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

胤禛这样惶惶悚悚的请旨,总是有一番缘故的,康熙话里透出的意思,乃是个此案再无转移的定论,他又如何敢在这个哏节儿头里顶风而上,去触逆龙鳞。案子查到如今这个地步,牵扯出来的,与其说是戴名世的不赦之罪,倒不如说是他这位皇父的梗塞心结。前头所提的《与余生书》,乃是戴名世写与其学生余湛的书信,信中戴名世自是一副傲骨狷狂的脾性,非但引曾巩《南齐书序》中古所谓良史者之论,将其矢志修史之动因详加记述,更是自诩志趣高洁,又恃才傲物,将官修《明史》贬斥的一钱不值。《与余生书》编在南山集卷首次篇,正是赵申乔出戴氏大逆首罪之证,也正是康熙看过这一篇之后,才勃然大怒,大为光火。

胤禛知道,自康熙十八年设《明史》修撰以来,徐元文(徐乾学之弟)、张玉书、陈廷敬、王鸿绪等四人历任编修总管,且不说这些都是两榜进士出身的名教硕儒,就如徐氏兄弟,独一个‘昆山三徐’的名号,更是享数十年文林清誉,又岂是不学无术之辈?戴名世徒以一张桀骜利口,就妄议诋毁股肱重臣、数落学派正统,分明是指斥朝纲,非但搁哪朝帝王身上也难容他,就搁官员处也是众议贬斥之人。再满人入关,单靠着弓马骑射,天命眷顾就做了华夏之主,又教康熙如何不疑他生的是一副嘲谑骂讥、华夷大防的心?

胤禛这样全情奏恳,康熙怒气已是息了七八分,只面色还是晦暗不明,在殿中踱步折了两个来回,单问了句戴名世是否认罪的话,也并未给胤禛如何处置的明旨,就打发他下去了。即是如此,胤禛便再是心有迟疑,也只得暂告跪安,临出宫门时,不意正见着跪候在外的左都御史赵申乔,看他一派气定神闲,胤禛面上虽分毫不显,眉头却还是不自然地皱了一皱,只将厌恶之心隐在流星一般的步伐之中了。不论是皇父宣召的也好,赵申乔主动请见的也好,然他心知,南地人心不稳,汉人士子们又开宗结派,于康熙而言是忌讳甚深之事,今日陛见之后,此案必然无有转寰,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是为江南科案的前奏了……

胤禛于戴名世,本就同情之心大过怜才之意,此间他纵有为其缓颊之心,却并没有、也不至于真有什么回护之举,只是观赵申乔这般穷追不舍,仅为在康熙面前博一个忠纯,在官场文场中大肆纠劾与戴氏有牵连之人,这般急不可耐,这般不顾物议人心,就算他屡次奏闻与戴名世并无怨嫌之情属实,其行其心也落了下流,为胤禛所不齿:

事起前些日子,胤禛在刑部,同大理寺、都察院会议案情时,另悉一桩旧案。起初,赵申乔是以戴名世私刻文集《南山集偶钞》为由上的参本,如今更是紧抓着戴氏文集中的悖逆之处不放,当众举出《与余生书》中,戴名世为修明史,潜心搜求的《滇黔纪闻》,其作者乃是曾为吴三桂任为学士的方孝标,由此坐实了戴名世大逆之罪。赵申乔言辞义愤,在座几人面上都不好看,刑部如今的审事尚书是哈山、吴一蜚,此二人一满一汉都是值此多事之秋,逢着齐世武、郭世隆等遭罪革,仓促接任,哪里知道案情首尾,就知道也是要当作不知道的,同大理寺这头的张志栋是一般,都抱定了谨为圣意是从的心,是以几人憋着心气儿,不过看赵申乔如何行事。

“王爷、几位大人,皇上责我等尽速严查审明,如今戴名世诸多大逆情款俱已招供画押,隐匿情由皆已查实,依律论罪题奏就是了,赵某不明白,这还有什么好议的!这既要议,诸位怎么就又是一声不吭呢?眼下已近年关,难不成还要拖到明年去?”赵申乔面上急切,语中更是流露出些许不满,朝上一拱手,环视一眼在座诸公,撂下句话便沉身坐了椅子上。

“诶,总宪大人稍安毋躁嘛!”哈山瞟了眼坐在上首,冷着脸一言不发的胤禛,又回顾一眼坐在身边的吴一蜚,只缓缓打了个官腔,“我等总是新任,不免有所疏漏之处,前事后事不及赵大人知悉地这般详细,这个方……方孝标,怎地又牵扯出吴逆谋反之事来了?这要此人还在,当年岂不是成漏网之鱼了?”

