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欲残中山
[原文]
魏文侯欲残中山①。常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
[注释]
①残:灭。
[译文]
魏文侯打算灭掉中山国。赵襄子家臣常庄谈对赵襄子说:“魏国想要吞并中山国,接着就会攻打赵国,赵国离亡国不远了。您何不请求魏文侯,娶他的女儿公子倾做您的正妻,趁机把她的封邑封在中山国,这样中山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犀首立五王
[原文]
犀首立五王①,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②,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
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③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④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
张丑曰⑤:“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⑥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
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⑦。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两从赵、魏。
[注释]
①犀首:魏相公孙衍。立五王:约三晋和燕、中山同时称王。②张登:中山臣。③驱羊:指白白出力而无所得。④贤:好过。⑤张丑:齐臣。⑥负海:指齐国。⑦河东:地名,属赵、魏两国。
[译文]
犀首让五国互相称王,只有中山推迟了。齐王对赵、魏两国说:“我认为与中山同时为王而羞愧,希望和你们一起讨伐它,取消它的王号。”中山君听说后内心很惶恐,召见张登告诉他说:“我将要称王,齐王对赵、魏说,与我一起称王,很是羞愧,想讨伐我,我很怕自己的国家灭亡,并不要求一定能称王,现在只有你能救我。”
张登到了齐国,见到田婴说:“我听说您打算废掉中山国的王号,即将与赵、魏两国联合起来进攻中山,这样做不妥啊!像中山这样的小国,遭受三个大国的攻打,即使是比废除王号更厉害的事,它也会惟命是从的。而且如今中山内心惶恐,必定会听从赵、魏的命令废除王号,并且对赵、魏的命令百依百顺。这样一来,您就是徒劳地为赵、魏两国办事,而齐国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怎么比得上让中山废除王号而依附齐国呢?”田婴说:“依您看该怎么办?”张登说:“您现在前去联络中山,答应和中山结盟并认可它称王。中山一定感到很高兴,并且不会去找赵、魏两国寻求妥协。赵、魏两国肯定会因此生气去攻打中山,中山感到危急,知道各国不愿与它一起称王,中山内心恐惧,必定会为您废除王号而依附齐国。中山担心的是怕国家因此而灭亡,现在您虽然废除了它的王号却有了保全它国家,总好过白白为赵、魏两国出力要好。”田婴回答说:“好,我听您的。”
张丑说:“不可以这样。我听说,有相同的人会彼此憎恨,有共同忧患的人会互相靠拢。如今五国相约称王,齐国去不参与。五国其实都想称王,可害怕齐国不答应。如今会见中山国君,答应他称王,是分散了五国的团结而增强了齐国的力量。拉拢中山而排斥四国,四国就会害怕,定会先答应中山称王,并与中山友善,那么您就会因为拉拢了中山而失去四国的支持。再说,张登善于用阴谋来讨好中山国君,他的话是不可信。”
田婴没有采纳,果真召见了中山君并允许中山君称王。张登对赵、魏两国说:“齐国要攻打你们的河东地区。我怎么知道的呢?齐国对同中山同时称王感到耻辱,如今却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并允许他称王,实际上是想利用中山的兵马,这哪比得上你们同中山君先称王,来制止他们的会面呢?”赵、魏两国答应了,果真同中山一起称王,并且与中山关系密切。中山也真的断绝了同齐国的邦交,一心事奉赵国、魏国。
中山与燕、赵为王
[原文]
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①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
蓝诸君②患之。张登③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万乘之国,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燕、赵好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注释]
①侔:相等,相当。②蓝诸君:中山国的相国。③张登:中山国的臣子。
[译文]
中山和燕、赵两国的君主互相称王,齐国于是封锁了中山通往燕、赵的关卡,不让中山的使者从此经过,并且宣称说:“我们齐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而中山只不过是拥有千辆战车的小国,中山凭什么与我们齐国并驾齐驱呢?”齐国想要用平邑贿赂燕、赵两国,让两国出兵攻打中山。
中山相国蓝诸君为此感到担忧。张登对蓝诸君说:“您为什么要惧怕齐国呢?”蓝诸君说:“齐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强盛大国,他们认为与中山处在同样的名位上,是耻辱。这次不惜割让土地贿赂燕、赵两国,希望两国出兵进攻赵国。燕、赵两国的君主喜好名位,贪图土地,我担心他们不会与我国同心同德。甚至还会给我国带来战祸,即便没战祸也会废止我们的王号,您说我怎么能不担心呢?”张登说:“我希望出使燕、赵两国,使他们两国与中山国一心,帮助中山君称王,这事一定能办成。这是您的心意么?”蓝诸君说:“这正是我的心意啊。”张登说:“那么就请您假扮作齐王,我先试着劝说您,如果能把您说动,就按照计划行事。”蓝诸君说:“我愿意一试。”
[原文]
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王曰:‘然。’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①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必曰:‘子之道奈何?’”
