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对不住啊老弟

次日下午,水车项目的第二场实验,再博望苑鲁班苑内,一处仿流水人工渠边展开。

相比起前一日,在农田边的实验——这场秘密实验,氛围无疑是严肃了许多。

刘荣难得连续两日不在长安,也让负责水车项目的一众匠人、官吏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压力。

尤其是刘荣那略显担忧的面容,更是让大家伙都有着心里没底了。

——万一失败了,该如何是好?

万一这场实验,证明了水车项目无法用于军工,那单靠民用用途,少府该如何为过去这几年的庞大投入负责?

“开始吧。”

便是在这般沉重莫名的氛围,刘荣一声令下,将水车转轮卡住的木杆,便被水车旁的几名匠人合力抽出。

没有了阻碍,那座足有三层楼高的庞大水车,便随着渠水的流动而缓慢转动起来。

只不过,不同于昨日,所有人都在关注水车能不能正常转动——今天这场实验,几乎没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水车本身。

这场实验真正的关键,在水车两侧的渠岸之上。

——一侧,是水车项目民用用途的补充实验:水力驱动石磨转动,以研磨麦粒得出麦粉。

相比起灌溉,这水力驱动石磨,才是水车项目民用范畴的重点。

刘荣昨日已经得知,对于以水车为媒介,借用水力驱动石磨研磨麦粉,博望苑的农户们大都认为,这个自己——和底层农户没什么关系。

但刘荣知道:水力研磨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麦粒研磨成粉的时间和人家成本,从而大大降低这道工序的花费,自己麦粒到麦粉的加工时间。

过去这几年,关中几千个石磨,几乎是每天的白昼都在研磨麦粉,哪怕开足了马力,也根本无法将关中当年产出的宿麦全部研磨成粉。

这既是加工工具制作难度的局限,也是人力驱动机械的局限。

而宿麦产出无法全部研磨成麦粉,则是加工能力不足,导致的二级生产力不足,从而影响了一级生产力的上升。

——明明地里已经种出这么些麦了,你却无法将麦粒全部加工成面粉、让老百姓把种出来的麦吃进肚子里,可不就是影响了一级生产力的上涨嘛?

在过去,汉家没有宿麦研磨成粉这项技术——或者说是有初步技术,却没人往这方面去想,百姓只能直接蒸熟麦粒食用;又因为其过于糟糕的口感,导致其产量无法上涨。

不好吃,种着还费劲,可不就是没人愿意种?

而现在,经过刘荣以监国太子之身、之权,在关中不遗余力的推广,三年的时间,宿麦在关中的种植规模已经上来了,产量也相当不错。

至少对于如今的汉家而言,一亩农田的产出,从曾经的三石多粟,直接变成了三石粟加两石多麦——陡然翻了将近一番,已经是天佑大汉!

宿麦种出来了,要想使其变成实打实的粮食产量增长,自然就需要将麦粒加工成麦粉。

而水车,便是刘荣为宿麦的加工工艺,所给出的最终解决方案。

不同于人工驱动石磨:水车借水力驱动石磨,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眠不休。

而且人力推磨,是需要消耗时间、力气的,是需要吃更多的饭、摄入更多的能量,来补充体力的。

水车却完全不用——只要水还在流,水车就能一直不停的转动,从而驱动着和水车动力相连的石磨,也跟着无休止的转动。

非要说有什么损耗,那也就是零部件磨损,和日常维护。

相比起人力,不知道省时、省力,甚至省钱不知道多少。

而这对底层百姓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关中虽然能种出来上万万石宿麦,但就那么几千具石磨,一年到头能磨出来的麦粉,也就是一两千万石;

物以稀为贵——好吃的东西,自然是权贵先吃,剩下的才能流到底层百姓手里。

可有了水车,关中产出的每一粒宿麦,便都可以加工研磨成麦粉。

而且是以极低的成本加工完成。

一种和宿近乎相同的种植规模、产量的粮食作物,就算无法取代粟米成为唯一主粮,也无疑能和粟米并列,成为汉家的两大主粮之一。

但前提是:汉家每年能产出上万万石麦粉,而非上万万石麦粒,却连其中的三五成都无法加工完成。

简而言之,水车的出现,将让汉家的底层农户,从此可以家家户户都吃上面食。

就算考虑到价格,考虑到粟米更便宜,很多人不舍舍顿顿都吃面食,也起码能三天两头吃上一顿,改善一下伙食,却丝毫不觉得肉疼。

再有,便还是那句老话:物以稀为贵。

三年前,刘荣力主粮价平抑一事,通过麦粉面食这一取代品,彻底打乱了关中当年的粮食市场。

但刘荣能这么做,是建立在少府过去存了很多年宿麦、少府交到刘荣手里的宿麦,足以取代奸商们手里囤积的粟米,来供应整个关中的口粮作为先决条件的。

手握少府十几二十年的宿麦存货,尤其还是低价收购的宿麦,刘荣自然是可以大打价格战,拿着五十钱一石的麦粉,去逼粮商们把粟米的价格降到三十钱每石以下。

可那就是一锤子买卖;

