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楚策二(2)

秦败楚汉中。楚王①入秦,秦王②留之。游腾为楚谓秦王曰:“王挟楚王,而与天下攻楚,则伤行矣。不与天下共攻之,则失利矣。王不如与之盟而归之。楚王畏,必不敢倍③盟。王④因与三国⑤攻之,义也。”

[注释]

①楚王:怀王。②秦王:昭王。③倍:通背。④王:下脱背盟二字。⑤三国:齐、韩、魏。

[译文]

秦军在汉中打败楚军。楚王被骗进入秦国境地,秦王把楚王拘禁起来。游腾替楚国说情,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挟持楚王,联合各路诸侯攻打楚国,那么大王的品德就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如果不联合各路诸侯攻打楚国,那么国家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失。大王为什么不还和楚国结成联盟,让楚王归国。楚王原本就害怕秦国,肯定不敢背弃两国之间的盟约。如果楚王背弃盟约,您再就联合齐、韩、魏三国攻打楚国,这才是正义的举动。”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原文]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①:“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②:“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③。”太子入,致命齐王曰④:“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⑤,皆令献其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求反,主坟墓⑥、复群臣、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⑦,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⑧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⑨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⑩于秦。”

[注释]

①隘:阻止,不放。②傅慎子:太子的老师慎子。③便:对,妥当。④致命:致辞,告诉。⑤朝:召见。⑥主坟墓:犹言主持丧礼。⑦王身出玉声:大王说话一字千金。⑧昭常:楚国大臣。⑨景鲤:楚国大臣。⑩索救:求救。

[译文]

楚顷襄王还做太子的时候,就曾经被送到齐国做人质。当得知楚怀王驾崩的消息时,太子就去向齐闵王辞行,请求归国。齐王阻挡他,说:“你答应把东地,靠近齐国的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割让给我,我就让您归国。如果你不答应,归国就免谈。”太子说:“我得回去问问我老师的意见。”太子的老师慎子说:“你就给他土地,这是为了明哲保身。仅仅为了爱惜土地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那是不仁义的行为。所以我认为,给他土地是对的。”太子进入宫中,向齐王复命说:“我愿意献出土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楚国太子归国。

太子回到了国内,就即位为王。齐国派出战车五十辆,到楚国去索取东地土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人来索取东地,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慎子说:“大王明天就召见群臣,大家一块商量一个计策。”

于是,上柱国子良进宫拜见楚王。楚王说:“我之所以能够返回楚国,主持埋葬先王的丧事、再见到各位大臣、恢复国家的正常运转,是因为我答应齐王,把东地方圆五百里土地送给齐国。现在齐国派使者来索取土地,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他。大王亲口允诺,答应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齐国要给他土地,结果食言,那么就是大王言而无信,今后也无法与诸侯订立盟约。请您信守诺言,然后再攻打齐国。所以,信守诺言给齐国土地,是讲信用,攻打齐国要回土地,是显勇武。我所以建议信守诺言。”

子良出来后,昭常入宫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派使臣来,要求索取东地五百里土地,对这件事怎么办?”昭常说:“大王不能给他。所谓万辆兵车,是因为国土面积大而号称万辆兵车。现在割去淮北五百里土地,那是几乎割掉了国家一般的土地,加之,我国只有万辆兵车的虚名,实际上没有千辆兵车的实力,不能割让土地。所以我建议不要给他。我请求去守卫那里。”

昭常退出后,景鲤入宫进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派人来索取淮北五百里土地,对这件事你怎么看?”景鲤说:“不能给他。虽然不能给他,但楚国也不能独自守住这片土地。大王金口玉言,如果答应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齐国割让土地给他,现在却不给,就要失信于诸侯,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然而以楚国的能力,也不能保住这片土地。我请求到西边的秦国去求救。”

[原文]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子良见寡人曰:‘不可不与也,与而复攻之。’常见寡人曰:‘不可与也,常请守之。’鲤见寡人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也,臣请索救于秦。’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①:“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②,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③,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④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注释]

①怫(fú)然:愤怒的样子。②效其说:犹言详细地解释这种说法。③发:派遣。④甲:军队。⑤临齐右壤:逼近齐国右边边境。

[译文]