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②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
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其所以存之矣?”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已亲之也。’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蓝诸君曰:“善。”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中山因告燕、赵而不往,燕、赵果俱辅中山而使其王,事遂定。
[注释]
①亏:亏损,损失。②苟:倘若。
[译文]
张登说:“大王您之所以毫不吝啬割让土地来贿赂燕、赵两国,让他们出兵去攻打中山,其目的就是想废掉中山国君主的王号吧?齐王会说:‘是啊’。但是大王这么做不但代价昂贵,而且可能招来战祸。您割地贿赂燕、赵两国,是增加了您敌人的实力;派兵攻打中山国,就会背负挑起战端的骂名。大王虽然用这两招,但想废止中山王号的目的,不一定能成功。大王如果采纳我的计策,既不用割地给燕、赵两国,也不会派出兵马,就会让中山君废除王号。齐王一定会问:‘那么你到底有什么计策呢?’”
蓝诸君说:“那么你到底有什么好看法呢?”张登说:“大王可以派重要的使者前去中山国,让他禀告中山君说:‘我之所以封锁关卡,不让中山的使者打这里经过通过,是因为中山私下单独与燕、赵两国互相称王,唯独排斥了我,所以我才这么做。假如中山君肯屈尊来见我,我一定会帮助中山的。’中山君担心燕、赵两国不同自己一心,现在齐王说出了‘从现在起帮助中山君’这样的话,中山君一定会回避燕王、赵王前来与大王您相见。这事让燕、赵两国知道以后,一定会勃然大怒从而与中山国断绝关系。大王您也和中山君断交,这样就会使中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样一来,中山怎么可能不废除王号呢?用这样的话去说服齐王,他怎么可能不接纳呢?”
蓝诸君说:“这样去说齐王就一定相信,这是废掉王号的好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保住王号呢?”张登说:“这就是保存王号的办法。齐王用这番话来说中山君,就把这番话转告给燕、赵两国,使它们同齐国断绝,加深中山同燕、赵两国的友好关系。燕、赵两国一定会说:‘齐国割让平邑前来拉拢我们,并不是想废除中山君的王号,只是想离间我们与中山国的关系,自己好与中山国结盟。’即使再割让一百个平邑,燕、赵两国也一定不会接受。”蓝诸君说:“太好了。”于是派张登去了齐国,张登果然用这番话来游说。中山就转告燕、赵两国,断绝与齐国的来往,燕、赵两国果然共同辅助中山,让中山君称王,事情就这样平定了。
司马憙使赵
[原文]
司马憙使赵①,为己求相中山。公孙弘阴知之②。中山君出,司马憙御,公孙弘参乘③。弘曰:“为人臣,招大国之威以为已求相,于君何如?”君曰:“吾食其肉,不以分人。”司马憙顿首于轼曰:“臣自知死至矣。”君曰:“何也?”“臣抵罪。”君曰:“行,吾知之矣。”居顷之,赵使来,为司马憙求相。中山君大疑公孙弘,公孙弘走出。
[注释]
①司马憙(xǐ洗):中山国大臣。②公孙弘:中山国大臣。③参乘:陪乘。
[译文]
司马憙出使到赵国,让赵国替自己谋求相国的职位。公孙弘私下里知道了这件事。一次中山君外出,司马憙替他驾车,公孙弘陪乘。公孙弘说:“做人臣子的,却利用大国的威势为自已谋求相位,您觉得这种人怎么样?”中山君说:“我吃他的肉,不把肉分给别人。”司马憙急忙在车前的横木上叩头说:“我自知死期到了。”中山君说:“为什么这样?”司马憙说:“我应当受罚。”中山君说:“走吧,我知道了。”过了一段时间,赵国的使者来到中山国,为司马憙谋取相位。中山君知道公孙弘陷害司马憙,公孙弘被迫逃亡国外。
