章 魏策四(2)第35章 齐策六(3)第48章 赵策一(2)第46章 楚策四(3)第60章 赵策三(6)第57章 赵策三(3)第48章 赵策一(2)第84章 燕策一(1)第85章 燕策一(2)第61章 赵策三(7)第96章 中山策(1)第26章 齐策三(1)第56章 赵策三(2)第37章 楚策一(2)第80章 韩策二(3)第42章 楚策三(1)第75章 韩策一(1)第38章 楚策一(3)第91章 燕策三(1)第41章 楚策二(2)第85章 燕策一(2)第93章 燕策三(3)第96章 中山策(1)第60章 赵策三(6)第24章 齐策一(3)第24章 齐策一(3)第71章 魏策三(3)第28章 齐策四(1)第74章 魏策四(3)第46章 楚策四(3)第15章 秦策二(4)第83章 韩策三(3)第2章 东周策(2)第96章 中山策(1)第45章 楚策四(2)第55章 赵策三(1)第53章 赵策二(3)第39章 楚策一(4)第47章 赵策一(1)第48章 赵策一(2)第28章 齐策四(1)第37章 楚策一(2)第66章 魏策二(1)第83章 韩策三(3)第8章 秦策(3)第30章 齐策四(3)第41章 楚策二(2)第65章 魏策一(3)第11章 秦策(6)第66章 魏策二(1)第75章 韩策一(1)第96章 中山策(1)第50章 赵策一(4)第61章 赵策三(7)第70章 魏策三(2)第91章 燕策三(1)第10章 秦策(5)第20章 秦策四(2)第71章 魏策三(3)第19章 秦策四(1)第59章 赵策三(5)第27章 齐策三(2)第63章 魏策一(1)第18章 秦策三(2)第77章 韩策一(3)第67章 魏策二(2)第15章 秦策二(4)第85章 燕策一(2)第50章 赵策一(4)第80章 韩策二(3)第17章 秦策三(1)第71章 魏策三(3)第56章 赵策三(2)第93章 燕策三(3)第75章 韩策一(1)第43章 楚策三(2)第12章 秦策二(1)第76章 韩策一(2)第53章 赵策二(3)第45章 楚策四(2)第19章 秦策四(1)第48章 赵策一(2)第88章 燕策二(1)第83章 韩策三(3)第24章 齐策一(3)第30章 齐策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