就那几个月的时间,少府的宿麦存货,就已经被刘荣败光了。

要想再复刻一遍当年的操作,刘荣就得从少府内帑储存的其他粗粮、杂粮中,再凭空变出几千万,乃至上万万石高性价比的主粮。

刘荣只是穿越者,并非神仙。

现成的麦粒,刘荣能想办法将其磨成麦粉,却没办法将其他口感糟糕、营养价值极低的粗粮,变成粟米、麦面这样的主粮。

所以在那一年的动荡之后,关中的粮食市场,其实很快便重新稳定了下来。

——由于麦面这一多出的第二主粮,少府凭借着关中极为健康的粮食供需关系,将粟米的价格稳定在了四十钱每石。

至于宿麦,也由于面食的出现,而逐步增长到了和粟米一样的价格:四十钱每石左右。

至于麦粉,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当年,“发明”出麦粉面食之后,刘荣卫了推广宿麦种植,以及面食,下令少府自掏腰包,给关中各地方郡县下发了八区精磨石磨。

并行令地方郡县,以每石五钱左右的使用费用,将石磨借给百姓研磨麦粉。

为了调动地方郡县的积极性,刘荣更是毫不吝啬,将农户缴纳给郡县官府的石磨使用费用,归类为了地方养廉补贴。

说白了,就是默认地方官员,把这笔钱合理合法——奉诏装进自己口袋里。

刘荣一开始还担心,某些地方官员会人心不足蛇吞象,私自抬高这个价格,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但之后发生的一切,却是让刘荣深刻的意识到:当权者制定规则,不能想当然。

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经常下去看看…

“本以为少府下发的石磨,可以让百姓民家家户户都吃上面食;”

“却没想到底层农户,根本就不愿意掏那个钱、费那个力——更没有那么多时间,将种出来的宿麦磨成麦粉来吃。”

“宁愿直接把宿麦卖掉,也不愿磨成麦粉再卖。”

“平白便宜了地方豪强富户,乃至郡县官员,低价从百姓手里买宿麦,再用奴仆研磨成麦粉,转手就能卖出近百钱的高价!”

“偏偏麦粉一年产出,就这么一两千万石,百钱的价格,也完全算不上有多高…”

听着刘荣颇有些唏嘘的感叹,老岑迈纵是无心再在少府任上做出什么成绩,也还是忍不住多嘴问了一句:“这一回,家上可还要再让少府出资,给地方郡县配这水车?”

闻言,刘荣只轻叹着缓缓摇了摇头。

“原以为少府承担成本,可以让农户得利;”

“不想孤良苦用心,却是让权贵得了大头。”

“——朝堂平准均属,恐怕还是要讲究一个宏观调控,掌控一个大方向即可。”

“至于地方郡县的具体细节,只要还在正常范围内,便还是任由其市场演变吧。”

“对于底层农户的帮扶、优待,更是要精准到户。”

“不能再做出石磨那样——拿着国家的钱,去喂饱地方富户的事了。”

听闻此言,老岑迈也是微微一点头,面上也涌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上一回没考虑清楚,给地方郡县白发石磨,结果却是扶贫扶到了地主老财身上;

这回有了水车,那些人力驱动的石磨,怕也是要被水车和配套的水力石磨轻易取代。

说下来,也算是bug被修复了。

“水力石磨,之前用小的试用水车验证过很多次,自然是出不了问题的。”

“真正重要的,正如家上所言。”

“——是水力锻打,乃至后续的锻压!”

“如果真的能做到家上所说的程度,那日后,我汉家——至少是少府,要想做钢、铁所属的器具,必当事半功倍!”

“甚至就连钢铁制武器军械…”

话说一半,老岑迈便本能的止住话头,饶是在场众人,都是家世清白,有一个出现在这里、参加这种保密等级的项目,完全可以信任的官吏、匠人,老岑迈的目光,还是本能的在现场每一个人身上扫过。

看了一圈下来,发现自己最不熟悉的,居然是监国太子,老岑迈便也就此安下心来。

却是不知此刻,看着那台被高高悬起,随着水车的转动,而一下下敲打着烧红生铁块的原始版锻机,刘荣的心,早就飞到了十万八千里开外。

水车转动的动能,通过齿轮、绳索的传动装置,驱动着锻头一下下砸在烧红生铁块上,砸出一片片破碎氧化层。

只片刻之后,生铁块便肉眼可见的被砸薄了些;