司马憙三相中山
[原文]
司马憙三相①中山,阴简②难③之。田简④谓司马憙曰:“赵使者来属耳⑤,独不可语阴简之美乎?赵必请之,君与之,即公无内难矣。君弗与赵,公因⑥劝君立之以为正妻。阴简之德公,无所穷矣。”
果令赵请,君弗与。司马憙曰:“君弗与赵,赵王必大怒;大怒则君必危矣。然则立以为妻,固无请人之妻不得而怨人者也。”
田简自谓取使,可以为司马憙,可以为阴简,可以令赵勿请也。
[注释]
①三相:三次出任相国。②阴简:中山君的爱妃。③难:嫉恨。④田简:中山国的臣子。⑤属耳:打听,探听。⑥因:趁机。
[译文]
司马憙三次出任中山的相国,中山君的宠妃阴姬不喜欢他,这时田简对他说:“赵国使者来探听中山的情况,为何不把阴姬的美貌告诉赵国的使臣呢?赵王知道此事后,必然前来要她。如果大王把她送给赵王,那么阁下在朝中就高枕无忧了;如果大王不肯给,那阁下就可趁势劝中山君立她为后,从此她就会对阁下感恩不尽。”
于是司马憙果然耍计谋让赵国来要阴姬,中山王当然不愿意给,于是司马憙就趁机对大王说:“大王不把阴姬送给赵王,那赵王肯定很生气,这样一来,大王就危险了。不过大王可以立阴姬为王后,因为世间还没有要人正妻不成而怨恨的人。”
田简自认为这样做可以说服赵国使臣,也可以帮助司马憙,更可以帮助阴姬,尤其可以不让赵国要去阴姬。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原文]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①。司马憙谓阴姬公曰:“事成,则有土子民②;不成,则恐无身。欲成之,何不见臣乎?”阴姬公稽首曰:“诚如君言,事何可豫③道者。”司马憙即奏书中山王曰:“臣闻弱赵强中山。”中山王悦而见之曰:“愿闻弱赵强中山之说。”司马憙曰:“臣愿之赵,观其地形险阻,人民贫富,君臣贤不肖,商④敌为资,未可豫陈也。”中山王遣之。
见赵王曰:“臣闻赵,天下善为音,佳丽人之所出也。今者臣来至境。入都邑,观人民谣俗,容貌颜色,殊无佳丽好美者。以臣所行多矣,周流无所不通,未尝见人如中山阴姬者也。不知者,特以为神,力言不能及也。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绝人矣。若乃其眉目准⑤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赵王意移,大悦曰:“吾愿请之,何如?”司马憙曰:“臣窃见其佳丽,口不能无道尔。即欲请之,是非臣所敢议,愿王无泄也。”
司马憙辞去,归报中山王曰:“赵王非贤王也,不好道德,而好声色⑥;不好仁义,而好勇力。臣闻其乃欲请所谓阴姬者。”中山王作色不悦。司马憙曰:“赵强国也,其请之必矣。王如不与,即社稷危矣;与之,即为诸侯笑。”中山王曰:“为将奈何?”司马憙曰:“王立为后,以绝赵王之意。世无请后者。虽欲得请之,邻国不与也。”中山王遂立以为后,赵王亦无请言也。
[注释]
①江姬:中山君美人。后:国君的正妻,王后。②有土:据有土地。③豫:预先。④商:比较。⑤准:鼻子。⑥声色:美乐和美色。
[译文]
中山国的阴姬和江姬争着做中山国的王后。司马憙对阴姬的父亲说:“王后的事如果能够成功,您就会得到土地,统治百姓;如果不能成功,恐怕性命难保。想使事情成功,为什么不跟我商量呢?”阴姬的父亲叩头说:“果真像您说的那样,厚报之事那里用得着先说。”司马憙立即就向中山王上书说:“我知道削弱赵国,增强中山的好办法。”中山王高兴地召见他说:“愿意听一听您的计谋。”司马憙说:“我希望到赵国去,观察那里的地形和山川险阻情况,人民的贫富的情况,君臣的贤愚的情况,斟酌敌我力量作为参考,现在还不能预先乱说。”于是中山王派司马憙去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