见哈山明知故问,赵申乔冷笑一声,“方孝标已死,然虽死不足以赎前愆!莫非大司寇疑我作伪?”他方拿起手边的茶,这会子又放下了,拧着眉头直视着哈山、吴一蜚冷道,“我在贵部山西司查得的卷宗,自然是真。时吴三桂造逆,贵阳知府邀方孝标游离西南,后便为吴三桂任命为学士,吴逆事发后,方孝标装疯卖傻逃回,回到桐城后便写了《滇黔纪闻》。哼,这只是方氏开脱之言,如今方孝标已死,确难重堪当年情由,然其族中方光琛任吴逆小朝廷伪相总是实!方孝标身受伪官,后蒙皇上圣恩免罪,仍不改悖逆之心,又书大逆之言,我观这一本《滇黔纪闻》,便是替南明争正统之位!”说到后句,赵申乔又言渐激愤,直拿着手边儿事先拟就,预备发议的折稿就抖落了起来。

“赵大人现拿的是呈给主子的折子。”哈山本就不屑赵申乔的做派,适才不过一问,就无故被赵申乔抢白一顿,心里自然极不爽利。后又听是打刑部翻出的旧档,面儿上抹不开,冷眼儿瞧着,当即讥出这一句来,跟着一掸朝服就要再发作,却听得此时胤禛咳嗽一声,开口道,“这些陈年旧事,刑部两位堂官不知道也是有的,赵大人这里不妨将详细都说了,皇上垂问,也省得奏对疏失。赵大人前时还说戴名世有不尽不实,揽罪之举,如今查出来又是什么缘故?同是办差,有议说议,这里起的什么争竞?”

一句话含尽了薄责之意,两人各都收了声,赵申乔一手捻着胡子,一手握着胸前朝珠正道,“禀王爷,初时刑部审问,戴名世初供称,所著逆书皆是其一人所编刻刊印,后经查得,其中《孑遗录》出自方正玉刻印,《南山集偶钞》刊行之人乃是其学生尤云鹗,戴名世此举显是妄图揽罪包庇。”说罢,赵申乔看着不作声的几人,想着只怕能下定议的也还是胤禛,也懒怠再同他们再费口舌,这便肃然立身,冲着胤禛一揖,又转对着另外三人道了,言间刚锐异常,“下官这里提个定见,还请王爷的示下。戴名世大逆之罪毋庸议,汪灏、方苞等为其逆书作序,断不能宥,刘岩等与之相交却知情不举,亦当一并论处。本案或有待为商榷之处,便也只剩下对余犯的处置,然方氏一族从来便不乏悖逆之行,前时丁酉科案为先帝论罪流徙,康熙初年感蒙圣恩赦回原籍,更不思悔改,日近所查皆与戴氏牵连甚深,明是本案主犯,不可宽纵,当与戴名世议个同罪。”

胤禛沉容看了赵申乔一时,“待本王上复过皇上,再行题奏罢。”见赵申乔犹要开言,胤禛起身走到赵申乔面前,拿起桌上搁着的拟议,举折递予他道,“还有一节,赵总宪想是忘了,月前皇阿玛于经筵时,曾问温相等廷臣,上头这个‘方学士’可与方光琛次子——在逃钦犯方学诗是同一人否?总宪还须写明,本王方好进奏。”说罢,也不理会赵申乔的怔愣,径自迈步而出。

果不其然,此次召对之后,便正应了胤禛所料,这一文场巨案在冬日的告终,不意成了康熙五十一年肃杀凌冽的首篇注解。元日贺典才罢,正月初二日,康熙便准了刑部题本:戴名世着凌迟,已故方孝标开棺锉尸。戴名世、方孝标之祖父、子孙、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凡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查出解部立斩,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十五岁以下子孙,伯叔父兄弟之子,发给功臣家为奴。方孝标同族人,不论服之已尽、未尽者,凡有职衔者尽皆革退,除已嫁女外,子女一并即解部,发与乌喇、宁古塔、白都纳等处安插。汪灏、方苞立斩,方正玉、尤云鹗等妻子,一并发宁古塔安插,编修刘岩革职,佥妻流三千里。

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172章 南巡(三)第328章 万寿(五)第74章 从军(五)第346章 父子兄弟(十六)第107章 嫌隙(二)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07章 南山遗恨(六)第69章 何去何从(十)第386章 问鼎(十)第305章 南山遗恨(四)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127章 暗潮汹涌(四)第201章 风雷涌动(八)第189章 风雨欲来(二)第384章 问鼎(八)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第24章 兄弟(二)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327章 万寿(四)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374章 风云渐起(二十)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20章 混水(一)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43章 浑水(二十四)第114章 家宴(二)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27章 暗潮汹涌(四)第165章 国事家事(三)第64章 何去何从(五)第213章 惊变(九)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369章 风云渐起(十五)第64章 何去何从(五)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29章 伤逝(三)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37章 浑水(十八)第89章 首战葛尔丹(五)第377章 问鼎(一)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75章 督抚之争(一)15 家祭二第270章 尘埃落定(十三)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第111章 嫌隙(六)第66章 何去何从(七)第286章 督抚之争(十二)第134章 二征葛尔丹(一)第59章 谁言寸草心(三)11 郊迎一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94章 风雷涌动(一)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160章 河务(三)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133章 管中窥豹(二)第367章 风云渐起(十三)第159章 河务(二)第330章 万寿(七)第286章 督抚之争(十二)第114章 家宴(二)第109章 嫌隙(四)第201章 风雷涌动(八)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369章 风云渐起(十五)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第244章 浑水(二十五)第241章 浑水(二十二)第201章 风雷涌动(八)第206章 惊变(二)第195章 风雷涌动(二)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43章 二征葛尔丹(十)第63章 何去何从(四)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147章 二征葛尔丹(十四)第221章 浑水(二)第240章 浑水(二十一)第190章 风雨欲来(三)第160章 河务(三)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231章 浑水(十二)第265章 尘埃落定(八)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