景鲤离开之后,太子的老师慎子进宫拜见。楚王把三位大夫的建议告诉了慎子,说:“子良见到我说,‘不能不给齐国。但建议是,给了土地之后再出兵攻打齐国’。昭常见了我说,‘不能给齐国,请让我去保卫东地。’景鲤见了我说,‘不能给齐国,不能单靠楚国一国的力量来独守东地,请让我往西去向秦国求救。’不知道他们三个人的建议我到底采纳谁的好?”慎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纳。”楚王有点愤怒了,并表现在脸上,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理由,大王就会明白我说的确实是符合事实。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国子良率领五十辆车子,往北到齐国去进献东地方圆五百里的土地;然后在子良北去的第二天,再派遣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去守卫东地;等昭常东去的第二天,再派遣景鲤带着五十辆车子,往西到秦国去求救。”楚王说:“好”。于是派子良向北到齐国去敬献土地。在子良北去的第二天,任命昭常为大司马,派他去守卫东地。等昭常走后,又派遣景鲤往西向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人带着士兵前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负责保卫东地,发誓要与东地共存亡。我已召集了从小孩到六十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锈钝。但我们愿意誓死保卫这片土地。”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但现在却让昭常死守东地,这是什么缘故啊?”子良说:“我是受了敝国大王的命令来进献东地,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传大王的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吧。”齐王于是派兵攻打东地,攻打昭常。但军队还没有到达东地的边界,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逼近齐国右边边境,说:“你们拘禁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义的行为;又想抢夺楚国东地方圆五百里的土地,这更加的不仁义。如果你们收兵的话,算你们识相,如果不收兵的话,我们愿和你们决一死战。”齐王害怕了,就请求子良往南告诉楚国,与楚国讲和,又派人往西去秦国,与秦国讲和。这样楚国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却保全了东地。

女阿谓苏子

[原文]

女阿谓苏予①曰:“秦栖楚王,危太子者,公也。今楚王归,太子南,公必危。公不如令人谓太子曰:‘苏子知太子之怨己也,必且务不利太子。太子不如善苏子,苏子必且为太子入矣。’”苏子乃令人谓太子。太子复请②善于苏子。

[注释]

①女阿谓苏子:女阿,疑为楚太子之侍女。苏子,指苏厉或苏代。②复请:此处可见女阿谓苏子乃授命于太子。

[译文]

女阿对苏子说:“当初,秦王拘禁了楚王,让他像鸟在笼中一样栖居在秦国,并且迫害太子的人也是您。现在楚王回国了,太子也将从齐国南归回国,您必定要遭遇危险。您为什不派人去对太子说:‘如果苏子知道太子怨恨他,必将设法伤害太子,太子为什么和和苏子搞好关系,苏子必将帮助太子回到国内。’”苏子于是就派人去劝说太子。太子听说后,再一次派人请求和苏子和睦相处。

第68章 魏策二(3)第86章 燕策一(3)第18章 秦策三(2)第6章 秦策(1)第37章 楚策一(2)第54章 赵策二(4)第92章 燕策三(2)第77章 韩策一(3)第29章 齐策四(2)第67章 魏策二(2)第62章 赵策三(8)第41章 楚策二(2)第85章 燕策一(2)第75章 韩策一(1)第59章 赵策三(5)第12章 秦策二(1)第78章 韩策二(1)第69章 魏策三(1)第37章 楚策一(2)第95章 宋、卫策(2)第88章 燕策二(1)第32章 齐策五(2)第2章 东周策(2)第77章 韩策一(3)第9章 秦策(4)第71章 魏策三(3)第43章 楚策三(2)第48章 赵策一(2)第84章 燕策一(1)第84章 燕策一(1)第45章 楚策四(2)第59章 赵策三(5)第90章 燕策二(3)第61章 赵策三(7)第27章 齐策三(2)第61章 赵策三(7)第1章 东周策(1)第92章 燕策三(2)第72章 魏策四(1)第39章 楚策一(4)第41章 楚策二(2)第81章 韩策三(1)第32章 齐策五(2)第37章 楚策一(2)第46章 楚策四(3)第21章 秦策四(3)第60章 赵策三(6)第79章 韩策二(2)第31章 齐策五(1)第34章 齐策六(2)第50章 赵策一(4)第37章 楚策一(2)第4章 西周策(1)第81章 韩策三(1)第80章 韩策二(3)第89章 燕策二(2)第65章 魏策一(3)第25章 齐策二第58章 赵策三(4)第7章 秦策(2)第68章 魏策二(3)第10章 秦策(5)第48章 赵策一(2)第24章 齐策一(3)第50章 赵策一(4)第14章 秦策二(3)第15章 秦策二(4)第44章 楚策四(1)第26章 齐策三(1)第10章 秦策(5)第2章 东周策(2)第8章 秦策(3)第47章 赵策一(1)第41章 楚策二(2)第33章 齐策六(1)第9章 秦策(4)第71章 魏策三(3)第45章 楚策四(2)第39章 楚策一(4)第37章 楚策一(2)第76章 韩策一(2)第50章 赵策一(4)第30章 齐策四(3)第41章 楚策二(2)第58章 赵策三(4)第16章 秦策二(5)第1章 东周策(1)第51章 赵策二(1)第81章 韩策三(1)第62章 赵策三(8)第43章 楚策三(2)第38章 楚策一(3)第74章 魏策四(3)第25章 齐策二第80章 韩策二(3)第8章 秦策(3)第18章 秦策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