虽然肉眼看不出什么不同,但刘荣却知道:一个名为水力锻钢的工艺,在一炷香之前诞生在了自己面前。

很快,刘荣的脑海当中,便出现了一幅幅令人飘飘欲仙的美好画面。

——匈奴人的精锐骑兵,挥舞着在草原珍贵无比的青铜兵刃,甚至直接就是骨器、石器,嗷嗷乱叫着冲上前来;

汉军将士则稳如老狗,一点不慌,缓缓拔出腰间的钢铁长剑。

散发着摄人寒光的长剑,将匈奴人的青铜,乃至石、骨制兵器尽数砍断,却连豁口都不大能看得出来。

然后,便是一场压倒性的暴打原始人……

还有装配了钢铁箭头的弓弩箭矢,以及戈矛等各类长兵。

当然,还有刘荣寄予厚望的马蹄铁……

“由少府内帑出资:凡是参与水车项目的工匠,皆赐十金,布一匹,酒、肉各十斤;大庶长以下,赐爵一级。”

“官、吏赐劳(工龄)半岁,今岁课:最;”

“有司出缺之时,凡有资格竞争者,优先考虑擢升。”

随着刘荣许下赏赐,这场保密级别堪称当前时代最高的秘密实验,便此宣布圆满成功。

——成了!

从今往后,少府就不用愁着怎么把生铁、粗钢锻打成精钢,而是要苦于没有足够的铁,供自己锻打成钢了。

当然,在那之前,少府还要一步步完善水车-水力锻压装置,并量产形成规模。

但从零到一已经完成,剩下的,就不是刘荣该关心的事了。

“此间事了,少府若无旁事,便随孤一同回长安吧。”

“——水车的事,还是由少府随孤一同禀奏父皇,方更妥当些。”

“父皇也另有话,要同少府说说。”

听闻此言,大致猜到刘荣此举,是要把水车项目的大获成功,和自己接下来的职务调动绑在一起,老岑迈望向刘荣的父皇,也不免有些复杂起来。

却见刘荣冷不丁展颜一笑,大咧咧搂过老岑迈的胳膊,便好似一对狐朋狗友般,勾肩搭背着朝着鲁班苑外走去。

“孤同少府,也算是老朋友啦~”

“这几年,实在是孤这个做兄长的,没照顾好老弟……”

···

“——嗨~”

“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不过是个亚相御史大夫的位置,哥哥我,总还是能为老弟讨来的……”

歇一天第290章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第306章 养兵千日第258章 朕,错了吗?第56章 母亲啊母亲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97章 父皇,才是汉家的天第28章 给你脸了是不?第384章 双刃剑呐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355章 只朕如此,后世之君弗从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28章 王朝周期律?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16章 对不住啊老弟第76章 孙儿,冤枉啊!第174章 周亚夫,你不高兴啊?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出啊?第414章 各学派的顾虑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71章 父皇,糊涂了!第34章 当我好欺负?第398章 说搞就搞刚落脚第22章 汉家臣?法家士?第107章 梁王,也是藩第298章 靡靡之赵第147章 好小子!第23章 好剧本第79章 雏凤初鸣第256章 死灰复燃第395章 历史教训第315章 活该!第117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第356章 来了,都老了第389章 进退两难第341章 窦氏的未来第354章 花钱的才是大爷!第68章 好戏,开场了第281章 游牧之民的噩梦第41章 回去再说!第274章 汉家,不能只有一个程不识第61章 陛下!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10章 郅都,没有担当啊第28章 给你脸了是不?我再改改第26章 皇长子手眼通天?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70章 朕,要给程不识封侯!第291章 诸王的成长第407章 四两拨千斤第365章 物论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6章 皇长子手眼通天?第31章 不尽然吧?第244章 边墙有变?!第124章 太祖刘邦,好惨一男的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9章 孙儿,当真错了吗?第212章 关门,放太子!第235章 工业进程(防盗半小时)第374章 拍板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203章 谁知道呢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66章 言于朝,则斩于阙!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06章 养兵千日第230章 小说家言第348章 低声下气的军臣第93章 儿,斗胆第399章 金布律?第184章 少府怎么说?要不要合伙?第1章 瞎眼老寡妇第212章 关门,放太子!第282章 云中魏尚!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289章 栗氏也有聪明人?第116章 公子好白净?第49章 孙儿,当真错了吗?第234章 进退两难呐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12章 关门,放太子!第171章 老刘家的男人啊第409章 齐地一猪倌请假条第309章 武夫当国!第368章 权宜之计第75章 皇祖母,会如何抉择呢?第276章 嫁为天子妇,为汉椒房主第239章 敞开天窗说亮话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306章 养兵千日第38章 秦老匠第310章 郅都,没有担当啊第170章 穷酸好武第351章 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